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從感恩節到"上報四重恩"


從感恩節到"上報四重恩"

中國人雖然沒有過感恩節的習慣, 然而先賢教誨 "滴水之恩, 湧泉相報"; 而且不少節日都有感恩感激之意, 如春節, 佛誕, 父母親節, 盂蘭節/中元節..等等; 只是沒有直接用上"感恩節"之名!

查感恩节(英语:Thanksgiving Day,法语:Jour de l'Action de grâce),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全国节日,为感谢上天赐予一年度豐收的祝福。美国感恩节定於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

1620年,五月花号船满载英国受迫害的清教徒到达美洲。當年冬天,不少人饥寒交迫,染病身亡。在印第安人帮助下,新移民学会了狩猎、种植玉米、南瓜,并在来年迎来了丰收。他们邀请印第安人庆祝节日,感谢其帮助。

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定於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並从这一天起休假两天,這一天通常被認為標誌着聖誕採購季節的正式開始。加拿大的感恩節則起始於1879年,定於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相同。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基督徒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别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回家团聚,品尝以火鸡为主的感恩节美食。也因為連假的關係,上映電影的北美票房數據在此期間也會較高。

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裡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並由女主人分送给大家。通常的配菜有肉汁薯蓉,番薯,蔓越莓果酱,甜玉米以及各种蔬菜。此外,南瓜派也常作为辅食。这些食材大多原产自美洲,在欧洲人到达后才被引进回欧洲。不过火鸡却是一个例外,根据Nathaniel Philbrick在他的著作五月花中介绍,尽管火鸡也原产自美洲,但清教徒可能在英格兰的时候就已经熟知火鸡了。西班牙人早在17世纪就从中美洲将驯化过的火鸡带回,随后火鸡风靡欧洲,在英格兰,火鸡取代鹅成为圣诞节的主菜。

穷人在感恩节也会得到食物。多数社区都会将不易腐烂的食物打包后和罐装食品一起分发给穷人,企业也会赞助食品的慈善分发。

感恩节宴会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人们还会将火鸡胸部的叉骨取出,两人各执一端,默念心中的愿望,直到其折断,拿到较长一端骨头的人的愿望就会实现。

在感恩节,亲友通常都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因此,感恩节周末是一年中交通最为繁忙的日子之一。在学校,感恩节通常是含周末的四至五天的假期。大多数商业员工和政府员工(2007年78%)也会在感恩节也得到两天的带薪假期。在酒吧和俱乐部,感恩节前夜是一年中最忙的日子之一,原因是很多人在这一天返回自己的家乡和亲友团聚。

每年感恩节的次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五,通常美国的购物场所都会以比平时低很多(有时是一折或者两折)的价格销售商品,所以很多人家在团聚之后都会举家出动,昼夜排队以求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习俗。

美国总统每年都会在感恩节这天「赦免」一到兩隻火鸡,這些火雞將被飼養到老死,而永不宰殺。通說是源於约翰·肯尼迪總統 (John F. Kennedy),肯尼迪遇害的三天前,他在白宮幽默地宣佈「赦免」一隻火雞,展現其好生之德。也有人說是源於杜魯門總統曾經把客人帶來的火雞放生。

儘管歐裔美國人認爲感恩節是紀念原住民和五月花號移民間的友誼而來的,但部份美洲原住民卻對慶祝感恩節的行爲表示無奈與憤怒。他們稱感恩節爲「國家民族清洗日」,並以默哀的形式度過感恩節。

之後談談佛教的"四重恩"

念佛的朋友不會陌生 -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講到“恩”,今天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供養我們東西,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的敷衍都沒有,然後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這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人,不會有好果報。 

這裡面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頗引人深思,這使我們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間性。在《心地觀經》裡說: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國土恩)。四、三寶恩(上師恩)。三途(三塗)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二、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三、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四重恩是: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

1、父母恩:

一個人來到世間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養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時候,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報父母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順的兒孫。

2、國土恩(國王恩):

報國土恩。我們賴以生存的國土是無私的,山川,水土,糧食,礦藏,傳統都是國土對人們的奉獻。使國土莊嚴是我們報恩的職責,也是我們為後輩應盡的義務。

3、上師恩(三寶恩):

對佛教來說,佛、法、僧三寶使人們取得智慧,證得菩提,獲得解脫,是人們的上師。三寶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認為最重要的,但經典裡卻把父母、眾生、國王放在三寶之前,可知一個人如果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眾生的護持之恩、國家的安定之恩,那麼這個人說他竟能報答三寶之恩就很難真實了。

4、眾生恩:

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來說,衣食住行無不來自眾生之恩,每個人的勞動都是為了對眾生的報答。報眾生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人與人的平等關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顧,建設文明的社會。

何念眾生恩? 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勸發菩提心文》說:“我與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眷屬、父母、六親、乃至師友。而彼眾生常為我身作大饒益,或順我志,令我歡喜;或逆我志,令發道意;又能示現一切極苦相貌,令我驚覺,不生貪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眾生恩德亦復無量,不可言說。”尤其是“上報”這兩字應該記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擺在眾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報”,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為若無眾生護持,不要說修菩提大道,我們連活著都十分艱難呀!真是令人動容的見地! 我時常驚醒自己:面對眾生,要牢牢記住“上報”兩個字。

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了報恩,那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以同樣份量來報償我領受了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的向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常為感覺自己占有了同胞們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報恩無盡啊!

由此可知,忘恩負義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知恩報恩是「行好事」的先決條件,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裡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薩才落實知恩報恩?《大智度論》說,知恩報恩是二地菩薩以上主修的課程,所以二地菩薩才真正落實了。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占了兩句,因為這兩樁事情要緊!古大德、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確實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湧泉為報,對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們尊稱他為佛菩薩,尊稱他為法身大士。

Sources: 何謂“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佛教知識) /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