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騎士與紳士 (Knight, Squire & Gentleman)
又到了特區政府準備公布委任新一批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JP,也譯作治安法官 - 源於英國 "keepers of the Peace" by Richard I "the Lionheart" in 1195,由政府委任民間人士擔任維持社區安寧、防止非法刑罰及處理一些較簡單的法律程序的職銜)名單的時候了; 委任人士並沒有特別要求,一般都是熱心社會公益事務或是對香港社會有貢獻者。香港的太平紳士其中一項職責為巡視如監獄等羈押院所,接受市民的宣誓和聲明,包括於每次六合彩開彩攪珠時聯同獎劵基金受助機構代表負責監理開彩結果等等。而在英國其社會地位屬 "仕紳階級 (Esquire)" - 騎士之下, 紳士之上 ~
查騎士 (Knight) 原為歐洲中世紀 (約西元5-15世紀, 即東晉末-南北朝至明中葉) 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成為一種貴族階層。騎士的頭銜來自另一位騎士或是領主的冊封,騎士除了能獲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須為所效忠的領主作戰,戰時須自備武器與馬匹。現代部分歐洲國家(如英國) 仍保留騎士頭銜, 給各個領域, 有特殊貢獻的傑出人士作榮譽表揚,通稱為"爵士"(Sir, or Dame for woman)。 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往往是勇敢、忠誠的象徵,並以騎士精神 (或所謂「騎士八德 (chivalric code)」: 包括谦卑(Humility ), 荣誉(Honor), 牺牲(Sacrifice), 英勇(Valor), 怜悯(Compassion), 精神(Spirituality), 诚实(Honesty), 公正(Justice)) 作為行事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所以, 能夠成為騎士也是每一個中古男孩的夢想 !
訓練一個男孩成為騎士需時14年。在這段期間,受訓的男孩最初要跟隨領主夫人擔任侍童,學習禮儀;之後要學習「騎士七藝」:游泳、投槍、擊劍、騎術、狩獵、弈棋、詩歌,又要為領主或負責訓練他的騎士工作。
以下是一個中古男孩要成為騎士的過程 :
1 首先要出生於中古時代歐洲的貴族家庭。在七歲時,其將被送到另一個騎士家裡作侍童(page),以學習各種騎士的禮儀。在十四歲那年,將成為侍從(squire),接受各種訓練及學習「俠義精神」。
2 到了二十一歲時,他已準備成為一位騎士。在受封為騎士之前,首先要潔淨自己,然後穿上白色的衣服及紅色袍子:白衣表示自身的潔淨,紅袍喻意準備隨時勇戰受傷(也存在未滿二十一歲就受封為騎士的情況,例如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在十五歲時已被亨利封為騎士)。
3 穿好衣服後,要禁食一天,拿著劍在盾牌面前向耶和華禱告,禱告內容包括求神寬恕己罪,聖潔己身,承諾保護教會及發誓「鋤強扶弱」,此時,任何不認同將此侍從提升為騎士的人,皆可去破壞盾牌,侍從必須以劍捍衛其盾牌。
4 最後,將跪在授與者的面前。授與者會放平其劍,按在其右肩上,有時候會用無劍尖的慈悲之劍來進行此儀式,施以祝福。這樣便完成受封儀式,他亦正式成為騎士。
騎士在冊封典禮上要說的誓詞,主要皆為類似以下的內容 :
冊封者(領主,主教或者被冊封者的父親)所言——
"強敵當前,無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誑!保護弱者,無怪天理!此汝誓詞,永誌不忘!崛為騎士!"
被冊封者所言——
"我將仁慈地對待弱者。
我將勇敢地面對強敵。
我將毫無保留地對抗罪人。
我將為無法戰鬥者而戰。
我將幫助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
我將不傷害婦孺。
我將幫助我的騎士兄弟。
我將忠實地對待友人。
我將真誠地對待愛情。"
騎士除了作戰外,在每年的某段日子還需參與一些競技活動 - 兩個騎士在馬背上,以比武用騎槍(lance)將對方擊落馬的競技活動稱為「馬上比武」,馬上比武用騎槍和盔甲都與實戰的款式不同,比武用騎槍多半是用無尖的皇冠狀或杯型槍頭,且槍身採用空心或刻劃出溝槽(容易折斷)的白楊木,盔甲在左胸也有特別強化的金屬板好抵抗衝擊,比武用的馬鞍亦沒有後橋,使騎士受擊後容易摔落,有時候一方落地比賽仍要以其他武器互毆,直到一方死亡、失去意識或是投降,投降或失去意識一方將會變成贏家的俘虜,家屬得要支付贖金才可將其贖回。兩組以上的騎士進行上述的競技活動稱為「比武大會」。 舉辦這些競技活動,原意是國王為了將貴族們調動到身邊來就近監視,亦可藉此保持騎士的戰鬥素質。
至於紳士(英語:Gentleman),指最低階的貴族等級,出身自家世良好的男性。有時譯作 "君子" - 君子在中國周朝之前,亦為貴族之統稱。後來於春秋之封建社會則變成士大夫之統稱,也就是為官之人稱君子,平民稱小人。
西方對紳士的品行要求 - "a certain superior standard of conduct; treating others, especially women (紳士風度) , in a respectful manner and not taking advantage or pushing others into doing things they don't wish to do; ... their education and manners are indicative of a certain amount of refinement and intelligence..." (sources: wikipedia)
君子在道德層面的要求較嚴格 (as Confucianism gentlemen were expected to act as moral guides to the rest of society) ~
儒家認為君子應不單指貴族或士大夫,而是「聖人之下,富有禮義規範的人」,具有高道德標準的人,君子成為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君子是儒家倡導人們塑造自己人格理想的對象,人生的終極目標。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捨身取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等,是儒家認為君子應有的品格。
相關言行標準: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 內省不疚」,君子在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的時候,沒有內疚,沒有恐懼,那麼他可為君子。
「 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君子不黨」(即服從政府, 不黨同伐異)
「 君子不重, 則不威 , 學則不固 。 主忠信 。 無友不如己者 。 過則勿憚改 。」 ( 《 學而 》第 一 )
「 先行其言, 而後從之。」( 《 為 政 》 第 二 )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 里仁 》 第 四 )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 述而 》 第 七 )
「 君子不憂不懼。」
「 不憂不懼, 斯謂之君子已乎? 」
子曰 : 「內省不疚, 夫何憂何懼 ?」 ( 《 顏淵 》 第十二 )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 《 顏淵 》 第十二 )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 《 憲問 》 第十四 )
「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 信以成之 。 君子哉!」 ( 《 衛靈公 》 第十五 )
「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第十五)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 「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 (《孔子家語》五儀解第七)
p.s. 在現實社會中, 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 "君子" 比要能夠成為騎士/爵士 (knighted) 還要困難百倍千倍 ("no Charter can make a Gentleman")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