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朱三太子的故事


不久之前, 電視台播出"中國通史"提到明末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7日-1644年4月25日,光宗第五子,熹宗異母弟,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於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的史蹟; 之後一場籌款節目亦以"帝女花 - 主角正是長平公主(1629年-1646年),原封為坤兴公主,閨名朱媺娖; 一說『徽媞』,為明思宗朱由檢次女" 大受歡迎 - 然而有多少人聽聞"朱三太子" 的故事或傳說呢?

查朱三太子 - 朱慈炯(1632年-?),明思宗朱由檢第三子、母莊烈愍皇后周氏。崇禎十六年(1643年)封為定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封朱慈炯為定安公,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終,南明年間追封為定哀王。

身為一個失蹤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別名朱三太子更為有名,有關他起兵反清復明的謠言一直困擾著清初政府。

有關朱慈炯跟隨嘉應人李士淳避難到李家家鄉梅縣, 為避人耳目, 太子削髮為僧, 在今日梅州陰那山靈光寺隱姓埋名, 靜度餘生, 後來老死深山, 被當地人尊稱為"太子菩薩" 的傳說 ~

桥溪, 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民风淳朴。源自阴那山五指峰的山涧,自东向西经桥溪村流过。小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目前村中统计人数为216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则多达6000人,是个名副其实的侨乡。小村朱、陈两姓人家,自明朝末年开始,世代联姻。

如今村里保存有朱氏后人留洋后回来兴建的继善楼 (按: 继善楼从1902年动土兴建到完工,前后耗时十年,这是朱氏后人“两手空空打天下,一条皮带走南洋”而后光宗耀祖的见证。)、世德楼、宝善楼、世安居、宝庆居、祖德居等建筑,陈氏人家建的仕德堂,是一反围龙结构的大屋。精美的建筑是桥溪村魅力的标志,小村另一个动人之处,是藏匿一个失散皇族的传说,亦真亦幻,引人入胜。曾经,桥溪村一带是原始森林,四面皆山,东面五指峰,南面笠嫲顶,西面义安寨,北面秀炉峰,东西向的小溪穿山流出。溯溪上行,拐进森林,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洪秀全祖籍嘉应,义安寨上有古寨头,曾被太平天国义军选中,作为驻扎之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赣边纵队、中共粤东地委机关先后驻扎该村,中共梅埔雁松武工队亦经常在此地活动,往往是敌人打进来,部队往山里散,当即无影无踪,山林为掩护,最适合打游击战。

明末清初,桥溪村朱氏八世祖万琏公到此地开基,他住在离溪不远的一个小茅寮里。万琏公后繁衍到十三世守庆公,家境开始好转,有能力建造新房子,生育四个儿子,四个儿子各自成家,朱氏自此人丁渐旺。因而守庆公对朱氏后人意义非同寻常,他住的房子,被改作祠堂:守庆公祠。守庆公祠的大堂名为“沛国堂”,桥溪村村長朱新辉说,任何一族朱氏,都会定堂号为“沛国堂”。因朱氏相信他们的始祖是黄帝之子颛顼,始住今河南一带。春秋时,颛顼八世孙封于邾地,建邹国(即今山东),以邾为姓。周平王四十年,邾被楚灭,子孙为避祸,改朱姓,迁居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后来分衍各地的子孙都会谨记来自沛国的姓氏。

把明朝、朱氏,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一组引人联想的符号。凤阳朱氏,曾是明朝至高无上的氏族,又在明末农民起义、清兵入侵时遭遇空前浩劫。

朱新辉指着守庆公祠正对的大山叫我们看,两座形似“金”字宝盖顶的青山,前后重叠。朱新辉说,老祖宗认为,这是“生辰顶”,寓意生生不息,隐含朱氏有朝一日再称帝王的雄心。

庞大的明朝皇族,数十万凤阳朱氏,大部分在李自成入京时,被农民军屠杀;另一部分,在抵抗清军时殉国。当年有一批被李自成俘虏至京城的皇族成员,包括太子朱慈烺、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等人,清军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下落不明,一直是桩历史疑案。

传说太子朱慈烺(一說朱慈炯) 跟随嘉应人李士淳,避难到李的家乡梅县,为避人耳目,太子削发为僧,在梅州阴那山的灵光寺隐姓埋名,静度余生,后来老死深山,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当时,这个故事从朱新辉嘴里叙述出来,也只剩下一个梗概,但他很坚持,太子住的地方,绝对是灵光寺主殿没错。在“世安居”主厅,红漆横梁排列紧密,紧贴屋顶,稍低,前后凌空再架红漆横梁。前一根绘仙鹤竹枝,中有金字“富贵福全”;后有上下两根横梁,下一根雕绘金龙,稍上一根金黄八卦图绘于正中。这是朱氏十七世长子继承下来的祖屋,朱新辉说,敢在扁梁上刻龙,证明朱氏先祖确与皇族有渊源。

而且, 研究朱三太子, 不得不研究梅縣松口人士李士淳的生平 -

李士淳(1585—1665),字二何,万历十三年(1585)出生于梅县松口洋坑村祥安围。自幼聪明过人,博览诗书,十一、二岁,即能下笔成文,潜心经史,造诣颇探,为时人所赏识。19岁时考中秀才。万历卅七年在省城乡试中,高中头名举人,荣获“解元”称号。考中解元后,开设“五龙馆”教授生徒,四方来学者,多所造就,振兴了梅县之风。崇祯元年(1625年),中进士并荣获会魁,选任山西省翼城县知县。崇祯八年,调任山西曲沃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出俸银100两为该县诸生作赴乡试考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考中“榜眼”,人誉二何为“岭南夫子”。由于李二何在两县政绩卓著,被荐贤参加殿试,召对称旨,钦取第一,授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充东宫侍读,在任时积极建言皇帝甄别群臣,优者超攉,劣者处治。

李自成大顺义军攻陷京都后,李二何携太子潜身归里,数次组织勤王之师,均未实现。1645年,庸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二何被为詹事府詹事,积极从事反清复明。丙戌(1646)三月,福州隆武朝廷陷落。李二何见反清复明无望,遂遁入阴那山中,潜心著述,著有《古今文范》、《三柏轩集》、《燕台近言素逸言》、《质疑十则》、《诗艺》等。后人把崇祯戊辰同榜潮州进士李土淳、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粱应龙、杨任斯、陈所献8人称为“戊辰八贤”。因病卒于康熙四年(1665)。

p.s. 這些有關朱三太子的故事經過藝術加工, 一樣可以成為另一個"帝女花"!

SOURCES: 國內網絡文章/專題報導等等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5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


朋友傳來,五個小故事,很短,卻影響了無數人...

1

有兩個人吵了一天,一人說 3×8=24,另一個人說 3×8=21,相爭不下告到縣衙。
縣官聽罷說:“把 3×8=24 的那個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24 的人就不滿:“明明是他蠢,為何打我?”
縣官答:“跟 3×8=21 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不打你打誰?”

感悟:
不要和不講理的人較勁,因為最後受傷的可能是你,因為你的十張嘴也說不過一張胡說的嘴。
人老了想要快樂,一定要記住: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2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你今天好漂亮。”
母親問:“為什麼?”
小孩說:“因為媽媽今天沒有生氣。”

感悟:
原來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行了。人到老年,不生氣,就是美麗的智慧。

3

高僧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感悟: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養老(生)的方式也是如此。

4

道長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
一天,道長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
弟子說:“鹹得發苦。”
道長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裏,讓弟子再嘗湖水。
弟子喝後說:”純淨甜美。”
道長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

感悟:
老是抱怨世界的人啊,不是世界太糟糕,是你的心胸太狹小。

5

有一支淘金的隊伍在沙漠中行走。
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個人快樂地走著。
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
他笑著說:“因為我帶的東西最少。”

感悟:
原來快樂很簡單,擁有少一點就行了。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金庸小說研究與普及中華文化知識


武俠小說巨匠查良鏞(金庸)於上月30日與世長辭,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研究金學。 與金庸並列「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堪稱「研究」金庸小說第一人,「金學」一詞也由他所創 - 1980年6月,五天之內狂寫六萬字,成書《我看金庸小說》(下稱《我看》),「金學」的基本面貌自此塑建。《我看》大受歡迎,同年出版《再看》,三看四看直至五看才告一段落。「金學」研究的狂潮卻一經掀起而一發不可收拾了。

金學研究之中,體量最大的無疑是文學賞析派。此類研究重視作品文本,往往分析小說情節、歷史背景、人物描寫、藝術手法,及其衍生的人生思想和宗哲意義,連武功招式、飲食菜譜等也逐一入書,版本之別同樣成研究重點。林保淳因此批評金學多有「非專業研究者」參與、「玩票」(即玩嘢)性質尚濃的情形;往往「贊揚多於批判」,有「歌德味道」,不斷讚美金庸小說中顯露的俠骨柔情、俠義世界、政治社會批判性、及其體現的中華文化等等。

彼時港中台火力齊發的金學出版,今天看來仍堪稱瘋狂。台灣的遠景出版社,曾出版由沈登恩主編的一系列「金學研究叢書」,1984年起旗下一眾著名作家三毛、董千里、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出版五集《諸子百家看金庸》,以評論金庸小說。此外,香港的博益及明窗出版社亦推出過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

另外, 數學大師同時也是武俠迷的華羅庚接受梁羽生訪問時認為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但, 金庸的小說又豈止是成年人的童話?他的作品是內容豐富了的中華文化與語言的百科全書,也是洗滌感情鍛練意志培養道德糾正人生觀的神器!

我在這裡也抄錄一些文章作為入門, 以"拋磚引玉" ~

金庸小說出現的中華文化各種載體使人目不暇給,琴棋書畫、歷史地理、五行八卦、得道高僧、清虛道士、武學泰斗盡皆與故事絲絲入扣,生動自然的融入情景中,對中華文化毫不感興趣的也會不自覺的學到一點中國的藝術、思想、道德情操,這對普及教育的貢獻何其巨大!

鍛練意志 培養正確人生觀

小說中的人物有3種思想感情最為突出︰俠義精神、愛國愛民的情懷,以及男女之情。「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感染了多少代人?金庸寫情,公認是一絕,「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因他的小說人物而深入民心,甚至使不少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這倒是危機。不過,元好問的《摸魚兒》卻也因金庸而成千古絕唱。金庸小說人物情感豐富,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倒也使讀者在虛擬的環境中得到鍛練,能更淡定的應對生活中的困厄。

上述種種,也許優秀的小說家都做得到,但金庸的不同是他幾乎獨自構建了一個自我充足的體系,這體系的巨大成功又使它變成大中華文化體系的一重要組成部分。在海外華人社會及中華大地之上,有多少人未聽過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名?華山論劍一詞已成為中文的日常語,人人皆懂。大家忙碌時總要嚷着要閉關練功,倒也未遇過聽不懂之人。據說馬雲要在杭州搞個達摩院,大家都可猜到他大概的意思。岳不群等於偽君子,竟然在從前南越的議會中時被用到... 等等。

在中國人的社會群體中,隨時抽出金庸小說中的某些元素,與其他人都可輕易溝通,大家都知道你在說甚麼。用金庸人物在社交活動中打破隔閡的成功機率頗高。

巧用歷史 真亦假時假亦真

黃裳是《九陰真經》的作者,《射鵰》第十六章有提到他。正史中黃裳是北宋時的一位狀元,50歲時被徽宗委任編輯校訂道家5,000幾卷典籍,這套書叫《萬壽道藏》,而宋朝政和版的,早已失傳,今天買到的,只是明朝版,沒有《九陰真經》在內!

金庸為何事事都可寫得「真的一樣」?這皆因他懂得利用歷史。上述的黃裳是真有其人,也有編《道藏》,但他80多歲便去世,不是小說中的百多歲。

裁剪歷史最徹底的,是把張無忌變成明教教主,而明朝又看成是明教打下的江山,但這些卻又非毫無根據。金庸的《倚天》,估計是讀了歷史學家(也曾當過北京市副市長)吳晗1941年在《清華大學學報》發表的《明教與大明帝國》,才寫得出整個故事。明教與明朝是否真的有關,似乎仍有爭議,但我們看小說的,不會介意,反正有真有假才會過癮。

至於哪個女子最漂亮?無疑應是香香公主。她在清兵大軍前走過時,全場呆若木雞,有士兵見她哭了,竟刎頸自盡,這是黃蓉、小龍女未有之境界。

... 還有不少其他例子, 不再臚列了。

SOURCES: 部份引用"金庸創造了一個文化體系" - 雷鼎鳴/ 晴報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淮山調節腸道菌


淮山(山藥)是中華地區常用的保健食材,亦具有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認為淮山「性味平、甘、無毒、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現代中醫研究認為淮山有降血壓、抗腫瘤、調節人類免疫系統、助消化等多種功效。

淮山的保健功能與調節腸道菌落息息相關。研究發現淮山能增加腸內發酵乳糖的細菌,抑制有害細菌。研究人員在小鼠飼料中加入2%淮山提取物,6星期後,小鼠的腸道擁有更多有益健康的乳糖發酵細菌,顯著延緩會引致感染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的生長。

淮山含有多種黏性、水溶性多聚糖,亦是益生元︰不單促進益生菌生長、加厚腸道內壁黏膜保護層、增強腸道免疫,還助長腸道菌製造有益的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短鏈脂肪酸對維持身體健康、抗炎、製造加強免疫的干擾素、抑制腫瘤等都有重要作用。

乾淮山一般用於中式湯水,而鮮淮山除可煲湯,還可炒菜、做冷盤,食法多變又健康。建議大家可以淮山入饌,但鮮淮山有植物鹼,處理時或引致痕癢,可戴手套處理。

SOURCES: 益生第一關 (SKY POST)

p.s.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如有疑問, 宜請教合資格中西醫師/專業人士!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長壽健康生活7要點 VS. 十大短命習慣


近日網上流傳,有大學教授公布了令人「長壽」和令人「短命」的生活習慣,引起熱烈討論。綜合後與大家分享:

長壽健康7要點 - 人體健康有五大決定因素

據研究表明:雖然多項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壽命能達到100歲以上,但因為種種原因,大多數人都活不到這個歲數。人體健康有五大決定因素:父母遺傳佔15%,社會環境佔10%,自然環境佔7%,醫療條件佔8%,而生活方式佔60%,幾乎起了決定作用。

長壽健康生活還有以下7要點:
①一定要吃好3頓飯;
②一定要睡好8小時覺;
③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
④每天要笑,身心健康;
⑤每天一定要大便,排出毒素;
⑥一定要家庭和睦;
⑦不吸煙,不酗酒,每天健走。

至於十大短命習慣, "世界公認" 的包括以下各項:

第一名:缺乏運動
經常不運動的人,身體氣血運行變慢、肌肉鬆弛無力,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和病毒。
而堅持運動能改善身體各系統的調節能力、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第二名:蹺二郎腿
你現在是蹺腿坐還是端坐?
蹺二郎腿危害十分嚴重:會引起後背、頸部疼痛:蹺二郎腿使臀部處於扭曲狀態,會導致骨盆扭曲,通過脊柱給頸部和後背帶來壓力,引起酸痛感。
可能與靜脈曲張有關:一條腿壓着另一條腿,會影響血液流動,對腿部血管造成損傷,引起靜脈曲張。
會升高血壓:會造成血壓臨時上升。本來血液流回心臟就需要克服重力,腿被壓住後,只有血壓臨時升高才能保證血液繼續流回心臟。
擾亂腳部神經:蹺二郎腿時產生的壓力壓迫神經,導致腿部和腳部肌肉出現麻木感。這就是為什麼你會感覺「腿腳麻木」。
所以,快坐正吧,儘量少蹺二郎腿。

第三名:連續使用電腦3小時以上
你對着電腦多久了?如果超過3個小時,很不幸,猝死風險在迅速上升!
長期坐在電腦前不動,血液黏稠度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運動時血栓脫落,可能會造成肺梗塞,嚴重可能導致猝死。

第四名:喝水太少
喝水是小事,但喝水少可就是大事了!
當你感到口渴時,說明體內水的丟失量為體重的1%,身體的機能已受到影響了。

第五名:用力排便
便秘,大便時用力過度或不當,很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意外,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出血而猝死。多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已經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病的人。

第六名:愛喝冰鎮飲料
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洪昭光教授曾指出,老年人大量飲用冰鎮飲料極其危險,因為人的食道就在心臟背後,胃又在心臟底部,所以喝大量冰鎮飲料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容易引起猝死。

第七名:上廁所玩手機
你今天上廁所帶手機了嗎?昨天呢、前天呢?
上廁所玩手機或者看書,會分散人的注意力,本來幾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結果半個多小時還沒解決,使排泄物長時間憋在肛門口,或對血管產生刺激,產生淤血,長時間會造成血液回流不暢、血栓,形成痔瘡。

第八名:彎腰搬重物
提重物時姿勢不對,很傷腰!
直接彎腰搬東西,會導致腰椎間盤突然受力增加,很容易使腰椎間盤通過薄弱區域突出,很多腰痛的人就是在彎腰搬重物後症狀加重的。

第九名:沉默寡言、易躁易怒
調查表明,癌症患者多數是內向型,既謹小慎微又多愁善感,既沉默寡言,但又易躁易怒。遇到生活中的挫折,心理矛盾衝突嚴重,而且又不善於自我解脫和宣洩,內心焦慮,抑鬱苦痛。
這種心理上的嚴重衝突、抑鬱,可能會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亂,進而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和障礙,致使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使癌症細胞得以乘虛而入。

第十名:身體異常信號不重視
據調查,香港男士平均壽命最長,有一個原因就是,非常重視體檢,除了全面健康體檢外,還會根據年齡、性別等做些針對性檢查。真正做到了少得病、晚得病,得了病早點治,不把小病拖成大病、重病。

p.s. 如果你有上述習慣的話,奉勸還是快點改正吧!!!

p.s.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如有疑問, 宜請教合資格中西醫師/專業人士!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生薑養生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有保健養生作用,所以會有人經常吃薑,但吃完後卻出現失眠、出汗、便秘、胃痛和頭暈問題,是甚麼原因呢?

原來薑自古就被視為養生良藥,藥用價值很高,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在《東坡雜記》中記載︰「予昔監郡錢塘,游淨慈寺,眾中有僧號聰藥王,年八十餘,面色紅潤,目光迥然。問其健康長壽的奧秘,答道︰服生薑四十年,故不老云。」

蘇東坡向人稱「聰藥王」的僧侶請教養生之道,答案就是生薑。

薑在炮製後有不同功效,包括生薑、薑皮、薑汁、乾薑、炮薑。生薑性味辛溫,可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薑皮則可健胃津脾,和脾行水;由生薑榨汁而成的生薑汁,可祛風去痰、止嘔吐;由老薑曬乾的乾薑溫熱,能溫肺散寒,溫脾暖胃;炮薑是用乾薑經炒製,令其辛燥之性減弱,可溫經止血、止痛,也適用於婦產科。

一般人以為生薑可補身、美容故常服,但要注意並非人人適合。由於薑性味辛溫,陰虛內熱的人士,即經常出汗、口渴、便秘便不應服用。吃後未達保健作用之餘,反會加劇症狀。

那麼甚麼人才適合服薑?答案是︰體質虛寒。虛寒者舌薄白、畏冷畏寒、四肢不溫、容易疲倦及腹瀉。若此體質者久咳未癒,即寒咳,可用生薑加冰糖煲水服用,兩至三日即見效。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養生亦先要分辨體質。

SOURCES: 晴報SKY POST生活副刊

p.s.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如有疑問, 宜請教合資格中西醫師/專業人士!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


「大醫精誠」,出自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講的是行醫應有的醫德,其理念來自佛家慈悲普度的思想,可以說是中醫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大醫精誠」為人所熟悉,其實還有一名為《大醫習業》的篇章,亦同樣極具意義。

《大醫習業》中記述︰「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裏孔穴、本草藥對……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講述了要成為大醫,首先中醫各方面的知識要紮實,博極醫源。二要學習術數,中華文化起源自河圖洛書,很多學問愈深入去了解,發現都是相通的。如懂術數,可以更明白針灸子午流注、靈龜八法、五門十變的應用。現今心理疾病很多,中醫也有相關的論述,但着墨不多,實際應用也不多。如懂相術,望而知之謂之神,可以對患者的個性有個概念,而性格影響行為、情緒、內臟,如能略略改變,對健康亦有好處。還要學習文史哲、天文地理,才能知仁義、鑑古今,觸類旁通。要求很高,但是可以不斷學習,亦是中醫有趣的地方!

當然現代中醫亦需要中西醫結合、科研、行政管理、市場推廣等人才,以更有利中醫的推廣和發展。

SOURCES: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 (引自晴報)

提起道家和中醫養生都離不開五行術數, 以下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養生之本: 一字「中」

道家和中醫養生都離不開五行,但自古以來,中國曆法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四季與五行並不匹配,於是衍生了長夏,構成生生不息的格局:春屬木,主肝;夏屬火,主心;長夏屬土,主脾胃;秋屬金,主肺;冬屬水,主腎。五者一環扣一環,良性互動。

中,在天、地、人三界都舉足輕重。中天、中華、中國、中心、中央、中立……中字筆畫雖然簡單,但道理深奧微妙,是華夏治國根本。

舜帝傳位給禹帝,治國錦囊只有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妙,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並希望以後的繼任人都遵從這「十六字心傳」。這十六字記載在《尚書‧大禹謨》,謨是上古時代的國策公文,大意是說人心莫測,必須居安思危;必須簡樸純真,以真理對付詭詐;為政之道,貴乎純真、專一,秉持中正、公義,不偏不倚。

後來道家、儒家、醫家、養生家都視為法寶。道家圖騰,陰陽互抱,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陰陽交界圓心點,就是「中」,道家崇尚守中守真,儒家弘揚中庸之道,醫家、養生家以中氣為正氣,中是健康之根,長壽之本。

SOURCES: on.cc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養生長壽100秘方, 附唱歌養生法


2篇都是朋友傳來網絡文章, 值得大家參考收藏!

1 "老祖宗留下的100個秘方,很珍貴!" ~

為了養生長壽,現在的人無所不用其極,但經常是讀了許多養生知識卻還是一頭霧水。其實,老祖宗們幾千來總結了很多實用的養生經驗,每一句都是精華。讀完後你就會發現,養生其實就是這麼簡單,最好背下來!

01.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
02.怒傷肝,喜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
03.要活好,心別小;善製怒,壽無數。
04.心胸寬大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
05.要想健康快活,學會自己找樂。
06.妻賢夫病少,好妻勝良藥。
07.禍從口出,病由心生。
08.好人健康,惡人命短。
09.性格開朗,疾病躲藏。
10.房寬地寬,不如心寬。

11.人有童心,一世年輕。
1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13.一日三笑,人生難老。
14.笑口常開,青春常在。
15.哭一哭,解千愁。
16.有淚盡情流,疾病自然愈。
17.丈夫有淚盡情彈,英雄流血也流淚。
18.先睡心,後睡眼。
19.藥補食補,不如心補。
20.飯養人,歌養心。

21.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巧。
22.暴飲暴食會生病,定時定量可安寧。
23.吃得慌,咽得忙,傷了胃口害了腸。
24.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25.若要百病不生,常帶飢餓三分。
26.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
27.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28.常吃素,好養肚。
29.寧可無肉,不可無豆。
30.吃米帶點糠,營養又健康。

31.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
32.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
33.飯前喝湯,勝過藥方。
34.吃麵多喝湯,免得開藥方。
35.早喝鹽湯如參湯,晚喝鹽湯如砒霜。
36.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仙方。
37.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參湯。
38.女子三日不斷藕,男子三日不斷姜。
39.蘿蔔出了地,郎中沒生意。
40.人說苦瓜苦,我話苦瓜甜。

41.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42.胡蘿蔔,小人參;經常吃,長精神。
43.西紅柿,營養好,貌美年輕疾病少。
44.小小黃瓜是個寶,減肥美容少不了。
45.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喊得應。
46.大蔥蘸醬,越吃越胖。
47.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48.一日兩蘋果,毛病繞道過。
49.一日三棗,長生不老。
50.核桃山中寶,補腎又健腦。

51.鐵不冶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
52.鍛煉要趁小,別等老時惱。
53.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
54.日光不照臨,醫生便上門。
55.刀閒易生鏽,人閒易生病。
56.懶惰催人老,勤勞能延年。
57.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58.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59.立如松,行如風。
60.要得腿不老,常踢毽子好。

61.要得腿不廢,走路往後退。
62.出汗不迎風,跑步莫凹胸。
63.汗水沒幹,冷水莫沾。
64.要得身體好,常把澡兒泡。
65.要健腦,把繩跳。
66.心靈手巧,動指健腦。
67.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68.常把舞來跳,癡呆不會到。
69.要得身體好,常把秧歌跳。
70.常打太極拳,益壽又延年。

71.養生在動,動過則損。
72.吃人參不如睡五更。
73.中午睡覺好,猶如撿個寶。
74.冬睡不蒙頭,夏睡不露肚。
75.睡多容易病,少睡亦傷身。
76.吃得巧,睡得好。
77.吃好睡好,長生不老。
78.經常失眠,少活十年。
79.一夜不睡,十夜不醒。
80.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覺要像彎月亮。

81.熱水洗腳,如吃補藥。
82.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
83.食不語,睡不言。
84.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85.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86.冷水洗臉,美容保健。
87.刷牙用溫水,牙齒笑咧嘴。
88.飯前便後要洗手。
89.多喝涼白開,健康自然來。
90.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91.飲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
92.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
93.盡量少喝酒,病魔繞道走。
94.戒菸限酒,健康長久。
95.飯後一支煙,害處大無邊。
96.多吃鹹鹽,少活十年。
97.甜言奪志,甜食壞齒。
98.吃藥不忌嘴,跑斷醫生腿。
99.欲得長生,腸中常清。
100.飯前喝湯,勝過藥方。

p.s. 同時記得也要發一份給身邊的人,大家一起養生長壽!

(2) 唱歌養生法

唱歌是公布的科学长寿法的第一名, 一般人不用达到专业水平,有空时随便唱唱歌也能使人心情愉悦、身心健康。

唱歌是一项有节奏的体内按摩。

唱歌时,气息在身体内部循环,就像是按摩,这是任何一项运动都代替不了的。
听歌只能调动起你的耳朵和大脑,而唱歌则让你全身都参与其中!

一,增强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强大的人,患病的几率更小。因为健康的肺就像过滤器,能帮助你在每一次呼吸中带走身体里的“垃圾”。
而健康的心脏就像引擎,能让你的身体各个器官都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养,减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唱歌能加快血液循环,是一项非常有利于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肺活量的活动。
据统计,一般成年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而歌唱家的肺活量常在4000毫升左右。
肺活量减弱是一个人衰老的开始,想要心肺健康帮你“留住时光”,就大声歌唱吧!

二,保持大脑活力
大脑有着“不用则废”“不进则退”的特点,锻炼大脑,是一项终生都应该坚持的活动!
音乐使用右脑,而语言则使用左脑。唱歌就是最适合的“动脑”方法之一。
唱歌时,你需要开动脑筋去记忆曲调和歌词,是一种强效的脑力活动。
新歌老歌那么多,想把它们都唱下来还挺有挑战性呢!

三,提高免疫力
从腹部发声练唱歌,能让60公斤体重的人每分钟消耗2千卡热量,理论上讲唱1首歌就像跑了100米。
而且据医学专家测试,唱歌时,特别是唱自己喜爱的歌曲时,大脑会生成和释放类似于吗啡的脑内激素。它能促进和激发免疫球蛋白与抗压力激素的增加,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四,改善肠胃健康
如果一个人忧愁沮丧,这些负面情绪会引起人体胃酸分泌过多,长此以往,胃部健康不容乐观。
而唱歌却能帮你改善肠胃健康。
一方面,忧伤的歌能发泄不良情绪,快乐的歌能找回好心情。心情好了,自然胃口好,胃酸分泌也就趋于平衡。
另一方面,唱歌时腹部肌肉得到锻炼,能促进肠胃蠕动,有益消化。

每天这样唱歌,你就是“健康歌唱家”!

唱歌虽然简单,也不代表躺着哼哼歌就能达到健身效果。学会正确的唱歌“姿势”,需要记住5个“更好”。

1,站着唱比坐着唱更好

站着唱歌,才能在一呼一吸之间,加快全身的血氧流动。站立时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挺胸抬头,是最舒展的姿势。
这样唱歌,腹部的力量能够传导到肺部形成联动,发声也更为自然、有力,比坐着唱歌对身体更好。

2,大声唱比小声唱更好

很多人喜欢哼歌,在走路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洗澡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唱出来,这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不过,如果想要让唱歌发挥出最大的健康价值,当然是大声唱出来。
在空旷的地带,比如阳台上、操场上、公园里,气沉丹田,放声歌唱,你会发现自己越唱越精神,越唱越开心。
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大声唱,在运动的同时也增进了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3,慢歌比快歌更好

节奏快的歌曲比较难唱,会让你过于紧张有没有唱错,而且气息太短太急,并不适合所有人。
要知道,声乐入门也是从慢歌开始的。那些气息悠长、曲调悠扬的歌,最适合大家锻炼心肺呼吸功能。
只有给身体留出足够的发声时间,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全身的力量,达到健身的效果。

4, 边唱边跳比光唱不动更好

歌唱家在唱歌的时候,因为要专注于歌曲的演绎,所以不能乱动。而我们更希望通过唱歌来锻炼身体,那就没有比边唱边跳更有效的了!
选择一些轻快或者悠扬的歌曲,伴随着歌唱稍微跳跳舞,绝对是一件非常快乐又健康的事。

5,天天唱比偶尔唱更好

唱歌就和跑步、游泳一样,偶尔做一次效果有限,长期坚持,才能由内而外改善身体素质。
研究发现,歌唱家、常年爱唱歌的老人比从来不唱歌的人更加健康长寿。而每天唱歌,比起每天跑步、游泳或者健身,更容易让你坚持下去。
每天抽出些时间,练练气息,一展歌喉,不需要多久,你就能感受到唱歌带来的好处了!
需要注意的是,唱歌锻炼别在醉酒或者饱餐之后进行,这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过快。

p.s. 每天唱着歌,使心情愉悦,身心健康,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相辅相成。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虎豹別墅與18層地獄


臨近農曆七月, 加上年初(據說8月出續集) 一部韓國奇幻電影 (描述在火場總是奮不顧身、英勇救人的消防員在一場救災行動中為了搶救一名小女孩而意外身亡,死後在三名陰間使者的引領護送下,前往陰間接受7大地獄審判的故事) 賣座 : 介紹一下自己兒時想起還有點驚的"十八層地獄"(座落虎豹別墅) ~

虎豹別墅樓高4層,連同花園佔地共2,000平方米。大宅正門屬月洞門,可將私人花園及原有的萬金油花園的翠綠景致引入室內,地下為客廳、飯廳、閱讀室、遊戲室及音樂室,客廳設計具濃厚中國色彩,採用飛簷作壁飾,配有姜太公釣魚及八仙過海的圖畫,飯廳則以天花的金箔十字裝飾最矚目,飯廳與位於地庫的廚房之間隱藏傳菜秘道,在當年更屬先進設計。各房間設計不盡同,由於相鄰的萬金油花園當年開放予公眾享用,基於保安理由個別房間加有鐵閘。據說頂層閣樓則有一間玻璃天台屋,原先放有祭神擺設,用作宗教用途的。

這個由東南亞華僑, 客家商人胡文虎 OBE 在1935年, 耗鉅資1,600萬港元建造的私人別墅,原本佔地約53.4公頃(533,600平方米)- 胡文虎先生本人及其家屬亦居住在這裡,依山而建紅牆綠瓦的宮殿式房屋,中國園林建築帶有很強的南洋色彩。它以「虎塔」及「18層地獄」最為聞名。7層的白色六角「虎塔」高44米,曾是香港島上唯一的中國式塔樓。而「18層地獄」是壁上的浮雕,有落油鑊、勾脷筋等場景,道出了警惡勸善的故事。

查十八層地獄是中國人從古印度婆羅門教與佛教吸收過來的觀念,繼而演變為道教與中國民間信仰。

佛經《十八泥犁經》便載有十八地獄的描述,但非一層層的十八層,而是地底八火獄和天際十寒獄。其後的《梁書》有一載,胡人劉薩何暴病而死,經十日復甦,自稱遊歷了十八地獄。由此觀之,十八地獄的信仰到南朝蕭梁時期早已盛傳中國民間。

中國民間信仰吸收佛教的地獄觀念後,產生了常見的「十八層地獄」說法,但十八層地獄詳細所指,卻眾說紛紜,各家所說不同。在明清時期,隨白話小說創作的發展,文學作品當中出現的「十八層地獄」與佛經當中的「十八地獄」已有很大不同,越來越表現出本土化的特點,由十殿閻君管理。

我們看看《十殿閻君圖說》的描述 -

十殿閻君分別管理孤獨地獄(並非地獄之中,可能在河畔、山頂、曠野,隨著死者業報,臨時出現的地獄)、近邊地獄(地獄門邊附設的小地獄)、八寒地獄、八熱地獄,共計十八地獄。此地獄說法,被印順法師認可 (SOURCES: wikipedia)。

1 一殿 秦廣王
祭祀時機頭七(下同) / 姓蔣,傳說是東漢的蔣子文,二月初一日誕辰(一說為二月初二日),在三途川上的奈何橋前派無常鬼引領鬼魂至此殿,專司業鏡,照明善惡,使人在此殿服罪,如果行善遠超過惡業的,就直接送他至十殿,繼續輪迴,或者投生門閥,或者升天享福。如果是一般人,就解送二殿繼續審理。

2 二殿 楚江王
二七 / 姓厲,或作「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專司「活大地獄」、「具皰地獄」。

3 三殿 宋帝王
三七 / 姓余,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皰裂地獄」。

4 四殿 五官王
四七 / 姓呂, 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合大地獄、「緊牙地獄」。

5 五殿 閻羅天子
五七 / 姓包,傳說是北宋的包拯,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呵聲地獄」,同時也是十王之首,負責總管十八層地獄,即八大地獄、八寒地獄與附設的「近邊地獄」。五殿殿中有望鄉臺,供亡魂眺望家中情況,一解思鄉之苦。

6 六殿 卞城王
六七 / 姓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歎聲地獄」。

7 七殿 泰山王
七七 / 姓董,三月廿七日誕辰,專司「焦熱大地獄」、「青蓮地獄」。

8 八殿 都市王
百日 / 姓黃,四月初一日誕辰,專司「大焦熱大地獄」、「紅蓮地獄」。

9 九殿 平等王
一年 / 姓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阿鼻地獄」、「大紅蓮地獄」、「枉死城」,同時目連尊者受理冤屈申訴後,發予此王重審。

10 十殿 轉輪王
三年 / 姓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別善惡,核定等級,由孟婆灌醉之後,發往轉世。

據民間勸善書所述,幽冥地府的主宰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整個地府包含閻羅十殿,以及地藏、東嶽、酆都三宮,合共十三宮殿;周圍有焰魔山、鐵圍山、熱惱山、滑油山、奈何橋、血污池等各處。「閻羅殿」掌註生死、刑罰與輪迴之權,有十殿閻君統率陰差鬼吏,各司其職,輔佐幽冥教主治理幽冥地界;「地藏宮」是地藏王菩薩的居所,專為陰魂講經說法之處。「東嶽宮」由東嶽大帝管轄,掌管天下神鬼、遊魂幽魄、山精妖怪等十王不能拘束的鬼祟;「酆都宮」(酆都城)由酆都大帝管轄,兼管鐵圍城、枉死城和血污池。有些善書中,還描繪著輔佐地藏菩薩的目連尊者,在地府中有「目連廳」,即目連尊者治事之處,內有陰律司判官崔子玉、查察司判官李玄邃、賞善司判官楊玄感、罰惡司判官韓子通等四大判官。

由於中國民間信仰結合了佛、道教神祇,融合扶鸞的巫覡文化,並常與各種民間故事混為一談,形成一個龐大複雜的宗教神明系統。

「閻羅」和「地獄」信仰源自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以後,逐漸融入中國特色。民間相傳地府共有「十殿閻羅」,各居一殿,分轄十八層地獄,但對十八層地獄的說法眾口不一。考「十殿閻羅」之說流傳甚久,具體形成的時間眾說紛紛。

其之一,《佛祖統紀·卷三十三》所載,唐代道明和尚神遊地府,見十王審判亡魂罪業,寤後遂一一敘述;

其之二,《地藏菩薩像靈驗記》之中「清泰寺沙門知祐感應地藏記」所載,後晉天福年間,天竺僧人知祐攜《地藏菩薩圖相》及《地藏本願功德經》來到東土,圖相繪有地藏與十王畫像,似是傳自古印度,但十王的名號和形像均為中國古代道服,推斷並不足以採信;

其之三,唐末有署名「成都府大聖慈寺沙門藏川」所述的《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和《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簡稱《預修十王經》和《地藏十王經》)兩部疑偽經,記載十王審判的情況;

其之四,《佛祖統紀·卷四十五》記載,歐陽修早年病苦,夢中見到地府十王,得知齋僧造經可得利益,醒後病癒,遂加禮敬。

隋唐時期以來,民間亦有盛傳忠臣烈士化身為閻羅王的說法,謂「人之正直,死為冥官」;各朝各代閻羅王傳奇不計其數,鼎鼎有名者當屬韓擒虎、寇準、范仲淹、包拯四位名臣。例如《包公案》等各種話本小說中,描述宋代開封府尹包拯是「五殿森羅王」,「夜審陰、日斷陽」,白天在陽間衙門審人,夜晚在陰曹地府判鬼;又說包拯為官,正直不阿,如若鬼魂是受人陷害,便令安排轉世報仇,或者頒布「黑令旗」(相當於復仇的憑證)讓冤魂返回陽世討公道;如若是惡劣的鬼魂,就直接打入地獄受刑。

宋元時期以後,十殿閻羅已經成為中國佛教與道教的共通信仰,佛寺伽藍、道觀宮廟、超拔法會、喪事道場等多有繪製地府十王圖像;佛教有《地藏本願功德經》等經典,道教有《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太乙救苦拔罪法懺》、《地府十王拔度儀》等典籍,甚至講說十王變文。民間又有《玉曆寶鈔》、《洞冥寶記》、《地獄遊記》、《十殿閻君勸世歌》等書冊流通,具有警世勸善的作用;也有如《十殿閻君圖說》等等。 傳說十王的姓氏分別為蔣、厲(或歷)、余、呂、包、畢、董、黃、陸、薛,民間有傳金陵蔣山山神——蔣子文是一殿秦廣王、大宋名臣包孝肅公——包拯是五殿閻羅王;韓、寇、范三姓不在其上,韓擒虎被認為是目連尊者部下的判官——韓王爺,寇準和范仲淹二人則被認為是酆都的兩位宰相。

至於在香港, 供奉十殿閻王的廟宇包括上環文武廟、筲箕灣城隍廟、油麻地城隍廟、三疊潭城隍廟、廣福義祠和慈雲閣等;虎豹別墅拆卸以前,亦有十殿閻王的雕塑,已經成為歷史!

p.s. 誠然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 而且與其恐懼死後受刑, 不如在生時積極行善, 樂於助人!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知足常樂"與五個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個星期有2篇文章值得和大家分享 ~

1

經常有這類報導 -

某球隊得了世界杯決賽周入場券,或球會奪得大賽冠軍,球迷當然開心得上街慶祝,結果在街頭釀成騷亂,防暴警察出動,傷了人 (甚或有人死亡!) - 真是樂極生悲!

「樂」本來是好的,但「樂極」了人會失控,容易出事,「極」和「滿」這兩個字在文學形容裏是很過癮的,但到了現實中,卻未必是好事。凡事「極致」了,也就到頂了,接下來便掉頭向下。「滿」也如此,「滿則盈」,在中國人的智慧中,滿盈未必是好事,所以壞人死了,叫「惡貫滿盈」。在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許多節氣都是對應的,比如有「小雪」,有「大雪」;有「小暑」,有「大暑」;有「小寒」,有「大寒」——但只有一個「小滿」,卻沒有「大滿」。

據悉杭州「靈隱寺」裏有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若有一半稱心,已經好得不得了。

「事事順遂」、「萬事如意」之類,只是美好的理想和祝福,現實卻非如此。唯一可令自己舒服的方法,是「知足常樂」,常樂足矣,不要極樂,極樂世界,活人是過不到的 (引用李純恩BLOG)。

2

最近美國心臟協會期刊《Circulation》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團隊希望找出能夠延長美國人壽命的健康生活習慣。他們利用Nurses’ Health Study及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的數據,並跟進超過30年,發現5種健康生活習慣與降低常見病的死亡風險有很大的關係。

這些健康生活習慣包括:
(一) 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二) 經常做運動(每日至少做30分鐘中至高強度運動)、
(三) 保持體質指數BMI在健康範圍 (按: BMI值計算公式 : BMI =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 例如:一個52公斤的人,身高是155公分,則BMI為: 52(公斤)/1.552 ( 公尺2 )= 21.6. 體重正常範圍為 BMI=18.5~24)、
(四) 適量攝取酒精及
(五) 從不吸煙。

研究團隊估計,遵守這5種健康生活習慣,比完全不遵守任何一項健康生活習慣的美國人,當他們達到50歲時,女性的預期壽命能增加14年,男性則可增加12年。

研究報告同時強調,遵守健康生活習慣對延長美國人的壽命有很大影響,因此美國政府應制訂公共健康政策及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來支持和推廣健康的生活習慣。

p.s.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如有疑問, 宜請教合資格中西醫師/專業人士!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莊子內篇養生主


記得自己念高中 "中國文學科" 曾經讀過一篇"養生主" - 當然要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理解有關養生較有難度 (除非為了考試?!) 今日再讀 (加上人生經驗) 或有不同感受 ~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枝經肯綮之未嘗微礙,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則弔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分析 (引用"百度百科"):

"养生主”的意思是养生的主要关键。文章旨在说明养生之道。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不要为善去追求功名,也不要为恶而遭受刑辱,要善于避开一切矛盾、是非,“以无厚入有间”,在矛盾是非的空隙中苟全性命,这样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样的养生之道,实际上是从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发展而来,反映了庄子避害全生的思想。

这种处世哲学曾给后世处在危乱时代的人们或悲观失意的人在避世免祸的行为上以精神安慰,也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由此也产生了“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脍炙人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其文章汪洋恣肆,故事说理性强,想象丰富,为世代人民所喜爱。在哲学、文学上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晋郭象注、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在庄子看来,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就好比牛身上的筋腱和骨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像筋骨碰坏刀刃那样,对于人自身有损害。因此,为了保全性命不受损害,人应该“依乎天理”、“因其自然”,学会在矛盾的夹缝中求生存。这就像解牛一样,只要刀刃沿着筋、骨的缝隙间游动,不要碰着筋腱和骨头,就会保持锋利,不被损伤变钝。庖丁解牛为什么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呢?原因在于“好道”,而道就是事物的规律性。牛体有它天然的结构,庖丁从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和掌握了它的结构,因此解起牛来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井然有序,合乎韵律。这岂不是说明要熟练地掌握事物,首先要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吗!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已经掌握了牛体的结构;经过长达十九年的实践,终于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这一发展过程充分说明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认真的实践过程。在技术极为纯熟以后,庖丁解牛时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每至于族,见其难为”,就“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

另外, 如写庖丁解牛的情况,分别用触、倚、履、踦来表现手、肩、足、膝不同部位的不同动作,用“砉然”、“騞然”、“謋然”来表现声音大小不同的细微差别,用词准确,描写精当。其他如写解牛之声“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写庖丁解牛之后“提刀而立”“踌躇满志”的神态,更显得挥洒自如,引人入胜,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文惠君基本理解到的东西。但是,庄子想要表达的可不止这些。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項:

一、「全生保身」的養生哲學
二、「委於自然」的生命觀
三、「安時處順」的生活哲學

p.s. 每一項都可以獨立成篇深入研究 - 不正是"知也無涯"? 總之"順應自然" 便是!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讓你快樂每一天的7件哈佛樂事


在一份免費報紙專欄看到的文章, 和大家分享 ~

哈佛商學院有一短片顯示,如果我們做這七件事人生會非常快樂!

一、冥想︰冥想的時候內心非常平靜喜悅,可以讓大腦平靜下來。冥想有很多種方法,只要找到你最合適的方法便會有很大的幸福感。

二、做好事︰其實我們每天都可以做好事("日行一善"),簡單至讓座給有需要的人,只要我們做到自利利他,常常以別人的利益為先,我們會感到很快樂(即"助人為快樂之本")。

三、購買「經驗」︰很多人會不惜大灑金錢買得一件「心頭好」,但身外物只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相反親身經歷事情會讓我們有更大的成就感,比方說我們可以捐錢給有需要的人,但如果可以親身探訪一些有需要的人,譬如關心獨居長者,幫助失學兒童回歸校園,鋪橋搭路等等... 那份滿足感必定更大。

四、讓你的環境充滿生氣︰例如在辦公室 (或家居) 種植花草盆栽,拉開窗簾打開窗戶,去感受陽光帶來的生命力。

五、找到值得期待的東西︰希望是人生很大的精神食糧,很多人放棄生命就是因為自覺沒有希望,值得期待的事讓我們每天起床都有充分的動力及熱誠去達成目標,實現理想。

六、肢體活動︰醫學證明運動有時比抗抑鬱藥更有效。

七、做最擅長的事︰擅長的事不一定是工作,也包括興趣如繪畫等,每一天都會充滿活力。

p.s. 做這七件哈佛的樂事,就可以讓你快樂每一天!

Sourc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猶太教育的啟示


有人說: "沒有猶太人的故事,歷史就不完整;猶太人的歷史,就是世界史" ; 而在20世紀,猶太人獲得的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的次數超過了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族裔或文化族群。猶太人獲得了大約五分之一的諾貝爾獎,而猶太人在全球人口中的比例僅僅不足1% ~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猶太教育的千年傳承──根植於律法的生命教育之祕密》一書探討第二聖殿期(公元前515年)至坦拿時期(公元220年),橫跨共七百多年猶太人的教育史,是猶太教育(高等、中等、初等)的形成、發展與演變的重要時期。 當時由巴比倫重返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是個十分弱小的民族,能保護他們存活下去的不是什麼武器、城堡,而是他們的精神生活、傳統習俗和律法,教育成為猶太民族的救贖。

猶太教育的重點並非如現代的體制般放在追求知識上,其本質是人格教育,關注於對妥拉(律法)的學習與遵守——孩童需要學習天文學,為的是理解猶太曆法;學習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衛生與醫藥相關的知識,以配合猶太人的飲食禁忌。他們將跨領域的世俗知識整合進妥拉教育中,並確實地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普及化教育,鍛鍊孩童記憶與分析力、循序漸進的學習與實踐、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終身學習、成為家中的優良成員、行使公民權等等——現代教育所重視的價值,早於兩千年前已為猶太教育所觸及,並發展出一套精細的學習體系與制度,且熬過了世代的苦難代代相傳至今,反映出古代猶太先賢深睿的智慧與經驗。

該書幫助我們進一步延伸探討與現代生活相關的主題,引發我們反省自身經歷的學習經驗與教育方法,更深入思考改革教育以及提升教育品質的可能性,為後代子孫創造更多美善的生活空間。 或許猶太教育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發是,以妥拉為核心的猶太教育如何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寶貴意義 (~ 曾宗盛)。

附: 在中國的猶太人

流落到中國的猶太人,成規模進入及有史可考者為北宋開封的「一賜樂業」人,目前發現的家譜共有七姓八家。「一賜樂業」為北宋皇帝賜名,當為「以色列」的音譯 (Israel)。由於猶太教與大約同時代進入中國的伊斯蘭教徒擁有同樣不食豬肉的宗教信仰,因此北宋時代的中國人將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混淆,稱其宗教為:「古教」、「藍帽回回」、「朮忽回回」,稱猶太人為:「朮忽」、「竹忽」、「主吾」、「主鶻」、「朱乎得」、「祝虎」、「珠赫」等 (Jewish/Jews)。歷史上的中國從來沒有經歷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階段,因此進入中國的猶太人不像其它地方的同族那樣受到宗教迫害,北宋時的開封「一賜樂業」人擁有與中國漢族人同樣的科舉考試的權利,至明朝建立時,中國的猶太人已經完全喪失猶太人的信仰(可能尚保存有少量傳統習俗,但其本人已經不了解此習俗含義),與周圍的漢族無異。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明文規定「色目人」「回回人」不許本族內通婚,從此時的開封「一賜樂業」人遺留的家譜來看,他們此時已經是可以和「色目人」「回回人」通婚的漢族人。

開封猶太人均依照其本姓改取漢姓,共分七姓八家,分別為艾姓、趙姓、張姓、石姓、金姓、高姓和兩家李姓,在經歷了近700年的歷史後,張姓和一家李姓湮沒,至今在開封附近共有六姓猶太人後裔居住生活。1987年初的統計數字顯示,開封市共居住有猶太人後裔六十六戶,159人。其中石姓三十一戶,64人;李姓十二戶,42人;趙姓兩戶,11人;艾姓十七戶,32人;金姓兩戶,7人;高姓兩戶,3人; 在開封猶太人的七姓八家中,張姓和李姓只與回族通婚,據家譜記載,僅有猶太人嫁閨女給回族人家,而沒有回族嫁閨女給猶太人家,這也許是這兩姓湮沒的原因,而其他六家則與漢族通婚,而在現存的六家猶太人後裔中,沒有與回族通婚的記錄。

經過長期的通婚,今日開封猶太人已經基本上被完全同化,體貌特徵上已經與漢族等中國主要民族沒有太大區別,當然很多人仍然堅持自己的猶太身份識別。

在文化上,開封猶太人後裔漢化徹底,放棄了猶太教的信仰,食物方面的禁忌已無人遵守,食用牛羊肉時「挑筋」的習俗很少有人遵守,各姓猶太人後裔均食用豬肉;在猶太人社群中非常重要的割禮在開封猶太人中早已不復存在並無人知曉;現在的開封猶太人後裔均不了解猶太教教義,大部分人不能分辨摩西、大衛和耶穌,所有開封猶太人均不過猶太傳統節日,送神日、接神日、中元節、清明掃墓、祭祖等風俗與漢族無異;有記錄顯示,開封猶太人中有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1866年還有一名猶太人後裔皈依佛門法名本道。據學者走訪調查,石姓開封猶太人是保存猶太人文化習俗最多的一支,石家在飲食上仍然遵守挑筋的規則,在每年春節石家人均依照猶太逾越節 (Passover) 的禮制,用毛筆沾雞血塗抹門楣,並用白水煮羊肉祭祀祖先;石家要求子孫遵奉十戒和朱子家訓,但與其他猶太人後裔一樣,石家人對猶太教的基本知識一無所知。

在1950年代前後,這些所謂的開封猶太人大多認同自己為漢族,19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這些「開封猶太人」的民族認同感逐步復甦,趙姓和李姓的一些家庭在進行戶口登記時欲將民族改為猶太人或猶太族。他們的民族認同並不被官方承認。在中國官方的立場,「開封猶太人」在中國並不享受少數民族在升學等方面的諸多優惠,因為他們是已經完全漢化了近千年的「外來族裔」如同胡人般早被視為一體,並不能算少數民族。

開封猶太人的研究

1850年,香港主教施美夫(George Smith)派遣兩名華人基督教徒到開封訪問了開封府猶太人,找到一些手稿和抄本。上海倫敦會傳教士偉烈亞力根據這些材料在1863年 寫出《中國的猶太人》一文。偉烈亞力說,十九世紀中葉,開封的猶太人被稱為「挑筋子」。20世紀早期居住在上海的歐洲猶太人據說也曾試圖研究開封猶太人,但所獲甚微,因為這個所謂猶太族群經過近千年漢化過程,其語言,外貌特徵,習俗已於漢族並無二異,完全無法考據。 伴隨著這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文化的興趣的不斷增加,猶太人和猶太教的存在開始被中國學者意識到。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這個主題已經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單獨的研究領域。

從前,中國對猶太和猶太教的研究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直到1980年代政治經濟改革才開始。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促進了這個領域的研究。通過對納粹時代上海25000名猶太難民的經歷的重新評估使中國猶太人的研究得到了全世界的注意。 近幾年,對開封猶太人的歷史和文化的研究也在全世界展開。2002年3月,位於開封的河南大學成立「河南大學猶太研究所」,以近距離研究開封猶太人,並藉以促進猶太歷史、文化研究在中國的發展。

SOURCES: CP1897.COM & Wikipedia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Gentlemen's agreement for present-day Gentleman


給現代紳士的"君子協定" - 身為家長/父母授予子女 "貴族精神" 之前自我完善 (身教比言教重要!) 終身學習計劃 ~

不是強制性或硬性規定! 其實只要有目標 (be a gentleman); 有時間表 (終身); 有行動大綱 (ACTION PLAN) 加上定期:一/三或十年省覽回顧反思 (REVIEW); 目標可成!

According to the wikipedia, "Gentleman involves a certain superior standard of conduct, means treating others, especially women, in a respectful manner and not taking advantage or pushing others into doing things they don't wish to do; ... their education and manners are indicative of a certain amount of refinement and intelligence"; besides, gentlemen were expected to act as moral guides to the rest of society based on Confucian principles.

Gentleman Journal also tell us the "18 things that make a gentleman in 2018" -

1 Never speak behind another’s back
2.Be Honest and Work hard
3 Never judge
4 Always RSVP
5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fidence and arrogance
6 Know how to cook
7 Tell a worldly joke at a dinner party
8 Have clothes that fit and always be well-presented
9 Be on time
10 Treat service staff with respect
11 Lose well
12 Become a friend of a museum,concert hall or theatre
13 Write a thank you letter
14 Look after your shoes
15 Pick a signature scent
16 Be more generous with your time
17 Manage your diary better
18 Declutter your home

Being a gentleman is a "mark/standard of (moral) excellence" - as it is a lifelong learning process - so "never stop learning"!
 
"一位兼具品德, 學識, 智慧以及優雅舉止和修養的人, 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缺陷, 想要達到完美十分困難, 但你不要因此而放棄, 你要盡自己最大能力, 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每天進步一些, 總有一天會觸及這個目標 ..."

~ 《英國上流人士都在讀的》(Lord Chesterfield, 1694-1773)

p.s. 何謂"教養"?
教者"孝+文" 即孝順/尊敬長輩前輩; 提攜支持後輩 (mentoring); 加上廣博的學科知識(包括軟知識 SOFT SKILLS);
養者指通過修煉有益的氣功、練書法、繪畫、養鳥、栽花種草、不斷加強身心修養,改掉不良之個性及心性;
如能再具備養生知識, 及或懂得“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 會更完美! 共勉之!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英女王與九大簋



話說1953年6月2日 (今年剛好是65周年)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 在西敏寺進行加冕 - 香港當時仍是英國殖民地,所以有大事慶祝,據悉當年每名學生都有一隻有耳的大銻杯作紀念品。杯上印有立體皇冠、中文字天佑我皇 (English: God Save the Queen)、Elizabeth R以及1953字樣。

而英女王與九大簋也有一些淵源!

所謂九大簋,意味著筵席極為豐富,須用九個大簋裝放菜餚食物,簋即古代放置食物的器皿,其形狀或方或圓,材質則有木製、竹製、陶製和銅製之分;它本來是古代貴族的食器或祭器,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古時祭祀,便常言「二簋」,「四簋」及「八簋」,全是用雙數,而今,粵地之穗、港、澳一帶,仍有此古風。

盛宴之所以叫「九大簋」,其原因是,因為代表多數,加個大字,便含有極為豐盛及隆重之意;且「九大」即風、雲、雷、雨、海、火、水、地、天,是「造物之初」的「相爭」之物,乃萬物之最,有其獨特意涵。

據近年來廣東省佛山市三水縣金木鎮一座東漢前朝古墓的出土文物來看,其「簋」是可裝五至六斤米飯的大容器,如果按今天人們的食量,裝滿九大簋,可供百人享用。

民國前後,最常見的「九大簋」有如下四種:
1 喜酌:為迎親正日舉辦之筵席,每桌菜餚為九式(碗),號稱「喜酌九大簋」。
2 暖堂酌:是新婚夫婦交杯之宴,人稱「高頭五樹四如意」,通稱「暖堂九大簋」。
3 開燈酒:又名「開燈宴」,是生子後第二年掛燈之喜宴,每席菜餚九碗,也稱「開燈九大簋」。
4 壽酌:乃慶賀壽誕之宴。「九」與「久」同音,取其「長長久久」之吉兆,每席菜餚亦有九品,謂之「壽酌九大簋」。

這種傳統禮俗,廣東人一直保留下來,只是因時代變遷而有所改易。像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二至十八日,英女王訪華,廣東省政府曾在一高級賓館舉行盛宴款待(改良版九大簋) - 此筵席為「四菜一湯一點心」,連同飯、甜品、水果共計九個款式。四道大菜依序為「雙龍戲珠」,「乳燕入竹林」,「錦繡石斑魚」,及「金皮乳豬」,接著上湯菜「鳳凰八寶鼎」,然後是點心「月映仙兔」,飯用的是「清香荷葉飯」,飯後甜品為「林萬壽果」,最後上的水果是「一帆風順」(用新鮮的哈密瓜雕成船體和風帆,內盛水果粒,寓意如意吉祥)。

SOURCES: Internet/ wikipedia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今日不養生, 明日養醫生!"


大約10年前開始和身邊朋友提及不同養生概念/實踐方法, 得出兩種反應 - 1. 是有錢人的玩意; 2. 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 其實都是謬誤! 就以最近在網上找來的一些資料,和大家分享 - 摘錄如下︰

(1) 養生不能馬上讓你年輕十歲,而是十年後,你周圍的人都老了十歲,你還是今天的樣子。

(2) 養生不能馬上讓你的病痊癒,而是十年後,你身邊的人或許都已離去,你還是今天的樣子。

(3) 養生不能馬上讓你發財致富,而是十年後,身邊的人都為了治病破產到處借錢的時候,你衣食無憂,逍遙自在!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中的現實!

(4) 養生法門是生命的最佳「維修手冊」,沒有任何醫藥可以代替。

再分享一些有趣也有道理的︰

一、自言自語不是傻,而是可以鎮靜神經,調整紊亂的思緒,有助睡眠、增加呼吸、提高血中的含氧量、緩解腦供血不足。

二、開口就唱不是狂,經常唱歌有利呼吸系統的肌肉,其作用竟然相當於游泳和划船!

三、常伸懶腰不是懶,專家證實,在持續幾秒的伸懶腰動作中,全身大部分肌肉可以得到較強收縮,淤積的血液被趕回心臟,增加血流量,有利冠心病和腦供血不足。

四、飯前飲湯一口,叫醒腸胃八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的消化液,為進食做好熱身。

五、站著吃飯最養生,專家認為站立式最科學,坐式次之,蹲下式最差。

六、裸睡最輕鬆,去除衣物束縛,無拘無束又舒適,有利於改善肝靜脈的循環,最適合一天到晚壓力大的人。

SOURCES: "生命的最佳「維修手冊」" (嚴浩)

p.s. 日常生活起居飲食, 無不可以養生! 而且"十分貼地" 是生活的一種智慧!

p.s. 順便一提"今日不養生, 明日養醫生" 此歌是一位醫生所寫,可見其感受至深!
<健康歌> 如下:
遠看醫院像天堂,近看醫院像銀行,走進醫院是牢房,不如提前去預防。
健康是無形資產,保健是銀行存款,疾病是貸款還款,大病會傾家蕩產。
莫把此言當調侃,待到真時悔已晚。
寧可站著自保健,絕不躺著被人騙!
不養生就養醫生,不保健就養醫院!
愛家人要愛自己,愛自己才是遠見!
民以食為天,命以睡為先,長壽無神蹟,心身兩天然。
祝大家平安,快樂,健康!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In Conclusion, Don’t Worry About It" !


DSE 放榜在即,考生心情難免忐忑不安,[In Conclusion, Don’t Worry About It] 作者Lauren Graham在書中提醒各位畢業生 (包括即將進入職場的新鮮人) 以下幾點 ~

(一) 快樂是要自己去追尋的 ("Joy is something to find and not to wait for")。
(二) 工作態度要好 (幻想我們的薪水是目前的十倍)。
(三) 不要等達到某目標才勤力工作,現在就要努力工作。
(四) 不要自欺欺人("staying true to yourself,completely honest with what you feel, deeply value, and desire")。
(五) 要有好奇心和同情心 (curious and compassionate)。
(六) 要活在當下 ("living in the here and now")。

Sources: am730 讀書樂: 馮強

p.s. 祝各位畢業生前程萬里、有志竟成!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淺談印度教神話



因為自己有事在身, 未能參加由商會主辦, 下星期五啟程前往印尼雅加達開會, 並享受峇里島, 龍目島"陽光與海灘"的旅行團 - 雖然處於印尼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回教國家當中,峇里島 (BALI) 的居民大部分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也在峇里島人根深柢固。該地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因種類多樣而聞名。島上的雕刻、編織藝術也十分有特色。峇里島的別稱也和它的文化一樣多樣:具有「神明之島」、「惡魔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花之島」等的別稱。

查印度教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係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印度河文明,大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白印度人南遷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文化融合後,印度河流域文明從印度河流域擴展至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與南印度文明融合。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經》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話初次較有系統組合起來。吠陀神話裡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力的一種附會。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而種姓制度的出現則是權力更為集中的體現。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這一時期,舊的神話不斷被編輯,新的神話又不斷產生,宗教方面,出現了佛教與耆那教,而這兩大教派又各自繁衍著不同的神話。

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這裡,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基本回到最初的體系。

吠陀神話中主要的神
1 因陀羅:天帝。
2 阿耆尼:火神。
3 伐樓那:水神。
4 閻摩:死神。
5 蘇利耶:太陽神。
6 樓陀羅:暴風神。

史詩中的神祇 - 主要神
1 梵天:創造之神。
2 毗濕奴:保護神。
3 濕婆:音樂、舞蹈和毀滅之神。
4 阿修羅:惡魔。
5 迦樓羅:金翅神鳥,於烈火中涅盤而得永生。因與中國傳統神話中的鳳凰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其實兩者相差甚大 (SOURCES: wikipedia)。

次要神 (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
1 雷電之神因陀羅
2 死神閻摩
3 海洋之神伐樓那
4 風神伐由
5 酒神蘇摩
6 太陽神蘇利耶
7 火神阿耆尼
8 財富之神俱比羅

p.s. 有人說印度神話是世界上最浩瀚,版本最多,情節最複雜的,而其中一個難懂的概念就是「諸法皆空」,這個被佛教拿去用的觀點,到底要怎樣體會?印度許多高僧,苦行一輩子也不過就是為求領悟這四字,儘管99%的人一輩子都不能領悟 ... (或者可以在這裡開始探索之旅 - 是故有軟件公司開發遊戲給年輕人認識印度神話, 不啻一個好嘗試! )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周公旦 - 孔子最崇敬的聖人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 (sage) ,《論語》中子曰:“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 "。 今時通書所附的《周公解夢》- 是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為後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著。書中列舉種種夢境,並對夢預測吉凶。

“文武周公”是孔子最為推崇的人物,而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正是由於文王武王作為君主,而周公為周朝制定了禮樂等級典章制度,使得儒家學派奉周公、孔子為宗,之後歷代文廟也以周公為主祀,孔子等先賢為陪祀。但在唐開元時期,掌控欲極度強烈的唐玄宗李隆基作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時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厲王出奔後的“周召共和”,於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廟供奉的資格,改以孔子為主。

孔子認為周公是儒家精神的典範,周初的仁政也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終身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而孔子對周公的尊崇與敬重,讓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經常夢到周公。後來人們就以「夢周公」來表示對先賢的緬懷之意,又可稱為「夢周」,如晉朝劉琨《重贈盧諶》詩:「中夜撫枕歎,想與數子遊。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p.s. "搵 (找) 周公" 在今時大多用於形容作夢、睡覺等。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如何減掉肚腩》


有人說減肥 (或瘦身 / 減肚腩等) 是一部份女士 (其實應該包括預防"中年發福"的男士們) 的終身事業!

美國 Kellyann Petrucci 醫生在《如何減掉肚腩》( "The 10-Day Belly Slimdown : Lose Your Belly, Heal Your Gut, Enjoy a Lighter, Younger You" ) 一書中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很快的減掉肚腩脂肪 (belly fat) 就要做到下列幾點 ~

(一) 避免吃有糖和碳水化合物 ( carbohydrates ) 的食物。

(二) 每天吃東西的時間要維持在7個小時的空間內 ( within a seven-hour window); 例如由中午12時到晚上7時。其他時間不再進食。這辦法有點像[小型節食](mini-fasting)。

(三) 食物只包括骨湯( bone broth )和骨膠原物質( collagen ) 攪和的飲料( shakes )。{按: 其他富含骨膠原物質的食物包括豬腳、豬尾巴、豬蹄筋、雞腳、雞皮、牛筋、魚頭、海參和魚肚等。}

Petrucci 醫生說,做到這三點,十天後便可減掉肚腩。

SOURCES: am730 (讀書樂: 馮強)

p.s.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如有疑問, 宜請教合資格中西醫師/專業人士!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腸道健康為養生之道


腸道健康為養生之道

之前提到四季養生要點 : "春天護目養肝, 夏天注意心臟和出汗的情況, 秋冬看肺腎; 脾胃卻是一年四季都要小心呵護" ; 最近找到這篇 "健康腸道 長壽之道" 和大家分享 :

網上有不少西方的「預期壽命計算器」,其中健康長壽建議包括 :
少吃快餐、紅肉;
適量健康小食如堅果;
避免進食高鹽高糖零食。
多吃蕓苔類蔬菜,包括西蘭花和椰菜;它們含有豐富膳食纖維,是優質的益生元。
適量咖啡和茶可提供多酚,經過腸道微生物轉化成抗氧化物。
減少進食澱粉、糖和鹽,亦能促進腸道健康。

中醫藥中亦有不少醫食同源、養生延年的食材 ~
如補氣的淮山、蜂蜜、人參;
補血的枸杞子、龍眼肉、黑芝麻;
補陽的冬蟲夏草、海參、合桃;
補陰的玉竹、百合、羅漢果;
還有茯苓和山楂。

淮山含豐富抗性澱粉,升糖指數低;茯苓含豐富葡聚醣;人參類的人參皂苷和低聚醣、蜂蜜的低聚醣等都可促進腸道有益微生物生長。

可見中西飲食延年建議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保持腸道及其微生物組健康。日常飲食中包括益生菌,可保障腸道健康、令排便正常暢通,就是健康長壽之道。

SOURCES: 晴報 益生第一關專欄

p.s.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 如有疑問, 宜請教合資格中西醫師/專業人士!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快樂人生》6要點


[How to Be Well: The 6 Keys to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的作者Frank Lipman醫生告訴我們,我們生活上每一小節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他在書中指出我們要有快樂人生就要注意以下六點。

(一) EAT (要吃得健康)。
(二) SLEEP (要睡得充足)。
(三) MOVE (每天要有足夠的運動)。
(四) PROTECT (避免毒素入侵身體 : mitigate and prevent the invisible assaults of everyday toxins)。
(五) UNWIND (在精神和體力上盡量放鬆自己 switch off)。
(六) CONNECT (要有社交,有歸屬感和活得有意義 :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meaning)。

SOURCES: am730 (讀書樂: 馮強)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騎士與紳士 (Knight, Squire & Gentleman)


又到了特區政府準備公布委任新一批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JP,也譯作治安法官 - 源於英國 "keepers of the Peace" by Richard I "the Lionheart" in 1195,由政府委任民間人士擔任維持社區安寧、防止非法刑罰及處理一些較簡單的法律程序的職銜)名單的時候了; 委任人士並沒有特別要求,一般都是熱心社會公益事務或是對香港社會有貢獻者。香港的太平紳士其中一項職責為巡視如監獄等羈押院所,接受市民的宣誓和聲明,包括於每次六合彩開彩攪珠時聯同獎劵基金受助機構代表負責監理開彩結果等等。而在英國其社會地位屬 "仕紳階級 (Esquire)" - 騎士之下, 紳士之上 ~

查騎士 (Knight) 原為歐洲中世紀 (約西元5-15世紀, 即東晉末-南北朝至明中葉) 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成為一種貴族階層。騎士的頭銜來自另一位騎士或是領主的冊封,騎士除了能獲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須為所效忠的領主作戰,戰時須自備武器與馬匹。現代部分歐洲國家(如英國) 仍保留騎士頭銜, 給各個領域, 有特殊貢獻的傑出人士作榮譽表揚,通稱為"爵士"(Sir, or Dame for woman)。 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往往是勇敢、忠誠的象徵,並以騎士精神 (或所謂「騎士八德 (chivalric code)」: 包括谦卑(Humility ), 荣誉(Honor), 牺牲(Sacrifice), 英勇(Valor), 怜悯(Compassion), 精神(Spirituality), 诚实(Honesty), 公正(Justice)) 作為行事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所以, 能夠成為騎士也是每一個中古男孩的夢想 !

訓練一個男孩成為騎士需時14年。在這段期間,受訓的男孩最初要跟隨領主夫人擔任侍童,學習禮儀;之後要學習「騎士七藝」:游泳、投槍、擊劍、騎術、狩獵、弈棋、詩歌,又要為領主或負責訓練他的騎士工作。

以下是一個中古男孩要成為騎士的過程 :

1 首先要出生於中古時代歐洲的貴族家庭。在七歲時,其將被送到另一個騎士家裡作侍童(page),以學習各種騎士的禮儀。在十四歲那年,將成為侍從(squire),接受各種訓練及學習「俠義精神」。
2 到了二十一歲時,他已準備成為一位騎士。在受封為騎士之前,首先要潔淨自己,然後穿上白色的衣服及紅色袍子:白衣表示自身的潔淨,紅袍喻意準備隨時勇戰受傷(也存在未滿二十一歲就受封為騎士的情況,例如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在十五歲時已被亨利封為騎士)。
3 穿好衣服後,要禁食一天,拿著劍在盾牌面前向耶和華禱告,禱告內容包括求神寬恕己罪,聖潔己身,承諾保護教會及發誓「鋤強扶弱」,此時,任何不認同將此侍從提升為騎士的人,皆可去破壞盾牌,侍從必須以劍捍衛其盾牌。
4 最後,將跪在授與者的面前。授與者會放平其劍,按在其右肩上,有時候會用無劍尖的慈悲之劍來進行此儀式,施以祝福。這樣便完成受封儀式,他亦正式成為騎士。

騎士在冊封典禮上要說的誓詞,主要皆為類似以下的內容 :

冊封者(領主,主教或者被冊封者的父親)所言——
"強敵當前,無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誑!保護弱者,無怪天理!此汝誓詞,永誌不忘!崛為騎士!"

被冊封者所言——
"我將仁慈地對待弱者。
我將勇敢地面對強敵。
我將毫無保留地對抗罪人。
我將為無法戰鬥者而戰。
我將幫助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
我將不傷害婦孺。
我將幫助我的騎士兄弟。
我將忠實地對待友人。
我將真誠地對待愛情。"

騎士除了作戰外,在每年的某段日子還需參與一些競技活動 - 兩個騎士在馬背上,以比武用騎槍(lance)將對方擊落馬的競技活動稱為「馬上比武」,馬上比武用騎槍和盔甲都與實戰的款式不同,比武用騎槍多半是用無尖的皇冠狀或杯型槍頭,且槍身採用空心或刻劃出溝槽(容易折斷)的白楊木,盔甲在左胸也有特別強化的金屬板好抵抗衝擊,比武用的馬鞍亦沒有後橋,使騎士受擊後容易摔落,有時候一方落地比賽仍要以其他武器互毆,直到一方死亡、失去意識或是投降,投降或失去意識一方將會變成贏家的俘虜,家屬得要支付贖金才可將其贖回。兩組以上的騎士進行上述的競技活動稱為「比武大會」。 舉辦這些競技活動,原意是國王為了將貴族們調動到身邊來就近監視,亦可藉此保持騎士的戰鬥素質。

至於紳士(英語:Gentleman),指最低階的貴族等級,出身自家世良好的男性。有時譯作 "君子" - 君子在中國周朝之前,亦為貴族之統稱。後來於春秋之封建社會則變成士大夫之統稱,也就是為官之人稱君子,平民稱小人。

西方對紳士的品行要求 - "a certain superior standard of conduct; treating others, especially women (紳士風度) , in a respectful manner and not taking advantage or pushing others into doing things they don't wish to do; ... their education and manners are indicative of a certain amount of refinement and intelligence..." (sources: wikipedia)

君子在道德層面的要求較嚴格 (as Confucianism gentlemen were expected to act as moral guides to the rest of society) ~

儒家認為君子應不單指貴族或士大夫,而是「聖人之下,富有禮義規範的人」,具有高道德標準的人,君子成為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君子是儒家倡導人們塑造自己人格理想的對象,人生的終極目標。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捨身取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等,是儒家認為君子應有的品格。

相關言行標準: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 內省不疚」,君子在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的時候,沒有內疚,沒有恐懼,那麼他可為君子。
「 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君子不黨」(即服從政府, 不黨同伐異)
「 君子不重, 則不威 , 學則不固 。 主忠信 。 無友不如己者 。 過則勿憚改 。」 ( 《 學而 》第 一 )
「 先行其言, 而後從之。」( 《 為 政 》 第 二 )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 里仁 》 第 四 )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 述而 》 第 七 )
「 君子不憂不懼。」
「 不憂不懼, 斯謂之君子已乎? 」
子曰 : 「內省不疚, 夫何憂何懼 ?」 ( 《 顏淵 》 第十二 )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 《 顏淵 》 第十二 )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 《 憲問 》 第十四 )
「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 信以成之 。 君子哉!」 ( 《 衛靈公 》 第十五 )
「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第十五)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 「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 (《孔子家語》五儀解第七)

p.s. 在現實社會中, 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 "君子" 比要能夠成為騎士/爵士 (knighted) 還要困難百倍千倍 ("no Charter can make a Gentleman") !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成功的定律


成功的定義人各不同, 但一般而言, 成功要有甚麼定律呢?

[The Law of Success In Sixteen Lessons - The Master Wealth-Builder's Lesson Plan for Achieving Your Dreams]的作家 Napoleon Hill 告訴我們要重視下列各點 :

(一) 學習個人成功背後的心理。
(二) 要定下人生目標 (A definite chief aim)。
(三) 要有自信(self-confidence)。
(四) 要有捕捉機會(seize opportunities)的本能(instincts)。
(五) 要有幻想力,自控力,耐性和熱誠(imagination, self-control,tolerance and enthusiasm)。
(六) 要有討人喜歡的性格。
(七) 做事精神要集中(concentration)。
(八) 要與人合作,排除妒忌和貪婪(eliminate envy and greed)。
(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do unto others, do not impose on others")。

p.s. 第九項就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黃金定律 :The Golden Rule " -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 law of reciprocity in some religions, and is the principle of treating others as one would wish to be treated. It is a maxim that is found in many religions and cultures (有說: 積極面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倒是消極面 - 無論如何 , "行善,不行惡" 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Sources: am730 (讀書樂: 馮強)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城堡: 余東旋家族與羅桂祥


擁有一座堡壘 (Castle) 可能是不少人一生的夢想, 香港歷史上曾有一位擁有三座堡壘, 而且是一名非常成功的橡膠和錫礦商人- 余東旋先生 OBE (1877-1941) :

據說有風水師告訴余東旋,只要他不斷興建堡壘,即可令他長壽。其實這位風水師便是他的父親余廣培。

余東旋出生那天剛好是農曆六月十三『魯班師傅誕』,父親就說他命中註定一生都要大興土木才得以長壽 。於是,他在星馬和香港建了至少12座堡壘式別墅,均座落於風水甚佳的位置,而建築則帶有濃厚的歐洲風格。亦有人指出余東旋妻妾子女眾多,所以實際上亦可能需要不同居處,藉以將他們分開,以維持家庭內部和諧。

他在香港興建的三座堡壘式府第,分別在般咸道、淺水灣和大埔。三座府第都建築得十分宏偉,有如童話裡的古堡,且皆位於昂貴的地段,當年無人不識。

這3塊地是余東旋於遷居香港前幾年 (1927年) 以總數50萬元買入,然後立即動工興建,三所府第均稱作『余園』,但英文名字則不一樣。

(1) Euston

西半山般咸道的那間,位於半山警署對面,英文作Euston,是余家的主宅,佔地38,633平方呎。余東旋以18萬港元從一位退休的英國人手中買下這塊999年期的地皮。堡壘外牆花崗石興建,需時7年,內部裝修3年,興建費用達數百萬元。建成後內有房間60個,分中央主樓和東西側翼3部分。中央部份樓高6層,是香港首間住宅裝有電動升降機;中央大廳樓底高20呎,配以金壁輝煌的金箔裝飾,與皇宮無異;每個大廳和每間房間的設計都模仿某年代的歐洲建築風格。東西兩側翼分別飾以中國民間故事雕塑的立體壁畫,以及西式的天使裸女浮雕。古堡後面是依山勢而建的過萬呎花園。這座余園建成後成為香港上層社會的社交中心,1939年5月19日次子經綸及四子經鉞兩兄弟同時在這裡舉行婚禮,出席的中外嘉賓達千人,余園內衣香鬢影,盛況空前。

(2) Eucliffe

淺水灣的余園 (Eucliffe) 是余家的度假別墅,1927年開始,動用300工人興建,1931年建成。堡壘矗立於淺水灣畔,依山而建,鄰近淺水灣酒店,佔地105,007平方呎。堡壘有一座主樓和3座高塔。主樓是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地下有大堂、客廳、飯廳和廚房,二樓則有多間睡房和儲物室。中央部份有個圓頂,上面畫了天使壁畫,活像羅馬西斯丁教堂。大廳有大量貴重的玉器裝飾,此外還有中國和印度來的銅像、意大利的大理石像、歐洲的水晶、英國莊園的壁爐和盔甲。余東旋在這裡開了很多次宴會。主樓前面有一花園,後面則有一標準游泳池和網球場。堡壘正門兩傍有一佛像和一英軍銅像。那時打理整座堡壘需要27名僕人,比住在裡面的主人還要多。

(3) Sirmio

大埔那座余園的英文名字最特別,叫Sirmio,是意大利北部湖畔的一條古老村落的名字,可能余東旋曾到過那裡,而又喜歡那個地方,因而採用了它的名稱。這座余園是余東旋三座府第之中最大的一座,佔地693,025平方呎,位於汀角路三門仔對面的海灣,也是沿山丘興建,盡覽吐露港景色。那時還未有汀角路,要到這座堡壘必需坐船。這座余園是仿歌德式建築,主樓高3層,由紅磚砌建,門樓呈尖塔狀,內裏更建有升降機連接各層。牆上掛有多件名貴的時鐘,當然還有不少名家油畫(收集時鐘和名畫都是余東旋的喜好。) 這座余園還有一片花園和4公頃大的農場,二者均由一風車引水灌溉 (按: 風車於二次大戰後被颱風摧毀。) 余東旋在花園裡養有多種外來的雀鳥、狗隻,甚至有一隻熊貓!別墅所在的山丘下面建有一防空洞,足以容納全家人兼所有僕人,以及足夠幾個月食用的糧食。據說, 余東旋最愛到這別墅與家人共度周末,事實上他準備晚年在此渡過餘生。

究竟在建築風格上三座余園之間有没有什麼關係?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指余東旋三座堡壘是參考英國的白金漢宮 (Buckingham Palace)而建,因怕開罪英國人,所以把古堡分為三部份:主宅在般咸道,其左右部份則分別建於淺水灣和大埔,作為別墅之用。

珠海書院蕭國健教授則有不同看法,他指三座余園各有特色,淺水灣余園屬海岸式長形設計;大埔余園為德國田園式,倣效傳統做法設置馬房,但用作車房;般咸道余園則是法國式,門口有兩座鐘樓。 另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說:『余園的價值在於顯示當時的有錢人,如何透過其物業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興建古堡則有當自己是國王的意味。』

余東旋去世幾十年後,三座余園陸續被後人賣掉拆毀 - "Eu built three castles in Hong Kong – Eucliffe was the most well-known. It was famous for being a social hot spot in the 1930s and was located next door to the Kadoorie’s Repulse Bay Hotel. The folly featured a large collection of ancient western armour as well as stained glass windows .... Having survived multiple heart attacks, he finally suffered a fatal one in 1941, aged 63. His many wives and children diluted his fortune and his properties were sold off in the 70s and eventually demolished."

提起余東旋, 不得不提曾擔任其秘書的羅桂祥博士 CBE JP (1910-1995) -

罗桂祥1910年出生在梅县三乡镇寨上村。8岁入学,在本村崇正学校读了两年小学。10岁时,随母亲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马来西亚读了两年华文学校后,考入教会英文中学。毕业时,他打算投考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当一个建筑工程师,以期对积弱的祖国有所贡献。由于他兄弟姐妹九个,父亲仅是一个为人打工的帐房先生,无力供他读大学,只得在马来西亚华侨民政司找了个翻译工作,协助父亲维持家庭。

父亲罗进兴的东家余东璇先生是东南亚闻名的“仁生堂”药店的老板,还在东南亚和国内发展房地产业务,知道罗桂祥一贯聪明过人,有意出资供他上学,但有个条件是所学专业应是商科,学完回到余老板身边。罗桂祥虽然不能专攻自己喜爱的建筑专业,但能有大学可上,也是十分高兴的事。1929年,他考入香港大学商学院。

1934年,罗桂祥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开始任余东璇的商务秘书,两年后升任香港余东璇有限公司的经理,同时兼任余的私人法律代理。在这段时间里,他与香港的银行金融界许多人士交上朋友,在这些朋友中树立了他年轻有为、诚实讲信用的良好形象,为未来创办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底,罗桂祥到上海替余氏办理一些私人业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美国派驻中国的商务参赞雅诺氏的一个公开演讲,题目是“大豆——中国之牛”,大意说大豆营养丰富,含蛋白质与牛奶一样高,大豆是中国的奶牛。中国人数千年来作为粮食和营养来源,所以中国人不饮牛奶也很健康。这番话,让年轻的罗桂祥认识了大豆,从而把研究大豆,生产豆制品作为终生的事业。

回到香港后,他目睹难民营中的同胞因饱受日本侵华战争的灾难,贫困交加,瘦弱多病,严重营养不良。具有儒家“厚生”思想的罗桂祥,决心为拯救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同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40年,罗桂祥的香港豆品公司终于生产出了“穷人的牛奶” 供香港的穷人作营养饮品, 直到今天...

p.s. 1994年,羅桂祥基金捐出了羅桂祥名下25件瓷器和600多方印章予市政局,及後成為了茶具文物館 (旨在推廣中國品茗風尚) 的展品。

SOURCES: 香港倒後鏡/百度等等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寒食節與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又到了掃墓的時候了!

清明節掃墓,源於春秋戰國,有一段令人感嘆的歷史。

火,自古以來代表光明,人類非常敬畏,視炎帝為天帝派到人間的光明之神,亦有尊祝融為火神,教人類鑽木取火,由生食進化為熟食。由於每年春回大地,風高物燥,再加上春雷引發山火,火災經常發生,所以把冬至後105日訂為禁火節,提高憂患意識,後來改稱寒食節。

查春秋戰國時期,晉太子重耳被兄弟迫害,逃亡19年,歷盡艱辛,隨從幾位忠臣不離不棄,其中介子推在重耳餓暈時,割大腿肉熬湯給重耳充飢。後來重耳回國掌握政權,成為晉文公,忠心隨從加官晉爵,卻忘記了介子推,當有人提醒晉文公時,介子推已帶同母親歸隱綿山。這時,晉文公一錯再錯,鑄成大錯,派御林軍包圍綿山,放火,只留下一條活路讓介子推逃生,三日三夜,大火熄滅,才發現介子推與母親藏身在大柳樹洞中,人與樹都燒焦,樹洞留有介子推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火燒綿山是寒食節前兩天,晉文公下令,從此寒食節全國不得舉火,嚴格實施冷飲冷食,並在寒食節後的清明節親自拜祭介子推。第二年清明節,綿山那棵枯柳復活,長出新枝。於是,清明節、掃墓、柳樹就結了二千多年不解之緣。

雖然寒食節與清明節都要祭祀掃墓,但寒食節並非清明節!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農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兩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因時間上和清明節接近,並受其影響,因此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

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的開始。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

而且清明是農耕節氣,寒食節則是民俗節日,並非一碼事。

清明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個民俗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寧被燒死山西介休的綿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

兩者一是農耕節氣,一是典故民俗,本是兩碼事; 但兩節時間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並稱的說法。

唐代之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前後相繼但主題不同的節日,前者懷舊悼亡,後者求新護生; 一陰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係。

禁火是為了出火,祭亡是為了佑生,這就是寒食與清明的內在文化關聯。唐玄宗時,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將民間掃墓的風俗固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由於寒食與清明在時間上緊密相連,寒食節俗很早就與清明發生關聯,掃墓也由寒食順延到了清明。

在隋唐之前兩者是毫無關聯的。「清明節」僅僅是指區分季節交替和農事運作的二十四節令之一,寒食節的主要項目是家家禁菸吃冷食,而且時間是在寒冷的隆冬季節。

隋唐五代時期——相互交融階段。寒食節是僅先於清明節一兩日,而且增加了「寒食上墓、漸已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的內容。

隨著時間推移,清明節逐漸取代寒食節。這一時期,「寒食」名稱儘管在一些文獻、地方志和文人作品中還不時出現,但「清明」稱謂成為主流說法。

清明節的產生,是借用了寒食節的節期,寒食僅先於清明一兩日,因而很自然地便被後者借用了。這種借用的文化基礎是人們世世代代傳承、積澱下來的對年節節期的習慣心理。

來源:邯鄲之窗/ on.cc 等網上傳媒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康熙養生之道與避開酸性食物


新年快到, 和大家分享兩則文章有關 "學康熙養生" 與 "避開酸性食物" -

1

根據清宮醫案研究,康熙平素身體強壯,愛騎馬、射擊,喜赴湯山坐湯,作為理療養生。醫案中記載康熙除自幼因患有天花,臉上留有疤痕外,在青中年時期均無大病,只在50歲時才出現聖體違和。

在《清稗類鈔》中記錄了康熙一日只吃兩餐來養生。文中提到因天不下雨,米價騰貴,康熙在一次祈雨祭典後大為慨嘆,指漢人不懂節儉,揀吃小米,且一日吃足三餐,入夜又飲酒。然身為聖祖,他一日只吃兩餐;當日出師塞外,更是日食一餐。

先不談旱災致米價急升。康熙養生之道確值得參考,從他飲食之道,可以看到他如何愛惜脾胃,「朕每食僅一味,如食雞則雞,食羊則羊,不食兼味,余以賞人」。宮庭內皇帝的膳食,珍饈百味當然少不了,但康熙卻甚忍口,不吃兼味的好處,就是讓脾胃快速消食,不受黏甜厚膩致滯,加重身體負擔。臨床不少病人問起如何養身保健,今借用康熙之言︰「70歲老人,不可食鹽醬鹹物,夜不可食飯,遇晚則寢,燈下不可看書,朕行之,久而有益也。」(引用唐文儀註冊中醫師 "中醫解難")

另外康熙對於 <練字消疲勞> 亦有一番見解:「人果專心於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與我之耆舊(即我知道的明末與清朝以來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善於書法者俱長壽,而身強健。」按現代醫學的解釋,書法可起到消除疲勞和鍛煉身體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 (原文: 快樂老人報(每日頭條)。

2

《避開酸性食物》(Get Off Your Acid:7 Steps in 7 Days to Lose Weight, Fight Inflammation, and Reclaim Your Health and Energy) 這本書由Dr. Daryl Gioffre 撰寫,他指出我們日常吃得太多酸性食物(acidic foods),容易引發體內炎症和破壞我們身體健康。這些酸性食物包括肉類和奶類食物,麵筋 (gluten) ,過多動物蛋白質(excess animal proteins) 和用化學方法處置過的食物 (processed foods)。

他鼓勵我們吃多些 鹼性的食物(alkaline foods)。鹼性食物包括生果,堅果果仁(nuts),豆科植物(legumes)和蔬菜。鹼性食物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

Sources: am730 讀書樂: 馮強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介紹《四海無波(道教的和平思想)》兼新年願望


假期再讀黃新華兄《四海無波(道教的和平思想)》看如何配合目前自己的工作方向/目標 -

《四海无波(道教的和平思想)》为上海城隍庙组织的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之一。道教是一种热爱和平的宗教,本书分析介绍道教和平思想的渊源、哲学基础、价值目标、实现路径,并具体探讨了和平的基础保障、国家模式、伦理基础,以及和平的乱世法则、形象宣传、神圣表达、愿景寄托,同时,梳理了近现代道教界的和平努力。

基本上即使跟隨目錄已可以發展出不同"子任務" (SUB-TASK) :

总序

绪论 道教——爱好和平的宗教
第一节 和平——人类的理想状态
第二节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第三节 奉行和平的道教

第一章 兼收并蓄——和平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中国的和平思想
第二节 对道家和平思想的继承
第三节 对儒家和平思想的吸收
第四节 对墨子和平思想的吸收

第二章 道法自然——和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道”生万物
第二节 冲气以为和
第三节 阴阳调和
第四节 无为而治

第三章 平等公正——和平的基础保障
第一节 齐物均等
第二节 平等的神仙世界
第三节 人人平等
第四节 公平的资源分配
第五节 不平等引起战争
第六节 如何做到平等
第七节 为平等而战

第四章 去除战争——和平的必然途径
第一节 反对战争
第二节 避免战争的方法
第三节 做好战争准备
第四节 为正义而战
第五节 战争的策略
第六节 对战后心灵的抚慰

第五章 小国寡民——和平的国家模式
第一节 什么是小国寡民
第二节 国家关系的稳定
第三节 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第六章 众善奉行——和平的伦理基础
第一节 尊道贵德
第二节 上善若水
第三节 修道为善
第四节 医道济世

第七章 仙道贵生——和平的价值目标
第一节 神仙可学
第二节 少私寡欲
第三节 成仙的伦理要求
第四节 身国同治

第八章 退隐回避——和平的乱世法则
第一节 儒道互补
第二节 追求个体自由
第三节 隐士的社会责任

第九章 宫观恬静——和平的形象宣传
第一节 立观度人
第二节 宫观建筑的和平宣传
第三节 建筑的和平昭示
第四节 对联的和平教导
第五节 神像的和平宣化

第十章 斋醮科仪——和平追求的神圣表达
第一节 斋醮科仪
第二节 愿念的和平
第三节 功能的和平
第四节 尊重生命
第五节 音乐的和平

第十一章 仙话传说——和平的愿景寄托
第一节 乱世救民
第二节 医术救人
第三节 反对战争
第四节 损有余补不足
第五节 注重平等
第六节 慈心悯物

第十二章 近现代道教的和平努力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道教和平努力
第二节 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道教和平努力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道教和平活动

结论 四海无波——道教的和平祈愿

p.s. 大致上"去除戰爭", "保護(生態)環境", "熱心公益", "身國同治" - 是作為核心: 重中之重!

身國同治印證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條件未如人意或不得志時, 就銳意進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包括保養自己身體; 到條件合適/得志時即是大權在手,可以呼風喚雨的時候,作為知識份子,就要多做有益社會的事,為社會多盡一點力! 難怪每一個新年(不論新舊曆) 最常聽到的願望, 最不簡單 -

"身心健康, 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