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

萬福自來與一言止殺


日來讀了兩篇專欄文章, 和大家分享 ~

1

甚麼是「妖由人興」?

妖,即是邪怪。邪怪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而內在的,多是由人自召。當我們沒有修行,沒有懺悔,每天都在增長貪婪、嗔恨、愚痴、傲慢、執著邪見等習氣,妖邪便會入心作亂,把好事也變壞事,把順利變成不順,把和諧變成爭鬥,這便是「妖由人興」了。以下故事或可啟發:

清代雍正年間,京城某位御史生性多疑,初時他典借永光寺之住宅,因地方空曠,怕有盜賊光顧,於是派遣家奴每夜輪流看守;又怕家奴懈怠,無論嚴寒酷暑,自己必定親自巡視。由於不堪勞苦,又典借了西河沿一處住宅,因市內店鋪密密麻麻,擔心易招火災,於是在每間房子都儲備水缸,亦每夜親自巡視。同樣太勞苦了,他再典借虎坊橋東邊一處住宅,那裡房屋幽深,御史疑心有妖怪,於是延請僧道誦經,超度多天。宅院本來平安無事,惟法事完成後,卻真的出現妖怪,怪異事情不斷,貴重物品經常不見,家宅亦不得安寧。婢女、僕人趁火打劫,損失的財物難以計算。眾人都說:「妖由人興。」姚安公(紀曉嵐之父)亦評:「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p.s. 心存正道,則妖邪不能入。天下妖邪群起,皆因我們每天都貪求而不懂施捨,嗔恨而不懂寬恕,不信因果而做盡惡事,或虛榮攀比而不懂謙卑隱退,或自以為是而誤入邪見,或疑心重重而徒增煩惱,都讓妖邪有機可乘,令人間充滿鬥爭和苦惱。妖由人興,也可由人滅。若道心堅定,慈仁正直,則妖不能興,萬福自來。

SOURCES: 蓬瀛仙館 「津津樂道」專欄

2

一言止殺與丘處機

丘處機(1148年2月10日-1227年8月22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金末元初全真道道士。丘處機為金世宗、金章宗、金衛紹王、金宣宗和元太祖成吉思汗敬重,並因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減少屠殺而聞名。在道教史和信仰上,丘處機被奉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

全真道在元朝初期的蓬勃發展,與丘處機晚年西行與成吉思汗會面,並得到蒙古政府的禮遇不無關係。

成吉思汗派劉仲祿邀請丘處機前往蒙古草原的詔書全文

1219年農曆五月,成吉思汗派劉仲祿前往山東,邀請丘處機前往蒙古草原相見,下面是詔書全文相關資料:

《成吉思皇帝賜丘神仙手詔碣》全文共406字,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河南內鄉縣石堂山普濟宮的人們為不忘成吉思汗的皇恩,紀念丘神仙的功德,請鄧州(當時內鄉隸屬鄧州)石堂山石匠李進忠將此手詔刻於圓頂石碑上,以詔後人。碑高1.8米,寬0.63米,厚0.23米,平首。字體為楷書,計16行字,滿行32字,碑文行楷。手詔碑文如下:

“制曰:天厭中原驕華太極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樸還淳,去奢從儉,每一衣一食,與牛豎馬圉共弊同饗。視民如赤子,養士若弟兄,謀素和,恩素畜,練萬眾以身人之先,臨百陣無念我之後,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非朕之行有德,蓋金之政無恆,是以受之天佑,獲承至尊。南連蠻宋,北接回紇,東夏西夷,悉稱臣佐。念我單于國千載百世已來,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猶懼有缺,且夫刳舟剡楫,將欲濟江河也;聘賢選佐,將以安天下也。朕踐祚以來,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見其人。訪聞丘師先生,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賾窮理,道充德著,懷古君子之肅夙,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棲岩谷,藏身隱行。闡祖師之遺化,坐致有道之士,雲集仙徑,莫可稱數。自干戈而後,伏知先生猶隱山東舊境,朕心仰懷無已。豈不聞渭水同車、茅廬三顧之事?奈何山川弦闊,有失躬迎之禮。朕但避位側身,齋戒沐浴,選差近侍官劉仲祿,備輕騎素車,不遠數千里,謹邀先生暫屈仙步,不以沙漠悠遠為念。或以憂民當世之務,或以恤朕保身之術,朕親侍仙座,欽惟先生將咳唾之餘,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發朕之微意萬一,明於詔章,誠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無不應,亦豈違眾生小願哉!故咨詔示,惟宜知悉。
御寶五月初一日
至大二年四月朔
鄧州石堂山石匠李進忠刊。”

丘處機因為年事已高希望能在燕京和成吉思汗相見的陳情表全文

1220年正月,丘處機啟程北行,二月,抵達燕京。之後得知成吉思汗已經在1219年六月西征中亞花剌子模沙朝,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遠,希望約成吉思汗在燕京相見,於是在三月寫了一份陳情表。

下面是丘處機寫給成吉思汗的陳情表全文:

“登州棲霞縣志道丘處機,近奉宣旨,遠召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處機自念謀生太拙,學道無成,辛苦萬端,老而不死。名雖播於諸國,道不加於眾人。內顧自傷,哀情誰測?前者南京及宋國屢召不從,今者龍庭一呼即至,何也?伏聞皇帝天賜勇智,今古絕倫,道協威靈,華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竄海,不忍相違;且當冒雪沖霜,圖其一見。兼聞車駕只在桓、撫之北,及到燕京,聽得車駕遙遠,不知其幾千里,風塵澒洞,天氣蒼黃,老弱不堪,切恐中途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則軍國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為難事。遂與宣差劉仲祿商議,不若且在燕京、德興府等處盤桓住坐。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劉仲祿不從,故不免自納奏帖。念處機肯來歸命,遠冒風霜,伏望皇帝早下寬大之詔,詳其可否。兼同時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處機虛得其名,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聖裁。龍兒年三月日奏。”

成吉思汗第二次派曷剌邀請丘處機前往中亞草原的詔書全文

劉仲祿乃令曷剌將丘處機的陳情表急馳報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忙於西域戰事,不能東到燕京,便寫了回復詔書,派遣曷剌帶回復丘處機。1220年十月,曷剌帶詔書回到燕京。丘處機得知詔書後,決定於1221年春繼續西行。

下面是成吉思汗給丘處機的第二份邀請詔書全文:

“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師:省所奏應詔而來者,備悉。惟師道踰三子,德重多端。命臣奉厥元纁,馳傳訪諸滄海。時與願適,天不人遠。兩朝屢詔而不行,單使一邀而肯起。謂朕天啟,所以身歸。不辭暴露於風霜,自願跋涉於沙磧。書章來上,喜慰何言?軍國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誠雲可尚。朕以彼酋不遜,我伐用張。軍旅臨試,邊陲底定。來從去背,實力率之故然;久逸暫勞,冀心服而後已。是用載揚威德,略駐車徒。重念雲軒既發於蓬萊,鶴馭可游於天竺。達磨東邁,元印法以傳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顧川途之雖闊,瞻几杖以非遙。爰答來章,可明朕意。秋暑,師比平安好,指不多及。 ”

丘處機從中亞草原返回山東途中成吉思汗發的四道聖旨全文

1223年,丘處機向成吉思汗辭行,向東返回山東,在丘處機回途中,成吉思汗一共給他發了四道聖旨,其中的癸未羊兒年為1223年。聖旨具體內容如下:

聖旨其一
“成吉思皇帝聖旨道與諸處官員每:
丘神仙應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誦經文告天底人每,與皇帝祝壽萬萬歲者,所據大小差發賦稅都休教著者。據丘神仙底應系出家門人等隨處院舍,都教免了差發賦稅者,其外詐推出家,影占差發底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斷案。主者奉到如此,不得違錯,須至給照用者。右付神仙門下收執。”

聖旨其二
“照使所據:神仙應系出家門人,精嚴住持,院子底人等,並免差發稅賦。准此。癸未羊兒年三月日。”

聖旨其三
“宣差阿里鮮面奉成吉思皇帝聖旨:丘神仙奏知來底公事,是也煞好。我前時已有聖旨文字與你來,教你天下應有底出家善人都管著者,好的歹的,丘神仙你就便理[會]合你識者,奉到如此。癸未年九月二十四日。”

聖旨其四
“宣差都元帥賈昌傳奉成吉思皇帝聖旨: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麼?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麼?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麼?下頭百姓得來麼?你身起心裡好麼?我這裡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十五日。”

由於丘處機對成吉思汗的勸說,減少了蒙古帝國進攻金國時的屠殺和破壞,使他在當時已得到大眾的高度評價,亦使全真道成為當時最興盛的宗教。

後世不少評價,都盛讚丘處機拯救生靈的功德,甚至超越他在宗教上的貢獻。例如全真道道士撰寫的《金蓮正宗記》便收錄了一個故事,記載三個人在討論丘處機的貢獻,首兩個人分別稱許他的修煉精湛和弘道有功,而最後一人則批評兩者「見其小不見其大」,讚揚丘處機的最大貢獻是使「四百州半獲安生」,倖免於難的百姓「不啻乎百千萬億」。

明代民間戲曲也有一段,正一派道人、茅山派道人與全真派道人相遇,正一道人說他們的法術可以救出地獄中受苦的亡魂,這是道教的精華。茅山道人則說他們可以使信徒清修無礙,死後根本不可能墮入地獄。全真道人則表示,他們的祖師丘長春真人勸服了蒙古可汗,避免了中土遭到蒙古軍的徹底屠殺而變成人間地獄。另外兩人一聽此言,嘆服不已。

又清高宗撰寫一幅對聯,謂「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都表達了同類的看法,其中「一言止殺」四字成為簡括丘處機貢獻的常用詞。

另外, 由元朝全真道士陸道和編集的《全真清規》收錄了丘處機所訂定的〈長春真人規榜〉,當中提及修行者應遵守的行事規範:

夫住庵者,清虛冷澹,瀟灑寂寥,見性為體,養命為用,柔弱為常,謙和為德,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在眾者常存低下,處靜者勿起塵情。
所有塵勞,量力運用,不可過度。每一衣一食,不過而用之。每計庵糧,不可積剩。治身衣物,不可貪求。或常住之物有餘者,濟贍往來經過貧難之士,或於他處行緣,或以備齋設會。十二時中不著於假,常要明真。掃除塵垢,刷釜汲水,擔薪炊膳。
除己私意,勿起嗔心。各處一室,澄心辨道。各分局次,當占一科。或以互換,調鍊真性。不得執著為用,亦不得遞相是非。
謹要降心,削除人我,泯於聲色,離形去智,湛然無欲。見三教門人,須當平待,不得怠慢心。
無事不得出庵舍。晚夕早扃其戶,寅旦晚啟其門。
有送供者,平常接待。無施利者,勿生二心。
凡有遊歷之士,旦過三日。是高明者,舉進住坐。無志氣者,他處遊行。
次驗腳色,公據詳察。緣由若不分明,其間恐有隱匿詐偽之人。不穩便,更防一等道人愚徒之輩,奸詐之人,一言相惑,點污徒眾,
破除庵舍,常談誹謗,便合遣出。若有投庵出家者,不得擅便引進。先觀道氣,次看悟道。或祖上家風善惡,及自己德行淺深。高明者攜之,愚蠢者抑之。或於庵中幹辦等事,先問庵主,次與合堂道眾評論。出家無問早晚,不擇老幼。但泄理明心者,堪為上人也。凡有化道不得,詐託師家名目,亦不得。私心指托庵舍,取要檀越特物自己用度,便是私瞞。常住上天鑒察,必無輕譴。故茲榜示,各宜知悉。
今月 日示。

SOURCES: 道教百科全書網站/ WIKIPEDI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