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另類生死觀

子曰: 未知生, 焉知死

個人卻認為: 不知死, 焉知生

當然這裡指的是生命(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用反方向思索"重大課題" -

2007年曾修讀道教文化課程, 其中有一單元提及生死觀, 當時已有一種感覺, 認為 "生", "死" 不能以肉體形式定義, 而且不論"長度", 但求"闊度/深度", 唯有此才可以看到立體, 真實的人生!

如果計算"生命"的開始在於發現或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使命), 其後的數十年朝向目標進發, 那 "死亡" 變得並不可怕 - 如果能做到 "死而無憾" (當然最好能夠 "死得其所" 及/或 "死得其時")。

如果"死亡"的替代詞換成"終止/停止" 是否有另一番體會: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意譯: 能夠知其所止 - 止於至善,然後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後心才能靜下來,不會妄動;能做到心不妄動,然後才能安於處境隨遇而安;能夠隨遇而安,然後才能處事精當思慮周詳;能夠思慮周詳,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中醫養生理論告訴我們 - 長生不老甚至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 返老還童更加沒有可能! 人的壽命自有定數 (上限似乎是120年 - 待查), 只要做到 "盡其天年, 動作不衰" 已經不錯; 明白這一點十分重要, 可以在有限生命的前提下, 了解/知道自己的"定位" - 做好本份的事 (作為子女, 父母/夫妻/兄弟姐妹; 機構單位員工; 社會社區以至世界/地球公民); 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發展個人能力 - 符合"幸福生活" 三大元素:

1. 有事做;
2. 擁有親情和友情;
3. (有餘力再)投入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幫助有需要的人。

由此觀之, 生命的意義不是對某事之追求 (如之前"陀飛輪" 的所有物質名利追求),而是在於我們怎樣對侍其它人, 包括處理/理順

1. 人與大自然,
2. 人與人(社區), 以至
3. 人與自己五臟六腑的關係。

以下摘錄一篇網路文章, 以另一角度探索死亡, 同樣值得思索-

"死亡的真正意義是要把傷痛帶給死者身邊的人,使他們從傷痛中學習,從而得到靈性的成長。 年輕夫婦誕下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是要為這對年輕夫婦帶來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從艱苦犧牲中得到靈性的成長。

據說我們的父母是於我們轉世前自己替自己選擇的,我們為著自己定下了一生的意義,目的是要透過轉世,在世上有機會從待人、愛人,忍耐及寬恕中學習無條件的愛以得到自己或別人靈性品格的成長,從而在死後可進入比之前更高的共鳴層,而天堂是共鳴層次最高的地方。

轉世帶給自己機會,去再嘗試克服前生不能克服的困難;若我們前生傷害過別人,我們在轉世前會安排自己來世被傷害,從而體會到當中的痛苦而使靈性成長;自殺的人若選擇轉世,他們選擇來生的經歷會引領他們重遇前生的困難,而嘗試再克服它。 在死後的人生回顧時,創造者會問:「您對我賜予的寶貴生命做過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您會得到答案。

我們今生的際遇是自己為自己選擇的,所以,毋須埋怨蒼天。

若要於死後更好,在世時要發揚不自私的愛。

在世上的目的,是要學習愛人如己。

天堂是永遠的家,世上只是學習的地方。

人在世上重大的工作是要愛:愛大自然、愛動物、愛人…愛是尊貴的,任何表現愛的行動:一個笑容、一個鼓勵、小小的犧牲,都可使我們的靈成長。

生命的意義不是對某事之追求,而是在於你怎樣對侍其它人。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的思想再沒有秘密,因人能相互知道別人的思想,所以想法接近的人會集結在一起。 而想法不接近的人卻選擇互相遠離,免得自己的思想不被別人接受。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與人的溝通不再是用語言,而是思想與思想直接交流。 因思想與思想、感覺與感覺直接交流,所以有些人會認為這是樂事,有些人卻認為這是苦事。

在死後的世界裡,有「知識庫」存在;當一個人思想某一個題目時,那個題目的所有知識就很自然的進入那個人的記憶裡。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只想,事就會成就,不需親力的去做那件事情。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的視線是三百六十度的,就像眼睛佈滿整個頭一樣。

在死後的世界裡,是靈靜一片的,因溝通不是以聲音傳送,而是思想與思想直接交流,雖然有時聲音是用來表達愉快的感覺。

在死後的世界裡,由一個地方到另一地方,只要想一想便可以了;人亦可回憶及感受在生時之片段,也只是想一想,就如現在發生一樣。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若需要的話,可選擇去觀察地上的一切事。

在死後的世界裡,人穿著自己最喜愛並感覺最舒服的衣裝出現。

在死後的世界裡,因沒有生育的需要,肉體的「性」不存在;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愛是純潔及比較真切親密。 沒有肉體的「性」以惡念干擾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人與人之間愛之交流來得比較自由及完全..."

p.s. 其實看了那麼多不同角度的文章, 都強調一點:"活在當下" - 這就是生命!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關公大戰外星人

關公大戰外星人


農曆 5月 13日,相傳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誕辰,故稱「關公誕」。據稱,這天還是關公單刀赴會之日,赴會之前要磨刀,因此又稱為「關公磨刀日」。


最近因有一位香港導演親自到台灣, 找到當年一位投資此電影的老闆,努力之下找到最後一個"關公大戰外星人"的拷貝(孤本),並將於2010年底上映。為此我也十分高興, 因為早在2-3年前已曾聽得有這部經典, 卻一直無緣窺見!!!


查《戰神》,是一套特攝電影,於1976年公映,在香港上影時稱為《香港大災難》。當初的宣傳口號為「中國影壇有史以來耗資千萬金元,第一部特技神怪災難電影!」。


電影簡介


故事講述一位已失明的雕刻家,他叫做趙老先生,他一生一直是在雕刻中渡過。雖然,他每天所刻的不過是一塊木頭,卻好似成為一種心靈上的寄托,一心一意要刻好這一座關公雕像。經過四年的時間,他一直不持續雕刻關公神像的工作,並且認為神像完成之時,將會產生無比神奇的力量。


但是,他的兒子趙超羣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所以無法接受父親對著木刻神像發呆,所以兩人雖為父子,卻在思想上是截然不同。然而,趙老先生的心中也生氣兒子長了這麼大,還培養他讀書,竟來責問他的事情,因此,父子雙方造成極大的衝突。


某日,天空突然出現飛碟在地球上空,並降下外星人任意破壞,眾人完全束手無策;同時,趙老先生嚥下最後一口氣前,他點出木雕神像的雙目時,心中所信仰的神力出現了。最後,幸獲武聖關公顯靈,手持青龍偃月刀下凡,雙方歷經一場激戰後,關公總算力斬外星人,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


p.s. 正當世人以為此片已經灰飛煙滅之際,卻原來有有心人幾經波折從台灣找到孤本,是否再一次關公"顯靈", 為今時人民一些"啟示"...??? (或者純粹作為娛樂, 輕鬆個半小時? 無論如何, 總教人興奮, 熱切期待其公映! )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德育古鑑 : 當會計遇上佛學...

德育古鑑 : 當會計遇上佛學...


會計與佛學? 風馬牛不相及, 何以扯上關係?


雖然我在大學主修工商管理副修文史, 而且近年來也有研修佛道之學 - 發現一本清康熙年間, 輯錄"德育古鑑"的史潔珵居士曾經講述:"...史者,古今之大帳簿也 - 夫作善作惡,小德小過,總之皆上帳簿之人也。二部童子,日游夜游,並世所稱台彭司命,皆記帳簿之人也。上而天帝,下而閻羅,算帳簿之人也。陽報陰報,降殃降祥,結帳簿之時也..." - 不正是平日做帳記帳的簿記 (Bookkeeping; Books of accounts) 工作 ? 而且還有一次 "大結算" (balance, accounting) !


附錄功過格更是"日記帳" - "一日定有十餘功可修,積至半月,則於本等功外加記十功;貴純善也。中間若有一二事不合格,則不得另記。勸親善,以一大事為十功;外人祇當一功者,重親善、崇孝弟也。一日十功,半月又得增記,則一月可三百二十功,一年可四千功也。積之甚易,獲報甚速。然須嚴自刻責,微過必錄,不得詳功恕過也。所積功皆日用常行,不用錢財,故貧人婦女俱可行之。凡大悖、惡逆、殺人、偷盜、敗倫,及婦人橫淫撒潑,虐殺異生,妒忌絕嗣,俱罪重惡極,不在過限。格內俱家居常事,凡大忠大孝、大節大義,及居官重惠及民,一行可當萬善者,亦不在功限。"


簿記和會計最基本原則 Every debit entry must have an accompanying credit entry: The "Matching" principle; 人一生必須算清這盤帳, 否則帶往下一"帳簿(生命)" - 且看各位擁有的是 debit balance 或是 credit balance (擁有的資產或是負債多)!


簡介


《感應類鈔》一書,宜興史玉涵先生所輯也。其書以「功過格」為之綱;敘述往事,為「功過案」以為之目。為類十有二,為條二百九十有六,間以己意評騭之,終之以淨意、立命、改過、積善諸論說。蓋將以發明天人感召之理,示天下以善惡之分途。其心則釋迦普度眾生之心,其道即宣聖有教無類之道。其旨微而顯,其事信而徵。其語取平易而近人,其理合勸懲而並用。


原序


功過格之書,其來尚已。周濂溪先生云:「正初學入德之門。」邵堯夫先生云:「可以扶經翼傳。」楊龜山先生云:「指點善惡,歷歷醒人,讀之如聞清夜鐘。」朱晦翁先生云:「四書為理,此格為條,初學不可一日不置案頭。」蓋古之君子,未有不從繩趨矩步,日積月累,而克底於有成者也。乃近世悠悠,瞀焉罔覺,甚者非笑而詆毀焉。或則半信而半疑焉;或亦心識其然,因循而廢閣;或又始奮而終怠焉。嗟乎!斯學之棄置於天下也久矣!為是者有本有原,不明其理、不信其事之過也。夫理,幽而難知也;事,顯而易見也。攷之往古,而有其事焉。其事可傳,其理可傳也。採之近今,而亦有其事焉。其事不誣,其理誠不可誣也。就其不誣而可傳者,以為不誣,而不必盡傳之。概以與吾黨共信而明之,則余功過案之輯,所以不病其瑣,而又不虞其漏也。說在乎陳眉公之序世史矣!其言曰:「史者,古今之大帳簿也。」夫作善作惡,小德小過,總之皆上帳簿之人也。二部童子,日游夜游,並世所稱台彭司命,皆記帳簿之人也。上而天帝,下而閻羅,算帳簿之人也。陽報陰報,降殃降祥,結帳簿之時也。而予則間錄其帳簿所傳一二宗,以為天下後世一稱述者也。戒之戒之!鬼神在上,本心難欺。入聖入禽,無非在我。為善縱未必得福,世無可不為之善;為惡縱未必得禍,世無可為之惡。而況為善則必得福,而可有不為之善;為惡則必得禍,而可有或為之惡耶!凡我人斯,庶共勉之。


全文可上 http://foshu.net/books2/1658.htm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有關"另一半"的傳說

希臘神話中,人本來是兩頭四手四腳的怪物,因觸怒神衹而被分成兩半,終身為尋找另外一半身體而奔波。

許多人在世上倉倉惶惶,東尋西找,就是要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就是愛的本質。

現代人不甘寂寞往往隨意找個異性作伴,朝伴夕改,隨意得令人作嘔。 可幸仍有些愛情貴族寧願穩定的只有一半,都不願意連結不穩定的另一半。

近年西方卻比較流行"靈魂伴侶"的說法 -

Soulmate 靈魂伴侶 (or soul mate) is a term sometimes used to designate someone with whom one has a feeling of deep and natural affinity, friendship, love, intimacy, sexuality, spirituality and/or compatibility. A related concept is that of the twin flame or twin soul – which is thought to be the ultimate soulmate, the one and only other half of one's soul, for which all souls are driven to find and join.

One theory of soulmates, presented by Aristophanes in Plato's Symposium, is that humans originally were combined of four arms, four legs, and a single head made of two faces, but Zeus feared their power and split them all in half, condemning them to spending their lives searching for the other half to complete them.

According to theories popularized by Theosophy and in a modified form by Edgar Cayce, God created androgynous souls, equally male and female. The souls split into separate genders later, perhaps because they incurred karma while playing around on the earth, or "separation from God". Over countless reincarnations, each half seeks the other. When all karmic debt is purged, the two will fuse back together and return to the ultimate.

網絡上還流傳一封"不寄的信" 之類文章, 但加入綜合其他宗教 (佛教為主) 元素, 也值得深思:

"...傳說中,靈魂被創造出來時,是成雙成對的,歷經百千世的輪迴,彼此之間存在著永恆不渝的親密感。當我們失落在人間,尚未找到生命中的靈魂伴侶時,內心永遠有一座孤獨的黑洞填補不平,人生的其他痛苦與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一旦靈魂伴侶在茫茫人海裏重逢時,就在雙眼對視的瞬間,真愛的電流竄遍全身每一條神經纖維,每一顆細胞都會忍不住歡呼歌唱。我們會在認識不到一天之內,對他傾訴一切內心的秘密。許多說盡千言萬語別人也不會明白的心事,只要一個眼神,他就懂了。愛的喜悅火焰像超新星,在瞬間劇烈爆炸,迅速登上狂喜顛峰,向黑暗的宇宙輻射高熱強光!我們會覺得身心快美難言,眼前的人完美無瑕,萬事萬物都發出神奇的光彩!

然而,這麼熾烈的燃燒,如果沒有清醒意識來觀照,卻也很快黯淡冷卻下來。

如果雙方的人格不夠成熟,心靈還有很多缺口,愛的熱力會消逝得更快。大部份的時候,我們耽溺於愛情,佔有與控制的欲望取代了起初單純的真愛,無盡的鬥爭與痛苦相續不斷。開始於甜美夢幻,卻結束於苦澀心碎。由璨爛的頂峰重回平淡的現實,甚或跌落悲痛的谷底,往往更令人難忍本來的生活。

傳說是浪漫的,也是狹隘的。

靈魂伴侶豈止是談情說愛的好對手呢?

唯有經由愛情的激發,意識向上提昇,看見了更高的生命本質,這樣的情侶才稱得上是靈魂伴侶。其或不然,愛情反而會使我們忽略了更高層次的「大愛」。

這種侷限在「愛情層面的靈魂伴侶」只是入門境界而已。

當靈魂披上肉體這件「地球衣」之後,活在物質世界的時間總是短暫的,靈魂追求絕對的真、善、美卻是永恆不變的。

透過靜坐瞑想、催眠回溯,我發現,人的確不斷輪迴,在每一輩子變換不同的角色,於是我得知,所有世俗的關係:諸如夫妻、親子、情侶、師生、朋友、仇敵……全都是為了某一種學習課程而披上的戲服。

活在世上的人們往往被世俗關係牢牢制約,大家被教育成:因為你是我的這個那個,所以你就應該這樣那樣。啊!這就是人們的痛苦來源。

我將靈魂伴侶之間的神秘聯繫命名為「靈魂關係」。

靈魂關係超乎一切關係之上,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最符合宇宙真相的關係。

事實上,雖然眾生渾渾噩噩,終日纏縛於恩恩怨怨的人際關係裏,但人與人之間仍然是靈魂關係,只是不知不覺而已,要等到死後回復靈魂狀況他才會重新明白。

人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就明白這個道真理呢?

越早明白,就越早品嚐生命的甜美。

想想這些不可不想的事:

.這一生只是永恆生命的一小部份。

.世俗的關係會隨著不同的輪迴轉世而改變。

.人與人之間是永恆的學習伙伴。

.在至深之處,所有的靈魂合而為一。

.發生在彼此身上的事情,或悲歡或離合,都是最美好的。

靈魂伴侶就是創造因緣,互相推動身心進化過程的伙伴。

尚未明白這層關係的人,他們「不知而行」,無意識地執行這份奇妙的任務。有些靈魂伴侶以正面的愛與關懷幫助我們,有些則以恨與迫害從相反的方向幫助我們朝向相同的目的前進。

一對徹底明白彼此屬於靈魂關係的人,他們之間有一種微妙的愛,那是絕對的愛,無論彼此的世俗關係是什麼,總是無條件支持對方,支持到底!他們之間絕對真誠、坦白,沒有不可說的話,沒有不可讓對方知道的事情。不管在世俗層面發生了任何事情,都只會讓他們更邁向「靈魂的永恆合一」。

靈魂伴侶之間,愛與被愛,都是沒有任何條件也沒有義務的。

這是一件很美的事,凡是與宇宙真相契合的都必然美得令人心醉。

領悟「天下之人皆是靈魂伴侶」,就邁入進階境界了。

但我們不以此為足,還要再向更高的顛峰出發。

不只是表面上不相干的人,即使人類以外的生命,在靈魂的根底都與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靈魂關係。

我想要邀請你從更高的觀點來看,你將會看見:「一切眾生都是靈魂伴侶」。

你我是靈魂大海中的一滴水,無端湧起的泡沫使我們以為彼此是孤立的個體。直到無知的泡沫破裂,我們才會發現你我是永恆的靈魂伴侶。

從前,我被愛情沖昏了頭,於是將「妳」──我的情人──當作唯一的靈魂伴侶。 現在我醒來了,我知道,你化身千萬億,無論我行到那裏,你都在我身邊。 昨天我在客廳看書時,看見你是一隻可愛的小白粉蝶,棲息在陽台上。 晚上我散步公園裏,看見你是一株株木棉樹,甚至你還調皮地偽裝成怕羞草、洋紫荊來與我玩捉迷藏。 今天我來到辦公室,看見你是我的同事,在我身前身後打電腦、印報表、聯絡電話。 中午我出外用餐,看見你化身賣麵的婦人,煮出香濃的牛肉麵。 傍晚回家時,我看見你搖身一變,身著筆挺的警察制服,威風凜凜地指揮大馬路上所有來往的車輛。 夜裏我抬頭望天,依然看見你向我眨著眼睛,星光正璨爛啊!

曾經一次,你竟然戴上「仇人」的面具!你狠心冷血出賣我,使我陷入困境。

當年我在寺廟裏被你騙了,我虔誠誦念你的名號,錯以為你住在遙遠的極樂世界。

在我讀大學時,那些教我基督教神學的人也被你欺瞞了,他們想像你坐在雲端的寶座上,用天火焚燒不義之人,讓人子被釘死在骷髏地的十字架上。

其實,你是這麼貼近我,從來沒有一刻遠離我。

拜神、念佛、祈禱、哀告的人找不到你,唯有不尋覓你的人你反而隨侍在側。

哎!靈魂伴侶何曾在遠方呢?

我不再尋覓「妳」的芳蹤,因為你無處不在。

洞悉靈魂伴侶的本質以後,許多事情的深刻意義就顯現了。

天上的神與地下的蟲,彼此是親密的兄弟。

不再仇視我們的敵人,因為敵人也是我們的靈魂伴侶,只是以激烈的手段教導我們學習愛的真諦。"

所以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億億兆兆悠遊在大自然的靈魂伴侶。

珍惜靈魂伴侶,就從身邊的人開始。

p.s. 同時也請各位珍惜食水, 節約能源 !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從生死樹想起

從生死樹想起

千年古剎靈光寺門前有一雙樹木,一枯一榮,枯者歷數百年而不朽,雖枯猶生,生者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人稱“生死樹”,電影生死樹曾在此拍攝取景。 靈光寺始建於唐代,建築面積不大,但靈氣十分,據說十分顯靈,心想事成(如果心想不要太過份的話),因而香客不斷,聞名於海內外。

好奇之故, 找到有關電影資料 -

片名:生死樹
上映:1984年
地區:中國大陸
顏色:彩色
類型:劇情片

主創人員
導演:鄭會立
編劇:郭文立

演員名單
沙景昌飾豐源
劉倩義飾秀嬌
林乃忠飾九叔
潘予飾三伯婆

故事梗概
30年代末,廣東客家陰那山區,賣身為婢的張秀嬌與砍柴郎陳豐源一見鍾情,相愛篤深。 但豐源無錢贖出秀嬌,倆人只得偷偷相好。日久天長,豐源為了心上人不受封建習俗的摧殘,情願賣身到南洋做苦工,用賣身錢贖出秀嬌,倆人明媒正娶結成夫妻。 然而這是豐源瞞著秀嬌做的,新婚第二天,豐源不得不悄悄離家,隨水客九叔飄洋過海去南洋。豐源走後,秀嬌忍受著巨大的悲痛,含辛茹苦,撫養著女兒嬌妹,日夜思念著豐源。

五年後,秀嬌得知丈夫在國外受傷病倒,她決定把女兒託付伯婆,跨海尋夫。她風雨兼程趕到潮州,不料又碰上日本侵略東南亞,戰爭爆發,不能出國,危難中,強盜又把秀嬌的錢搶走,並把她打昏在地。幸得潮劇班丑角仗義疏財,把秀嬌救出,她才得以返回家鄉。 秀嬌離家後,一場瘟疫襲擊了客家,伯婆被迫將嬌妹送到他鄉做了童養媳。悲痛欲絕的秀嬌,又連夜去尋找女兒,終於積勞成疾,含怨死去。

解放後,豐源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找到了未見過面的女兒,父女相聚、互訴衷腸。他倆來到秀嬌的墓地,告慰了九泉之下的親人。最後,豐源決心留在祖國與女兒共度晚年。

從生死樹到電影生死樹, 不禁想起"生死相許"有關的詞 -

摸魚兒─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韆鞦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是的, 人生總有一死, 任何人一生即使只有一個伴侶, 也會有一次"失戀" - 當其中一位去世的時候。

p.s. 按西方傳統, 一對新人由結婚 1週年到 60週年,所代表的物質的硬度會越來越高,表示了婚姻越趨穩固, 也象徵愛情越久越堅固﹗

結婚 1週年→紙婚
結婚 2週年→布婚;棉布婚
結婚 3週年→羊布婚;皮婚
結婚 4週年→絲婚
結婚 5週年→木婚
結婚 6週年→鐵婚
結婚 7週年→銅婚;毛婚
結婚 8週年→電器婚
結婚 9週年→陶器婚
結婚10週年→錫婚
結婚11週年→鋼婚
結婚12週年→麻婚
結婚13週年→花邊婚
結婚14週年→象牙婚
結婚15週年→水晶婚
結婚20週年→瓷婚
結婚25週年→銀婚
結婚30週年→珍珠婚
結婚35週年→珊瑚;碧玉婚
結婚40週年→紅寶石婚
結婚45週年→藍寶石婚
結婚50週年→金婚
結婚55週年→翠婚
結婚60週年→鑽石婚
結婚75週年→白金鑽婚

其實還有一個幾特別和難得的結婚八十週年「橡樹婚」(OAK)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英國百歲人瑞法蘭克.米爾福與九十九歲的愛妻阿妮塔今年將歡度結婚八十週年的「橡樹婚」紀念日,連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都親自致函道賀。

兩人加起來199歲

米爾福夫婦表示,維持婚姻長長久久的秘密,就是所有爭執都必須在每晚上床前解決,不要含怒到日落,入睡前還要親吻和擁抱對方。阿妮塔說,這是他們維持美滿婚姻生活的金科玉律,現在的夫妻無法白頭偕老,原因就是沒有在另一半身上投入足夠時間,她建議年輕夫妻每天都該花點時間製造一點浪漫。法蘭克則說,贏得愛妻芳心需要老式的騎士精神,而且絕不能降低標準,他跟阿妮塔到現在做什麼事都還是膩在一起。法蘭克與阿妮塔結識於一九二六年,兩年後結婚,一直住在家鄉普利矛斯,他們育有一子一女,現在共有五名孫子女和七名曾孫。米爾福夫婦的婚齡與兩年前創下英國最長婚齡的艾羅史密斯夫婦同為八十年,艾羅史密斯太太在結婚八十週年後半個月去世。根據金氏世界紀錄記載,英國史上婚齡最長的夫婦,應為住在南威爾斯的摩根夫婦,他們共度了八十一年又兩百六十天,直到摩根太太於一八九一年去世為止。

台灣紀錄 結婚83年

台灣的婚齡紀錄則是台南縣佳里鎮一○四歲人瑞甘謨與一百歲的妻子甘林占,結婚長達八十三年。一直到前年農曆閏七月初,先生甘謨高壽辭世,才結束兩人相伴日子。

再按: 有關騎士精神, 可參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2462.htm 在此不再做文抄公了!!!
當中所提到的騎士的八大美德: 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 , 精神, 公正 - 就是一種信仰,是人們戰勝一切醜惡的利劍,也是男人的一種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