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與中國傳統道德觀念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與中國傳統道德觀念

哈姆雷特或譯王子復仇記 (Hamlet) - 天倫相殘的故事

年輕的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發現叔叔是毒斃生父國王的兇手,而皇后-自己的母親卻在父王過世不到兩個月,便與國王的弟弟結婚,王子心中與大家一樣,充滿各種懷疑,而這位由叔叔登基的新國王,實在與父王有著天壤之別,不但在人品與性格上截然不同,還有著卑鄙下流的性情,於是大家開始懷疑國王是為了爭奪王位,而謀害了自己的親生哥哥。

這個懷疑同樣出現在哈姆雷特心裡,直到有一天,父親的亡靈出現,才對哈姆雷特說明了一切,兇手原來真的就是新任國王。於是一個復仇計劃就要展開了。哈姆雷特一方面哀悼父親的死,一方面又為母親的婚姻感到羞恥,他在哀悼與羞恥的心情下,使他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哈姆雷特一步一步走上復仇之路,不惜裝瘋賣傻﹑拋棄愛情,最後甚至犧牲性命。莎士比亞給了哈姆雷特一個悲劇結局,也使他成為古今文學﹑戲劇中永遠的悲劇人物。

奧瑟羅 (Othello) - 嫉妒是人心最大的弱點

生性直爽﹑品格高尚的奧瑟羅將軍,與威尼斯小姐苔絲夢娜結婚後,卻因為大膽、狡詐、全無道德觀的軍官埃古,對奧瑟羅的煽動教唆,而使原本幸福的婚姻,蒙上了嫉妒的陰影,奧瑟羅的猜忌使婚姻走上了毀滅之途,更甚而殺死了無辜的妻子,留下了令人悲憤的結局。

<<奧瑟羅>>是莎士比亞在1604年所寫的四大悲劇之一,莎士比亞在<<奧瑟羅>>中創造出奧瑟羅與埃古全然不同的兩種人物典型,全劇並圍繞在「家庭」﹑「嫉妒」兩大主題中發展,也許莎翁早就洞悉,嫉妒便是人心最大的弱點吧!奧賽羅是莎士比亞描寫人性「嫉妒」可怕的一個戲碼,常常被引述來說明人性的弱點。

李爾王 (King Lear) - 子女要對父母盡孝,為人父母則要明辨是非

不列顛的國王李爾已經八十多歲了,每天仍為國事操勞,身體也因此衰弱了下來,老國王想在過世之前將國事交給孩子去治理,他決定將三個女兒叫來,從她們嘴裡聽出誰最愛他,然後再依她們愛他的程度,分配國土的大小,故事就在國王與女兒間的對話中拉開了序幕,虛偽諂媚的大女兒與二女兒,以花言巧語訴說著對父親的愛,老國王信以為真,衝動之餘,各分給兩個女兒三分之一的國土,然後他轉向問他最寵愛的小女兒,小女兒十分厭惡姐姐的阿諛奉承,於是她向老國王說:「我照著作女兒的本份愛著您,我對您的愛不多也不少。」國王一氣之下,竟將原本留給她的土地收回來,平分給兩個姐姐。

年老昏庸的國王李爾,將餘生寄託在兩位虛情假意的女兒身上,卻將真心孝順的小女兒趕離身邊,原本打算就此頤養天年,萬沒想到悲慘的命運即將來臨...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之一,這部作品中將人性的孝道,以及兒女的貪婪完全表現,是一部充滿諷刺的悲劇經典。

馬克白 (Macbeth) - 不知足的人因野心而導致悲劇發生

蘇格蘭軍中的兩名大將馬克白與班戈,剛剛打完一場激烈的勝仗,正在歸國的途中,遇上了三個女巫,女巫們預言馬克白將會成為未來的國王,而班戈雖然做不成國王,但他的子子孫孫都會成為蘇格蘭國王。

這個預言在馬克白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燃起了爭奪王位的慾望。當他回到家中,把女巫的預言一一告訴他那野心勃勃的妻子之後,夫婦兩人就聯手展開謀殺國王的行動。

馬克白並不因登上王位而滿足,他為了不讓班戈的子孫繼承王位,不顧朋友間的道義,再度展開謀殺班戈父子的計謀,他一方面進行著暴力與血腥的爭奪,一方面卻又受到良心的譴責,使他不時地產生幻覺而終致瘋狂,馬克白一心想改變命運的安排,最後卻不得不臣服在命運的腳下...

p.s. 現在重讀這些故事, 不會因為時間上相差數百年, 有什麼文化上的大差異 - 都是屬於全人類的文學作品, 還是直指人心的經典。而人心, 人性本來就沒有時間地域之分...

p.s. 若干年前美國有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就是選用經典文學作品包括莎翁四大悲劇來作"個案分析" - 如果你(作為領導/管理人員)是李爾或馬克白 - 應該如何決擇? 而有關其中的經驗與教訓, 倒跟儒道/佛學有些少關係-

1. 哈姆雷特需要學習"寬恕與包容";
2&3. 為人上司,領導或為官者決不能像奧瑟羅/李爾王般只聽下屬一面之詞就作決定, 需要自己親手調研搜證, 必要時廣納不同意見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
4. "知足常樂"是天下間所有"馬克白"的最佳忠告.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有關"情緒管理(情緒智商EQ)", 這方面閱讀佛經可以得到不少啟示 (如: "如何馴服內在之虎" 等等.)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獨特的鬼文化現象 - 彝族"摸奶節"

一連4日的銅鑼灣「摩頓台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已經開始,今年已是第113屆。 現代的盂蘭勝會大多場面冷清,有人更誤會少觀眾是其「習俗」,以往的盂蘭勝會設有「米棚」,除了派米,亦有派毛巾、水桶、衣服等。

盂蘭勝會在民間稱為中元節、鬼節、麻穀節或七月半,是祭祀祖先、祭弔孤魂野鬼的日子。每年由農曆七月初一舉行,直至七月底為止,主要為祭祀祖先及陰曹孤魂,活動包括燒街衣、盂蘭節神功戲、大士王、平安米等內容。全港分成幾十個街坊會場舉行,各會場設有施孤台、戲台、大士台、神壇等。根據康文署數字,今年7月全香港有超過100個盂蘭勝會舉行,其中潮州盂蘭勝會就佔約60個。惟勝會負責人慨嘆,愈來愈少年輕人參與盂蘭勝會,恐怕即使申遺成功,亦青黃不接。

如果加入一些新元素, 作為日本式祭典儀式, 不知會否吸引多一些人的注意, 例如彝族“摸奶節”...

在中國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鄂家鎮卻有個特殊的節日--"摸奶節",如果"摸奶節"這天男人沒有摸到女人的胸部,或者女人的胸部沒有被男人摸過,那麼,這個男人或者這個女人就一定是不吉利的人了。

在“摸奶節”,當地的女人所穿的上衣只會遮住一邊乳房,沒遮住的另一邊乳房只要是參加節日的人都可以摸,至於遮住的另一邊乳房是為自己將來的老公所保留。

或許有人會問了,這少數民族不是很封閉的嘛,怎麼會在這個問題上這麼開放啊?怎麼會有這麼個"摸奶節"的啊?話要說到彝族的傳統文化,原來這"摸奶節"是與鬼文化相聯繫的一種獨特文化現象,是受到當地彝族男女民眾歡迎和積極參與的節日:每年“鬼節”,即陰曆的七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偏僻的雙柏縣鄂家鎮除了一樣要燒紙祭奠“鬼”外,還有自己的獨特處──“摸奶”,在這三天中,無論遠近來到集鎮上的男男女女,只要你出現,願意不願意都要被捲進“摸奶節”中。現在大家都知道這摸奶就是個娛樂玩耍,圖的就是一個快樂和開心。所以在鄂家鎮的鬼節裡,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男人可以肆無忌憚,女人可以無所顧忌;男人可以說是“摸奶任我行”,女人則是“摸我吧!寶貝!”。大家表面會嘻笑閃躲,實際上並無責怪之意;是男人就高興地摸,是女人就要愉快地接受摸。

而摸奶節的來歷,與當地的鬼節傳說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據傳說,隋朝年間,連年征戰,許多男性連女人都沒有碰過就戰死沙場,枉死亡魂成為孤魂野鬼,四處遊蕩,他們有個最強的意念,就是物色女子到陰間去做老婆,嘗嘗女人的滋味……為防止這些戰死的人,給彝家帶來災難,當地就在祭祀之外形成了讓女人被摸奶而避免“鬼”抓走做老婆的命運,因為亡魂們很單純,也很挑剔,凡被人摸過奶的女子他們都不會要,而被多個男子摸過的則更無鬼問津,所以姑娘們要想不去陰間當鬼老婆,只有在鬼節前後幾天,到鬼街上任由人摸,以避免孤鬼的惦記……

歲月千古過,風情代代傳,於是,古往今來,這鄂家鎮彝族“摸奶節”的風俗就流傳延續下來,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節日,這鄂嘉鎮著名的“摸奶節”,又被當今浪漫人士加入了現代元素,稱之為“東方情人節”- 節日期間,四方群眾從各地趕來,在小鎮上彈起彝族的三弦,吹起小笛,歌唱彝族山歌,被稱之為“跳腳”,他們多數人唱三天、跳三夜,伴著三弦彈奏,萬人同樂,困了就席地而臥,餓了火堆中烤土豆或是乾糧,累了就停下避風雨而棲歇。這"摸奶節"就這麼簡單...

p.s. 盂蘭節變身而成為情人節只是其中一種意念, 加上盂蘭勝會本來就有宣揚孝道、鄰里和睦等正面意義 - 大家看看西方鬼節那麼熱鬧便知凡事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