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


「大醫精誠」,出自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講的是行醫應有的醫德,其理念來自佛家慈悲普度的思想,可以說是中醫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大醫精誠」為人所熟悉,其實還有一名為《大醫習業》的篇章,亦同樣極具意義。

《大醫習業》中記述︰「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裏孔穴、本草藥對……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講述了要成為大醫,首先中醫各方面的知識要紮實,博極醫源。二要學習術數,中華文化起源自河圖洛書,很多學問愈深入去了解,發現都是相通的。如懂術數,可以更明白針灸子午流注、靈龜八法、五門十變的應用。現今心理疾病很多,中醫也有相關的論述,但着墨不多,實際應用也不多。如懂相術,望而知之謂之神,可以對患者的個性有個概念,而性格影響行為、情緒、內臟,如能略略改變,對健康亦有好處。還要學習文史哲、天文地理,才能知仁義、鑑古今,觸類旁通。要求很高,但是可以不斷學習,亦是中醫有趣的地方!

當然現代中醫亦需要中西醫結合、科研、行政管理、市場推廣等人才,以更有利中醫的推廣和發展。

SOURCES: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 (引自晴報)

提起道家和中醫養生都離不開五行術數, 以下這篇文章值得一看:

養生之本: 一字「中」

道家和中醫養生都離不開五行,但自古以來,中國曆法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四季與五行並不匹配,於是衍生了長夏,構成生生不息的格局:春屬木,主肝;夏屬火,主心;長夏屬土,主脾胃;秋屬金,主肺;冬屬水,主腎。五者一環扣一環,良性互動。

中,在天、地、人三界都舉足輕重。中天、中華、中國、中心、中央、中立……中字筆畫雖然簡單,但道理深奧微妙,是華夏治國根本。

舜帝傳位給禹帝,治國錦囊只有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妙,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並希望以後的繼任人都遵從這「十六字心傳」。這十六字記載在《尚書‧大禹謨》,謨是上古時代的國策公文,大意是說人心莫測,必須居安思危;必須簡樸純真,以真理對付詭詐;為政之道,貴乎純真、專一,秉持中正、公義,不偏不倚。

後來道家、儒家、醫家、養生家都視為法寶。道家圖騰,陰陽互抱,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陰陽交界圓心點,就是「中」,道家崇尚守中守真,儒家弘揚中庸之道,醫家、養生家以中氣為正氣,中是健康之根,長壽之本。

SOURCES: on.cc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