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第二座山>和品德教育


《第二座山》[The Second Mountain: The Quest for a Moral Life] 由David Brooks撰寫,在2019年4月由美國Random House出版社出版,最近獲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 (Amazon.com) 評為參考書 ( 快樂自助 Happiness Self-Help) 類最佳書本之一。

David Brooks 在書中說,我們許多人認為爬上了人生第一座高山(即事業成功) 便已經完成了人生目的。他強調這是不對的。我們人生還有第二座山要爬。這座山有四個峰(即四個承擔(commitments)。

第一個承擔是對配偶和家庭,
第二個承擔是對自己的職業 (vocation),
第三個承擔是對自己的信仰 (faith),
第四個承擔是對社區(或團體) (community)。

David Brooks 說我們不應太過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了,要修正就要對別人多點承擔 (deeper commitments),以他人為中心,生活要互相依賴(interdependence)。這樣我們就可以生活得更有意義。

如此也能成為子女的一個榜樣 (ROLE MODEL); 我們看看傳統講法 (其實並不過時) -

甚麼是「養不教」?

原文出自《三字經》的「養不教,父之過。」即生育子女,只知道養活他們,而不去教育,那就是父親的過錯!

不少人批評這是過時的觀念,曲解「教」就等於傳授知識,造成現代怪獸家長的出現,不斷強迫子女學習。實則中國人講的「教」,更重視的是做人處世的道理。教導下一代如何修身立德,是父母的責任,尤其要以身作則,不可託賴於人!以下故事或可啟發:

張二酉、張三辰是兩兄弟,二酉先死,三辰便視侄兒如同己出。給與田產,撮合姻緣,都是盡心竭力。侄兒生病,更親自煎藥,廢寢忘食。不幸侄兒早死,三辰經常若有所失,別人都稱道他的友愛。過了幾年,三辰病重,迷糊間到了陰府,其兄二酉要控告三辰殺了他的兒子,斷了他的後代!三辰感到奇怪,為何兄長如此冤枉?某日三辰稍稍清醒,便訴說自己的罪過:「兄長向閻王控告我,兒子本來是可以感化教誨的;我身為叔父,與侄兒情同父子,卻只知道養育而不知道教育他為人處世,放縱他為所欲為,惟恐違背他的意思。更讓他尋花問柳,最終染上毒瘡而死,這不是我的責任又是誰呢?」說完,三辰自搥胸口,悔恨而亡。

《道德經》曰:「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身立德是個人的,由此貫徹到家庭教育,這樣福德便會有餘。

p.s. 父母不應輕視子女的品德教育,學識還可以由老師教導,但品德應由家人傳遞。譬如父母經常當面或背後批評別人,甚至喝罵傭人或下屬,這樣會給下一代帶來壞影響,無怪乎子女也會駁嘴及與父母對罵了 (按: 身教言教的重要性又一明證! ) 。

SOURCES:
AM730 讀書樂: 馮強 & 蓬瀛仙館 <津津樂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