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永恒的愛情天梯

不久前有一個天梯的故事, 分別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感動著每一個人。

“小夥子”走了,“老媽子”也走了,一段曠世情緣從此成為真正的絕唱。

五十年前,重慶江津的劉國江和比他大10歲的徐朝清相愛,“私奔”到海拔1500米深山老林。為讓妻子安全出行,劉國江在懸崖峭壁上鑿出6000多級“愛情天梯”,轟動全國。今日(2012年10月31日),記者從重慶市江津區宣傳部獲悉,愛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于昨晚(30日,下同)22時左右逝世,享年87歲。

長期思念抑鬱成疾 她希望“小夥子”把她接走

2007年12月7日,劉國江老人突發急病去世,留下徐朝清孤獨地生活了5年。

昨日晚上21時58分,在江津區中山古鎮高灘村三兒子劉明生家中,徐朝清終于也追隨那個她愛了一輩子的人而去了。

徐朝清的去世讓這個原本清靜的山坳擠滿了人,市內外十多家媒體記者蜂涌而至,還有很多人,正在趕往愛情天梯的路上。

中山鎮文化站站長劉棟林告訴記者,一個多月前,徐朝清的精神狀態就大不如前了,飲食也不振。中山鎮政府曾多次派醫生前去給老人看病,發現老人因年事已高,消化功能逐漸衰退,情緒也總是鬱鬱寡歡。

老人逝世的當天中午沒有吃飯,情緒一直十分低落,直到晚上才勉強吃了些水果。家人看到她的精神狀況感到很不安,隨即電話通知了其他兄弟姐妹。不一會,老人的大兒子一家和女兒一家都趕到了三兒子劉明生家中,共同陪伴母親。晚上9時58分,老人落氣了,她走得很安詳,可能是長期思念老伴導致抑鬱成疾。

“媽媽老是反復念叨說爸爸要來接她了,說爸爸比她年紀小,為何要先走。邊說邊抹眼淚。”和徐朝清一起生活的兒子劉明生說,自從2007年劉國江去世,徐朝清一直在想念他,常常說“小夥子”為她操勞了一輩子,還先她而去,她很過意不去,希望“小夥子”把她接走。

葬禮定在11月4日舉行 “愛情天梯”成永恒的追憶

據中山鎮鎮長梁翀介紹,高灘村村長在獲悉老人逝世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就通知了中山鎮政府。

梁翀說,劉明生家就住在愛情天梯的山腳下,公路還在改造中,路況十分不好。“今天中午12點,我和組織的工作人員一起到了老人家裏,家屬情緒十分悲痛,淚流滿面,我們及時給他們做了安撫工作,還為家屬送去了花圈、米、酒等喪事物資。”

梁翀告訴記者,他們到達現場時,老人的遺體已經陳列在堂屋,家屬為其穿好了壽衣、壽帽、壽鞋,並設置了簡單的靈堂。“老人是感動中國的知名人物,她的逝世是我們中山鎮的遺憾和損失”。梁翀表示,雖然兩位老人相繼去世,這一段愛情故事成為絕唱,但愛情天梯依然在,當今社會對純真愛情的追求依然是永恒的話題。

“下一步我們政府還會繼續保存、發掘愛情文化,並會對愛情天梯周邊的道路、交通作進一步規劃,以便于很多遊人來悼念、追憶。”

據悉,徐朝清老人的葬禮暫訂于11月4日上午10時舉行,遵照她的遺願,她將永遠沉睡在相愛了一輩子的老伴劉國江的身旁。

一生一世一雙人 他們演繹大山深處的愛

誰說緣分沒有天定?誰說沒有一見鐘情?50年前的那一幕,就像隔了半個世紀的風,緩緩一掀,還是含滿了綠意,吹開劉國江心中永恒的春天。

他6歲時,16歲的她成了別人的新娘,驚鴻一瞥令他情竇初開;他16歲時,26歲的她喪夫守寡令他不勝愛憐;他們相愛引來閒言碎語,兩人攜手私奔進海拔1500米的深山老林,從此遠離一切現代文明。他們互稱“小夥子”和“老媽子”,雖然“老媽子”一輩子也沒下過幾次山,但為讓她能安全出行,“小夥子”一輩子都忙著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梯通向外界,一鑿就是半個世紀,鑿出6000多級“愛情天梯”。

整整50年,鐵銑鑿爛了20多把,這都是他一手一手鑿出了6000多級的階梯,每一級的臺階都不會長出青苔,因為只要下雨過後他都會用手搽過,這樣一來就不會滑……而他,也從一個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發老翁。

p.s. 這個故事在2006年曝光並經媒體報道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兩位老人被評為2006年首屆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同年被評為“中國十大經典愛情故事”。這段位于深山密林的6000多級“愛情天梯”一度成為情侶朝拜的“聖地”。如今,她的“小夥子”走了,他的“老媽子”也追隨而去。6000級的“愛情天梯”,成為鑿入大山的愛的刻度。雖然他們雙雙辭世,但他們彼此相愛的心從未停息,這份純美的愛情最終化作了通往天國的“愛情天梯”,成為永恒...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上下倒轉閱讀和長壽小貼士

要長命百歲,除遵循老生常談的健康飲食外,還有甚麼益壽之道?英國《每日郵報》前日引述多位專家的建議,列舉五十項「活到百歲之法」,如上下倒轉閱讀和間中與伴侶吵架,以下精選二十大法作為參考。

長壽小貼士

5‧減少食量,減輕新陳代謝負荷。

6‧每天用牙線清除可引致發炎的牙齒細菌。

7‧拉闊笑容增加正能量。

8‧基於生理時鐘,冬日周一最好留在被窩中。

9‧練習瑜伽,配合節食,可降膽固醇。

10‧戒吃花生,吃一百克花生要游水一小時才可消耗。

11‧與父母保持親密關係,有助病情康復。

12‧要說真話,因說謊會引發壓力賀爾蒙,減慢消化系統。

13‧每天少記瑣碎事如電視節目,騰出記憶空間。

14‧每天步行一趟,激發腦細胞新增。

15‧小心公廁門柄上的細菌可致感染。

16‧每天用飲管深呼吸數分鐘,增強肺部功能。

17‧與朋友八卦聊天,減輕焦慮和壓力。

18‧生小孩,可減成年人酗酒機會。

19‧保持幽默,可提升抗體和免疫細胞水平。

20‧間中與伴侶吵架,因抑壓情緒可致高血壓。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人體使用手冊》的5個保健法


《人體使用手冊》的作者吳清忠是台灣人,該書多年前曾在網上轉載而流行,被網友稱之為「網民養生寶典」。作者以中醫的觀點看疾病,認為人體本身具備修復和再生機能,所有的疾病都是我們錯用了身體的結果。例如他認為睡得足,睡對時辰的話,是保健的第一步。

作者認為,能夠早睡早起,已能提升血氣能量,啟動人體的自我修復機能,效果猶如吃補藥。早的意思是12時以前入睡,每晚睡足8小時。如果能夠做到11時以前睡覺便更好。他認為,我們需要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正確地使用身體,回復正確的生活習慣。

該書所述的5個基本保健法,其實並不困難,但要持之以恒,頗不容易。
這5個保健法分別是
1.早睡早起;
2.敲膽經;
3.按摩心包經;
4.不生氣;
5.保持腸胃清潔。

「早睡早起」這正是《人體使用手冊》的第一條保健秘方,該書作者認為,早睡早起好過吃補藥,等於免費進補。我們現代人晚間節目多,電視娛樂或打機上網不缺,要早睡並不容易。要不是工作關係被迫早起床,很多人都無法做到早睡早起。

保健學說認為,晚上11時以後,肝臟開始排毒,這時候我們必須休息,否則影響身體的自我修復機能。道理人人都懂,但做得到的人卻不多。很多人大病一場以後,才下定決心保養身體,而保健的第一步,就是早睡早起,兼睡眠要充足,最好有8小時。

《人體使用手冊》一書以中醫理論,用「血氣」來解說早睡可以有利造血,提升血氣能量。根據作者的經驗,如果每晚11時以前睡覺,血氣可以保持平衡。若能在10點前睡,可使人體的血氣形成上升趨勢。作者認為,正確睡眠時間所補充的血氣,是沒有任何藥物可以代替。

敲膽經可以刺激膽汁分泌,提高人體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氣。配合早睡早起,血氣得到提升,白髮會逐漸轉黑,油性頭髮也會變回正常。但這些變化都很慢,大約是當初黑髮轉白時的十分之一時間。例如有些人的疾病以20、30年時間累積而造成,用兩、三年時間調理身體,把健康逐漸恢復,即使恢復得慢,也值得一試。

膽經在大腿外側有4個穴位點,分別是大腿盆骨旁的一個穴位,大腿外側中間部分有兩個穴位,以及膝關節外側一個穴位。用拳頭大力敲打這4個穴位,每敲打4下算一次,每天左右大腿各敲50次,即是左右各200下。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須用力敲打,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左右兩邊同時敲,每秒敲兩下,200下不消兩分鐘便敲完,是個既簡單又省時的運動,不妨在做運動或熱身時順便進行。《人體使用手冊》一書曾在網上大受歡迎,書中以中醫角度分析經絡穴位及血氣提升的原理,也有膽經的位置圖。

該書對如何「不生氣」也無計可施,只是強調「怒傷肝」,而肝火盛又令人易怒,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不易解決。

不生氣並不是把氣悶住,遏止大發脾氣。這樣抑壓怒氣,其實一樣是生氣。真正的「不生氣」,是面對不如意事時,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對別人的過錯,根本沒有生氣的念頭,這才是真正的「不生氣」。

不過,人總有七情六慾,遇到不如意事,偶爾生氣也是難以避免的。只要生氣沒有變成天天發生的習性,仍屬正常。但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環境讓人無法不生氣,那就只好轉換環境了,避開導致生氣的源頭。

該書建議,生氣時按摩腳背上的太沖穴(即足背第一、二蹠趾關節後方凹陷的位置),可以讓上升的肝氣往下疏泄,把生氣所造成的傷害減到最低。據說生氣時這個穴位按下去會痛,必須反覆按摩,直到不痛為止。

生氣是個人內發的,醫生也幫不上。老生常談的說法是凡事看開一點。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Inspire a generation

奧運會聖火在倫敦奧林匹克體育館熄滅,17天倫奧落幕。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讚本屆奧運「快樂而輝煌」。


17天前的揭幕禮還歷歷在目 - 相比京奧的"奢華", 倫奧是來得"平民" 些:


"當全球金融市場面臨一場「暴風雨」的洗禮,奧運會終於在「神奇之島」揭幕了,地球上有40億電視子民同步見證了一幕接一幕非常大不列顛的文明的濃縮版史詩-從莎士比亞到羅琳,從田園牧歌到工業革命,從占士邦到戇豆先生,從流行音樂到萬維網,從火紅鋼鐵鑄造的奧運五環到英女皇跳降傘……一點也不奢華,但非常華麗,非常大不列顛。


是的,請銘記莎翁的名句:「不必恐懼,這島上眾聲喧嘩」(B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但也不要忘記,地球人最管用的座右銘永遠是「切戒貪婪」,那就暫且擱置巴克萊銀行或匯豐銀行的醜聞,暫且擱置這寂寞的星球上的一切噪音,一起重認和平時期四年一遇的崇高美學精神-都準備好了,一起看看奧運列強(從前的美蘇,今天的中美?)如何角逐獎牌上的排名,如何憑藉獎牌的數字向全世界宣揚國力。


無論一篇史詩有多偉大,也不可能涵蓋地球文明的全部「通識」,倒也不要因此忘記非常大不列顛的奧運揭幕式刻意迴避最重要的一章: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史,請想想,當中也不免涉及香港史--從維多利亞城到維多利亞港到維多利亞公園,從英皇道到太子道到公主道……《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也許只是大不列顛的自勉,「激勵一個世代」(Inspire a generation)才是大不列顛向全世界許下的承諾... ..."


p.s. 英國有莎士比亞, 羅琳, 占士邦, 戇豆先生, 披頭四, 碧咸; 有五千年華夏文明的中國可以拿出什麼 (軟實力) 才能表達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三伏天灸療法

中國醫術擁有數千年的悠長歷史,利用中國曆法來治病的三伏天灸與三九天灸更是充滿智慧。全年最熱的夏至(即今年的7月18日)快到,想解除暑熱、虛寒症狀,尤其是鼻敏感與哮喘患者,可以三伏天灸治病、防病。

智慧之源早於唐代記載
天灸療法是以辛溫藥物,敷貼於特定的穴位上。中醫師會因應患者的體質及需要而調配合適的中藥粉末,如白芥子、麝香、細辛等,敷貼在與疾病相應的特定穴位,如大椎、肺俞、定喘等穴位上,令藥物從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達致陰陽調和、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驅風袪濕,最終達防病、治病的作用。彭醫師指出,「天灸療法最早記載於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內,是結合中醫的「子午流注」時間治療學及傳統中藥的療法,天灸療法可分為夏至採用的三伏天灸和冬至的三九天灸。」
三九天以冬至的首天為「初九」,相隔九天為「二九」,再隔九天為「三九」,均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日子。而三伏天則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每年的三伏天日子均不一樣。根據中國曆法,夏至是全年日照最長的一天,其後的三個庚日(即干支紀日法中帶「庚」的日子):第一個庚日稱「初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故稱爲「三伏」。

三伏採冬病夏治的原理
醫師表示,「三伏是每年最炎熱和人體陽氣最盛的三天,『三伏天灸』就是依據『冬病夏治』為原理的療法(三九天灸則以「夏病冬治」為原理),針對在冬天病症經常發作或症狀容易加劇,免疫力下降,在夏天氣候暖和的時候採取治療,扶助人體的正氣,提升免疫力,減輕及預防在冬季容易發作的病症,具治病、防病療效,為轉季作好準備。夏至與冬至是每年氣溫最極端的時刻,三伏天灸注重補陰,三九天灸則注重補陽,兩者互相補充與配合,是改善體質虛寒、過敏體質的最佳日子。」

治療與禁忌 醫師稱,「在夏天施以三伏天灸,是人體毛孔正值最擴張的時候,藥物更能滲入皮膚,更加吸收。雖然貼藥的穴位有灼熱感,貼後皮膚會有紅印,但天灸療法安全性高,大部分虛寒人士均適合。只是如體質偏熱、患咽喉發炎、肺結核、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皮膚過敏者,以及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均不適合天灸治療。成人敷貼一般約為1至2小時,小童則20至30分鐘;療程時應戒吃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芋頭等。還要注意的是,因天灸令毛孔張開,治療後不宜立刻沖冷水浴,以免令寒氣進入體內。」

今年三伏天灸療法的時間表: 初伏:7月18日(適合時段:7月17-19日) 中伏:7月28日(適合時段:7月27-29日) 末伏:8月7日(適合時段:8月6-8日)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五百年客家麒麟舞重見天日


引用文匯報一篇舊文章(2005.12.10) 介紹一下客家文化 -

麒麟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吉祥仁獸,客家人視之為吉祥物,舞麒麟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舞麒麟集歌、舞、樂於一體,所舞麒麟的骨架用竹篾徧成,皮用各色彩布做成。分成頭、尾兩截,中間穿孔,舞者站在穿孔處將麒麟繫在身上,在春節期間,入村上街挨家逐戶恭賀新年。麒麟每到一家門口,便鼓樂齊鳴,麒麟翩翩起舞,或進幾步,退幾步,或踏十字花,舞著麒麟進門,受訪者往往高興萬分,賞以紅包、爆米花糖果之類。

傳統的麒麟舞,通常以農村的曬場、空地為表演場地。舞麒麟分頭套和尾套,統稱為麒麟套,由一個男性青年舞動麒麟頭,一個男性少年牽動麒麟尾,隨著打擊樂表現麒麟採青等活動及喜怒哀樂情緒。麒麟舞結束後,隨之進行武術表演,一般有徒手單、雙打和持械單、雙打,如「雙手對雙刃」、「拳庶(盾版)對溜針(戟)」等,最後由師傅或長者表演「長龍」(3米長的木棍)或以「連環樁」(連環對打)結束整場表演。一場麒麟舞全套舞下來足足有80分鐘之長。

近年來,一股海外華人尋根之旅吹熱了珠三角。其中有很多客家人的後裔,他們抵達了祖輩生活過的地方之後,都不約而同的提出了要看看舞麒麟。「我聽爺爺說他小時候最喜歡看舞麒麟了。」來自加拿大的客家後裔Karen這樣說。

據悉,這群華裔青年饒有興趣地觀看了客家麒麟舞的功夫之後,立即向師傅們拜師學藝。

「舞麒麟的時候,全身的手、腳、身、眼,都要配合著麒麟而動,人與麒麟要融為一體。」麒麟隊的楊師傅現場授藝後,兩位華裔姑娘伴著鑼鼓的節拍,學起舞麒麟,連連說:「funny(有趣),exciting(刺激)!」據介紹,麒麟作為中國獨有的民間藝術,近年已流傳於世界各地,為海外華人所喜愛。Karen小姐學著舞麒麟,又融入加國的風情舞。她說:「我此前看過麒麟舞,但沒有嘗試過。今天是第一次跳麒麟舞,太好玩了。」

改革開放前,麒麟舞師傅一般都是同一個姓氏世代相傳,改革開放後,這種同姓相傳的傳統逐漸被跨姓間相傳所替代。許多麒麟舞老藝人為東莞麒麟舞文化的傳承,做出他們傑出的貢獻。目前,東莞樟木頭鎮還活躍著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藝人。

「龍生九子,長子為麟」。麒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吉祥靈獸。而嶺南的客家人,節慶時舞動麒麟則是表達瑞祥期望。日前,記者走訪東莞唯一的純客家古鎮樟木頭時獲悉,在這裡舞動了500多年的客家麒麟,文革一度中斷之後,幾乎到了面臨技藝失傳的境地。萬幸的是,在一群民間老藝人的積極努力之下,又重新在嶺南活躍起來,並逐漸成為一條連接海內外客家人的文化紐帶。

據了解,麒麟集龍頭、鹿身、馬蹄、牛尾、狼額於一身,身披五彩鱗甲,舞起來威武生動。客家人視麒麟為吉祥物,可以為人們排災解難,凡麒麟腳趾踩過的地方,都為那裡的人們帶來幸運。

但是歲月變遷,傳統的客家麒麟舞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其它地方已經逐漸失傳。「在解放之後,破除『四舊』的時候,麒麟舞被取諦了。」今年80歲的蔡青華現在是樟木頭鎮麒麟舞武術協會會長。他告訴記者,那時候客家小鎮樟木頭人日子過得很艱難,「吃飯也吃不飽,誰還有心思來舞這個東西。」儘管如此,在蔡青華的記憶裡,到了過年的時候,他的父輩麒麟舞藝人,還是會聚在祠堂裡,「看看屋樑上落滿灰塵的麒麟頭也好啊。」

改革開放後大批港商的湧入,使這個一直沉浸在平靜裡的小鎮立刻風生水起。「看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我就尋思著得再把這麒麟舞起來。」當時已經年近古稀的蔡青華很擔心,他們這一代人一旦離世,四、五百年前老祖宗從中原遷到嶺南時,帶來的麒麟舞可能從此就要灰飛煙滅了。

「不能讓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在我們這裡給斷送了。」蔡青華立刻行動起來,成立了鎮裡的麒麟武術協會,並找尋當年舞麒麟的老藝人蔡東才、蔡蛇康、連春生等來傳授瀕臨失傳的客家絕技。

老一輩客家藝人的嘔心瀝血和少年一輩的興趣,讓客家麒麟舞再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蔡青華、蔡東才等老藝人的努力,得到了樟木頭鎮政府的支持。很快,各個村中斷已久的麒麟舞隊又重新恢復起來了。「鎮裡也意識到麒麟舞是客家文化的一塊瑰寶,投入了很多人力跟財力來積極搶救跟挖掘。」

蔡青華告訴記者,由於鎮裡的積極爭取,去年十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與樟木頭鎮政府聯合舉辦了「中國首屆麒麟舞大賽」,樟木頭的兩支麒麟代表隊雙雙獲得金獎。鎮裡也因為積極搶救,並把麒麟舞發揚光大,而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了「中國民間文藝麒麟舞之鄉」稱號,並指定該鎮為「中國民間文藝麒麟舞培訓基地」。

用蔡青華的話說,在樟木頭舞動了500多年之後,瀕臨失傳的客家麒麟舞,終於重見天日了。 當這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在多倫多、愛德蒙頓、溫哥華、卡爾加里等城市進行表演時,當地的華人欣喜異常,紛紛詢問客家麒麟舞的舞動套路,並且有不少華人團體也希望能讓在海外的華裔掌握這一傳統的民俗技藝,好讓全世界的客家人看到呈祥的麒麟舞,牢牢記住自己華夏的根。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讓父母親天天都在過父親節、母親節

有電視台開始宣傳母親節購物消費活動, 也有以說教形式要人"珍惜眼前人", 查母親節起源於1909年5月,1910年始有父親節。

先談父親節的起源-

1909 年,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士波肯市的杜德夫人桑娜,當她參加完教會舉辦的母親節主日崇拜之後,杜德夫人的心裡有很深的感觸,她心裡想著:「為什麼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紀念父親的節日呢?」首次提出父親節的想法。當時,她希望把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六月的生日做為特別的日子來慶祝,來向她父親表達敬意。威廉斯馬特先生是一個參加過南北戰爭的老兵,功勳標榜。他的妻子,在杜德夫人十三歲那一年時,生第六個孩子時不幸去世。威廉斯馬特先生自此成了鰥夫。在華盛頓東部的一個鄉村農場中﹐他獨自一人父兼母職,撫養大了這個新生兒和其他五個孩子。直到成年以後,杜德夫人才意識到,她的父親是一個單身家長,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堅強和無私。


杜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細心特質,讓她更能體會父親的辛勞;斯馬特先生白天辛勞地工作,晚上回家還要做家務照料每一個孩子的生活。經過幾十年的辛苦,兒女們終於長大成人,當子女們盼望能讓斯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際,斯馬特先生卻因為經年累月的過度勞累而病倒辭世。


1909 年那年,剛好是威廉斯馬特先生辭世之年,當杜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她特別地想念父親;直到那時,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與努力,並不亞於任何一個母親的辛苦。


杜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教會的瑞馬士牧師,她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向偉大的斯馬特父親致敬,並能以此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


瑞馬士牧師聽了威廉斯馬特先生的故事後,深深地為斯馬特先生的精神與愛心所感動,他讚許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動「父親節」的努力。於是杜德夫人在1910 年春天開始推動成立父親節的運動,不久得到各教會組織的支持;她隨即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提議,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表示贊成,於是美國華盛頓州便在 1910 年 6月 19日舉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親節聚會。


1910年6月19日,華盛頓Spokane鎮的人們慶祝了首個父親節。大約在同一時期﹐美國許多村鎮和城市也開始慶祝一個叫做父親節的日子。


直至1924 年,美國總統科立芝支持父親節成為全美國的節日;1966 年,美國總統詹森宣佈當年 6 月第 3 個星期日,也就是斯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為美國父親節;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的六月第三個主日,訂為全美國的父親節,並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


現在,父親節不僅是父親的節日,也是所有擔當父親角色的男人的節日。父親、繼父、叔父、祖父以及成年男性朋友,都因父親節而獲得榮耀。


在我國,民國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名人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紳,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而香港慶祝父親節,是遲於母親節而出現的。生意人最識動腦筋,既然母親可帶動購買力,何妨將西方的父節也引來香港。於是, 1957年 5月,母親節過後,商家們剛收起供應母親節的商品,就立即展開了西方父親節的宣傳,推銷男性用品,介紹人們送什麼禮物給父親等等,只可惜雖經商家大力宣傳,港人反應不及母親節熱烈。這和中國人的傳統有關,第一是慈母嚴父,其次是男主外女主內,母與子女有較多接觸,父與子女則略有見外,還有孝敬母親的禮物易找,送父親的禮物較為難找。 今天一般人對於父親節的慶祝活動,不像對母親節一般的重視與熱鬧,但是我們對於父母的關愛卻是一致的,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父親也在努力工作,或許當我們努力思考著該為父親買什麼樣的禮物過父親節之時,不妨反省一下,我們是否愛我們的父親,像他曾為我們無私地付出一生呢?雖然當年慶祝父親節不大熱烈,但商場的銷售仍被帶動,故以後年年都有慶祝父親節活動到現在。


至於母親節的來源-


母親節正式被慶祝的歷史,至今雖然才八十多年,但是,專門找一天來表達對媽媽崇高敬意的觀念,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古代的希臘人和羅馬人都會舉行「春季節日」,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以表達他們對「母親神」的崇敬。這女神就是「宙斯」的母親,幾乎希臘所有的神都是由她而出。後來到了十七世紀的英國,教會把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吸收,將之改為表達對耶穌之母馬利亞的崇敬,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母親節。就是所謂的「母親日」。那一天,長大的孩子,必須帶著禮物回家,送給自己的媽媽。另外還有一個關於英國母親節的傳說。那時許多的窮人,叫孩子去有錢人家裡幫傭,住在主人家裡。直到母親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讓大夥可以返家與母親團聚。那天這些年輕人就會帶著一種特別的生日蛋糕 ,與一些小禮物送給母親。關於德國母親節由來,傳聞是希特勒記念他自己的親生母親,訂立一天為母親節。並用母親象徵的偉大意義,鼓勵年輕女子生產報國。


在美國,女作家朱莉亞‧瓦德‧霍耶,曾建議在六月中選定某一天為「母親節」。由於美國內戰的爆發,許多母親嚐到戰爭的恐怖,及失去愛子的痛苦,朱莉亞極力鼓吹訂定一個節日以提倡和平。她的建議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採行而已。


不久,一名叫賈薇絲太太的美國人,在西維吉尼亞州的格拉夫頓家鄉,籌組一個委員會,贊助「母親友誼日」的活動。這個節日的目的是為了把東部各州,那些曾在內戰當中,為南北雙方作戰的家庭結合起來。賈薇絲太太的計劃雖然獲得當地的支持,但是母親節的構想,卻一直到她過世以後才真正實現。


賈薇絲太太於一九○五年的五月九日(第二個星期日)死於費城;她是一名寡婦,跟兒子克勞德及兩個女兒──艾爾辛諾和安娜住在一起;克勞德是個成功的商人,艾爾辛諾則幾乎雙眼失明。安娜一直都很敬愛自己的母親,因此在媽媽死後,她就想找個方法,以表達對母親永恆的敬意,同時延續母親制定母親節的構想。


一九○七年,她寫信給格拉夫頓教堂的牧師,請他為已逝世兩週年的媽媽做個特別的追思禮拜。當天,安娜捐贈了五百朵媽媽生前最喜歡的白色的康乃馨花,送給所有參加儀式的小孩和母親。


第二年,教堂正式宣布,賈薇絲太太逝世的三週年忌日作為母親節。但是當天她卻沒有出席,因為她正在費城忙著組織一個母親節委員會。在該委員會的協助下,安娜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寫信運動。她寫信給數以百計的教堂、商業領袖、報紙編輯、政治家等,要求他們加入制定母親節為國定假日的活動。


一九一○年,西維吉尼亞州州長回應了她的請求,並發表第一個母親節的宣言,要求所有的西維吉尼亞人,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佩帶白色的康乃馨上教堂。而奧克拉荷馬州及華盛頓州,也在那一年開始慶祝母親節。


到一九一一年,母親節的禮拜活動已在全美各州舉行。國會通過決議訂五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欣喜萬分的安娜,決定組織「母親節國際協會」,於是從一九一二年開始,她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全部奉獻在提倡母親節的活動上。她的努力,終於在一九一四年的五月八日得到肯定,國會通過一項聯合決議,要求美國人在那一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懸掛國旗,以表達對全美國母親無比的尊敬和愛意。第二天早上,安娜成為美國白宮的客人,親眼看著威爾遜總統簽署這項決議,總統同時還把那隻簽署的筆送給安娜。


到了二○年代,安娜已經把母親節這個觀念,深植在其他的四十三個國家。那一年稍後,安娜的朋友,又寫信給各州州長,要求他們再次宣佈母親節的慶典儀式。許多州州長都有所回應,並且還答應每年母親節的時候,他們都會特別宣告一次,以表示對這個節日的重視。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八十四歲的安娜死於療養院內。以後每年的母親節,美國總統都會重新宣告這個節日的重要性,以紀念這位幾乎是獨自創立這個國際性節日的偉大女性──安娜瑪莉薇絲;而其他各國,也在當天紛紛舉辦各種節目活動,慶祝母親節。


在當天,人們配戴康乃馨向母親致敬。母親 尚健在者,佩帶紅色康乃馨;若母親已過世,則佩帶白色,以表示內心的懷思。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西方的母親節,傳入香港則是1954年,當時是被商人用來作為推銷商品的一種手段。


香港首次慶祝母親節,是在1956年5月13日。當年有多個婦女團體分別舉行慶祝會,並舉辦第一屆模範母親大會。當時,全港掀起慶祝母親節的熱潮,很多家庭的子女,奉母上酒樓飲早茶及午茶。當時本港的飲食習慣極度中式化,表示孝敬母親也以飲中國茶為主。由那年起,每年的母親節,中式酒樓茶樓,上、中午都水泄不通。其後年青人漸趨西化,加上經濟充裕,既有奉母食西餐,亦有奉母食豐盛晚餐,母親節變成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而酒樓早午擠逼略減。經濟不景時,食肆在母親節就各出奇謀,希望能招徠較多的消費者。


p.s. 中國人對待父母的方式就是尊親,人子要孝順健在父母的時候,讓他們喜歡、快樂。「母親節」的意義也應在此。我們為人子女,要讓父母親天天都在過父親節、母親節。至於怎樣慶祝、吃不吃蛋糕、戴不戴康乃馨,都只是小事而已。

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佛頂骨舍利

今年佛誕前夕,本港將首次舉行「世界佛教論壇」,同時世界現存唯一的國寶「佛頂骨舍利」,也將首次由南京運送來港供奉,並於四月二十五至三十日在紅磡體育館向信眾開放瞻禮,二十六萬張門券已派出十萬張。主辦單位指出,佛頂骨舍利屬無價寶,運送過程並無保險公司願意承保,大會將加強保安,而機場運往紅館沿途則全程由警方護送。

今年佛誕為四月二十八日,香港佛教聯合會、中國佛教協會及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於佛誕前夕,安排「佛頂骨舍利」赴港供奉及舉行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蔣堅永指出,兩項佛教盛事同時在港舉辦,為香港今年回歸十五周年帶來吉祥。

國寶「佛頂骨舍利」於四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一連六天安放在紅磡體育館舉行祈福大會,設有二十六場公眾瞻禮,每場約一小時三十分鐘,門券每張十元,另設八場念佛法會。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宏明法師透露,今次大會準備二十六萬張門券,目前派出十萬張,其中佛誕正日瞻禮已滿額,信眾可向香港佛教聯合會索取門券。主辦單位稱,目前約有一百個旅行團預約來港參與活動。

佛頂骨舍利是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留下的真身頭頂骨舍利子,逾二千五百年歷史,世間僅存一枚。○八年於南京長幹寺出土,今次是佛頂骨舍利一○年六月重光大典後,首次離境供奉,下一站將到澳門。香港分別在九九年及○四年,供奉過佛牙舍利及佛指舍利,這是佛頂骨舍利出巡,令香港成為唯一迎請供奉過佛牙、佛指、佛頂骨舍利的城市。香港真的是一塊福地!

p.s. 順便一提, 收到台灣友人轉發文章, 在此也與各位分享 -

台灣傳統的觀念認為,嫁出去的女兒便是別人家的媳婦,孝順公婆是應該的,如果還會回娘家孝順父母,那是「多出來的」,而閏月也是多出來的月分,於是才會有每逢閏月之年,嫁出去的女兒要在閏月來臨之前,回娘家為父母添壽的習俗,雖然只是普通的豬腳麵線,以祝父母延年益壽、福祿萬千,但這個習俗的由來,完全著眼於「多出來」的東西,當然父母更會「多出來的壽歲」一分喜悅。

而在台灣的習俗中也有此一說,不過卻是要「閏年」出嫁的女兒,得回娘家為父母添壽(台語稱「抽壽」)的習俗,相傳出嫁的女兒會在閏月來臨之前或父母親生日前,買豬腳麵線回娘家給父母添壽(若父母已故則以兄嫂代替)。

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於是也會利用這一天特地回娘家吃飯並給父母紅包用以添福添壽之意,這種情形是因為一般人相信「父母逢閏年而減壽」因此為了避免會有不吉祥的事發生,子女們為了表示孝心就會用紅包、豬腳麵線來表示延年益壽、福祿萬千的心意。

事實上,閏月補運也可以自己來,不論有沒有結婚,吃不吃豬腳,都可以把握在閏月15日。

吃葷的人,可以吃豬腳麵線;吃素的人,則可以選擇麻油麵線來替代,在吃的同時,記得在心中祈求老天,化解不好的運勢,讓自己可以心想事成。

可在父母生日前或閏月前買鮮花、素果、麵線(須綁紅線)、壽桃等祭品到「天公廟」的南北斗星君前為父母祈福延壽;另外也可以父母的名義捐獻或默默做善事也是一樣的道理。

嫁出去的女兒,閏七月要買豬腳、龍眼和甘蔗等三寶給父母親,除了希望娘家的父母親一切平安之外,也有添福添壽之意。

天公廟的南北斗星君祂們掌管我們的生與死~南斗星君能延壽、北斗星君能賜福。

佛經上說:可以用父母名義做善事來替父母延壽。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簡述祖宗十八代

接近清明時節, 以下資料可能有用, 與各位分享 -

祖宗十八代的稱呼

上按次序稱謂:

生己者為父母,
父之父為祖,
祖父之父為曾祖,
曾祖之父為高祖,
高祖之父為天祖,
天祖之父為烈祖,
烈祖之父為太祖,
太祖之父為遠祖,
遠祖之父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按次序稱謂:

父之子為子,
子之子為孫,
孫之子為曾孫,
曾孫之子為玄孫,
玄孫之子為來孫,
來孫之子為晜孫,
晜孫之子為仍孫,
仍孫之子為雲孫,
雲孫之子為耳孫。

即: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客家人的飲食特色

有朋友在香港灣仔區開設專門店, 推廣及介紹"正宗鹽焗雞" 和一些"樹頭草根", 不看不知, 原來有其特色, 當中更大有學問-

查客家飲食的特色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素、野、粗雜的傳統吃法。

吃素

客家對吃素有兩種理解,一是不吃葷,二是沒油吃。不吃葷的“葷”指肉類或動物油,沒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動物油。客家人吃素少數屬於主動行為,多數屬於被動行為,即艱苦的生活條件逼得你不想吃素也得吃素。

吃素是我國的一種文化傳統。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就是一個崇尚素食的代表人物。他很少吃葷,甚至很少吃植物油。陸游寫過數十首咏嘆素食是詩,他不僅認為“菘芥、稻梁”之類的飯菜好吃,而且還感到吃素可以養病健身,益壽延年。

想不到,客家人吃素正暗合力量科學道理。西方一些國家出現肉、蛋類食品被冷落,而以土豆為主的蔬菜和纖維豐富,特別是有防癌和避免動脈阻塞作用的食品,成為搶手貨。看來客家人因生活條件窘困造成的被動吃素的行為,倒是“因禍得福”了。

吃野

先秦以來,我國人民便有“吃野”的文化傳統。這裡所說的“野”,住要指野菜、野果、野味。“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新鮮、無污染,這正是營養學家所提倡的。據說,我國野菜有300多種,不僅有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等,而且營養成分高於常見的蔬菜。野果的品種和營養成分也很豐富,如沙棘果的維生素C含量就比常見的水果高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還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元素,長期食用可以益壽延年。至於野味則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客家居域多為南方的山區和林區,野菜、野果、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這都為客家人“吃野”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吃粗和吃雜

客家人向有吃粗和吃雜的文化傳統。以糧食而言,稻米是主食,其他包括番薯和芋都歸為雜糧之屬。過去沒有電,也沒有碾米機,把米脫殼加工成精米破費時力,因此吃糙米的現象十分普遍。在菜肴方面其實也不算粗,要說有點兒粗的話,似乎也是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即菜名不夠文學化,菜形不夠藝術化,菜料不夠“貴族化”,菜款不夠複雜化。“不夠”不等於沒有,只是“稍遜風騷”而已。客家人尤其喜歡吃內雜,即禽畜的內臟,即使是充滿腥氣,人們不屑一顧的牛的內臟,也不例外。而且由於烹調得法,甚至能做出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參加國家的名菜譜指列。吃粗吃雜,不挑食,不偏食,有益於平衡營養,有益於身體健康。

由此看來客家飲食習俗反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觀念。

其一儉樸好客,客家人平素飲食節儉,不事奢華,而待客則十分大方,講究“六碗八盆十樣”,菜肴實惠量足,盛器多用盆、鉢、大碗,有古民遺風;

其二尊老知禮,客家人設筵用八仙方桌,依輩份排座次,席間禮規繁多,吃雞以雞頭敬老,上座留空位於已故先祖,以示敬禮,席間小輩給長輩敬菜敬酒等等;

其三追求吉祥,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雞,有“無雞不成筵”之說,既取“雞、吉”諧音,又取雞為掌管人間吉祥之鳥之意,過年吃“團圓飯”,元宵吃湯丸,都為取“團圓”的好兆頭。

p.s. 順祝友人生意興隆, 身體健康!!

p.s. 據云梅州有女學生經常吃此種"正宗鹽焗雞" 連過敏性鼻炎也能治癒!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新年祝你 - 知足常樂!

你當然知自己幾有錢。但是,在全世界所有人當中,你的收入算是相當有錢還是相當窮呢?在全世界所有人當中,你的收入究竟排第幾?這你不知道了吧?

很容易,去這裏:www.globalrichlist.com/

這個Global Rich List網就是「全球富有排行網」的意思。此網版面非常簡單,只有幾個英文字,下面有空格,你只要輸入你每年的收入(可以用美元、英鎊、歐羅等計算,如果你以港元計,先折算為美元或英鎊就可以),就即刻知道。

我試以每年的收入三萬五千美元試試看。年入三萬五千美元約等如二十八萬港元,即約等如月入二萬三千餘港元。如果你有十三個月糧,即約等如月入二萬一千五百元。這個收入,在全世界所有人當中,原來排行第277,391,305名!即是你是全球最有錢人中排第二億七千萬個。你會以為這表示你很窮,錯了,你是非常非常有錢,因為,這表示你是全球最Top百分之四點六二有錢人!嘩,好厲害呀,是天之驕子啊!

是的。當我們總是埋怨,總以為自己好不幸、好窮時,我們其實在全世界人當中是非常非常幸福、非常好彩的一群。此網站就是要讓大家知道自己身在福中的慈善網,在網頁中有一按即刻可捐輸做善事的按鈕,幫助世界上比我們窮好多和慘得多的人。即刻去這網看看你的有錢程度。(同時, 也請儘量, 可以的話, 捐款行善, 福有攸歸!)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如何建構更美好社區

網上找到一篇文章(有關如何建構更美好社區, 亦即是"和諧社會"第一步!) 新年在即, 順祝各位身體健康, 和氣生財!


How to Make your Community a Better Place to Live


Do you want your community to be a better place to live? Don’t just sit back and wait for it to happen. Get involved. Here are some ways you can make your community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1 Take action.

Don’t just sit back and wait for your community to get better by itself. You need to get involved. Find out what you can do to make it a better place to live. Attend community meetings and put your two cents in.

2 Volunteer your time, energy, money and yourself.

If there is a park clean up day, volunteer to help. Volunteer to help local businesses or homes clean graffiti off walls. Get a group of people together and pick up trash on the streets or in planters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in your community. Pick up the trash at local parks or on local beaches. Volunteer at your local soup kitchen or homeless shelter.

3 Get to know your neighbors.

Know the people who live around you. Building a strong community is a team effort. You can’t do it all on your own. So get to know your neighbors and make it a goal to make your community a better place to live.

4 Support local businesses.

Try to shop at local businesses when you can, avoiding big box stores. “Mom and pop shops” create a home town feeling and welcoming atmosphere. Don’t let the big box stores take over your community. A few of them are okay, but you don’t want your community overrun with them.

5 Restore historical land sites.

Don’t let them get torn down. Head up or participate in fundraisers to raise funds that will go towards the restoration of the buildings. Preserve the history of your community.

6 Support your local leaders.

Get involved with volunteering at campaign time. You can also volunteer during election time. Get to know the people that are running your town. Be sure to research and become educated on prospective candidates and issues to be voted on. When it comes time to vote, turn your ballot in. You can also sign up for absentee vote if you are unable to make it to the voting site.

7 Start a neighborhood watch.

Keep your community safe by starting neighborhood watches.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will get involved and look out for one another. If there are suspicious looking people or suspicious activity in one’s neighborhood, local crime enforcement is contacted. Neighbors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to keep their neighborhoods safe.

8 Be patient.

Realize that making your community a better place to live will not happen overnight. It will take time, energy and money to get the job done. Remember, don’t sit back and wait for it to happen. You have to get involved!

Reference:
http://www.ehow.com/how_2363809_make-community-better-place-live.html#ixzz1jn71JSLP


總結:
時間 (time),
嘗試 (effort),
想望 (desire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you live in)
不可或缺!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乾隆皇帝養生訣

清代乾隆皇帝活了89歲,在位60年。他本來還可以多做幾年皇帝,但因祖父康熙只當了61年皇帝,於是,他也只做了60年皇帝,不敢超過其祖父。僅此亦可見乾隆淡泊名利及其孝悌之心。說他“淡泊”,當然是相對歷代帝王而言的。不過,乾隆的一生,60年太平天子,也算是散淡的。他善騎射,喜書法,愛游歷,能詩文,他作文1300餘篇,寫詩4萬餘首。他字尊趙體,江南名勝多見其御筆垂青,乾隆有如此廣泛的興趣、愛好、特長,他的一生自然是瀟灑遂意的。


得意、恬淡的心境,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優越的物質生活和醫療條件,是他長壽的必要保證。而深懂養生之道,卻是他長壽的根本秘訣。年近90還頭腦清醒,協理朝政,而一般人早已昏聵或作古了。

他的養生訣是: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吐納肺腑,指的是調氣,古人稱為“治氣”、“食氣”。一般是每日辰時後陽氣上昇之時進行深呼吸,周圍自然環境當好。如遇春秋陰晦之際,當避之而不行。吐納、調氣,特指氣功導引,意為氣之帥,氣為血之帥;意到氣到,氣到血到。氣血活了,人的精神自然正常。

活動筋骨,指的自然是鍛煉。康熙皇帝曾把騎射定為家法,乾隆善於騎射即因於此。

十常四勿,指十個常做、四個不要。十常是:“齒常切、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揉、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齒為腎之骨,叩齒則於腎有補。“命根於腎,性根於心”,性命就在於心腎。腎之於人,其要非常。口中津液被氣功家譽為金津玉液,道家稱之為甘露。咽津液可以“虛其心,實其腹”,津液之出,可鼓漱得之。耳部穴位甚多,常彈耳可“牽一髮而動全身”。鼻側迎香穴常揉,既治鼻病,亦防感冒。睛常運,利於敏。面常搓,防皺紋。每晚洗腳後搓足心百次,可使濁氣下降。每日起床前左右手輪換揉腹,自左至右、自右至左七七四十九次,可健脾胃、助消化。肢體經常舒展,有利於活動經絡氣血。肛門古謂“穀道”,“穀道常閉”為重要的養生之法。其“閉”,大抵在於不令真陽之氣外泄。

四勿是: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這四不要的道理,是世人所共知的。

至於“適時進補”,貴在“適時”,也是不言而喻的。乾隆貴為君王,他能做到這些,已屬不易,所以他成了帝王中少見的長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