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四時養生之秋季篇 - 七,八,九月

四時養生之秋季篇 - 七,八,九月

立秋

大暑過後,夏去秋來,時序到了立秋。表示酷熱難熬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了。節候語: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天氣放晴,必定可以風調雨順過日子,農事不至有旱澇之憂,可以坐待豐收。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日如果聞雷,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是六月立秋,五穀不熟必至歉收。那是因為農曆有閏月的關係,立秋可在六月或七月。 「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立秋前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起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發生乾旱。

夏季風仍處於鼎盛時期,大部分地區熱量充足,雨量豐沛,農作物處於旺盛生長期。下半月夏季風開始減少,北方偏北地區氣溫開始下降,降水減少。長江中下流一帶及以南地區月平均氣溫在 27~30°C之間,仍可出現赤日炎炎似火燒的酷熱天氣。這時,華南地區晚稻進入插秧大忙季節,江南地區進入返青拔節期。江淮、江漢及西南地區一季稻為開花期。東北一季稻進入灌漿乳熟期。華北、江淮、江漢、江南、新疆地區棉花進入開花、裂鈴期。華北、東北、西北、江淮、江漢、西南等地春玉米已進入灌漿乳熟期,華北等地夏玉米抽雄開花。東北地區大豆開花結莢。西北、東北、內蒙古河套地區春小麥進入成熟收穫期。

立秋期間,氣候將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應特別注意「養護收藏」保養原則,調養秋燥症狀、預防小感冒,也要注意情緒放鬆、小心憂鬱。

處暑

太陽過黃經 150°,天道行西南偏西方。秋季已到,夏天的暑氣漸漸將要消除了。但在此時晴天的下午,也可視為夏的迴光反照,陽曆八月二十三日前後開始,暑氣漸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氣溫漸降,雨量漸少。暑始退,伏戊而潛處,但炎熱仍不亞於暑夏,故名為處暑。農諺:【處暑夢卜白露菜。】 【秋老虎,毒如虎。】 「處暑十八盆,天氣自然涼。」這是我國長江流域居民流行的諺語。這時天氣還是炎熱,必須經過十八天到了白露,也就是十八盆冷水洗過之後,天氣才會轉涼。

秋 老 虎 季 節 , 茶 飲 以 滋 補 潤 肺 、 退 火 為 主 , 喝 沙 參 、 薄 荷 等 可 滋 陰 養 氣 的 茶 飲 , 降 低 燥 熱 天 氣 引 起 的 不 適 。 田 宜 民 醫 師 提 醒 , 早 秋 的 天 氣 , 因 氣 溫 仍 高 、 較 乾 燥 , 會 有 口 乾 、 喉 嚨 痛 等 症 狀 , 可 喝 茶 飲 做 為 日 常 保 養 緩 解 不 適 , 提 醒 茶 飲 有 些 較 寒 , 如 有 痛 經 、 腹 瀉 者 選 百 合 、 銀 耳 等 較 溫 潤 的 茶 飲 , 且 1 天 最 多 喝 500 c.c. 為 限 。

白露

太陽過黃經 165°,天道行西偏西南方。這是由炎夏進入秋涼的一個節氣,此時地面上物體,在夜間因熱的輻射,冷卻迅速,當溫度達空氣之露點下時,則與之接觸之熱氣亦冷卻,使空氣中所含水蒸氣成為過飽和狀態,於是部分凝結為水滴而附著地面的花草樹葉上,一顆顆白晶瑩的水珠,我們就稱它為白露。節候語: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露過後天氣已經轉涼,人們不要再赤身露體,尤其早晚氣溫下降,如果仍然赤膊的話,就容易著涼生病,這些諺語說出了夏秋交替時節的保身之道。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是我國華北地區的農諺,這話很明確決定該地區播種的時日,易地自有遲早之別,也可見一般農民十分重視節氣。

自然界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踏入秋天這個季節,身體的陽氣開始收斂,陰氣漸長,到了冬天儲藏足夠的營養,準備來年有更旺盛的生長。燥為秋天的主氣,秋屬金,五臟中肺亦屬金,故秋燥容易襲肺而出現乾咳、喉乾及大便乾等,所以飲食上應注意清潤肺燥。

秋分

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一樣。這時候秋天剛過一半,所以叫做秋分。「秋分」的意思有兩個:一是太陽到達黃徑 180度,把一天 24小時晝夜均分,各 12小時;二是按中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 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節候語: 「秋分只怕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我們從此節諺可以看出民間對這氣候與收成的測定,是如何的肯定。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這是形容秋天雨愈下天氣就會愈冷。

香港天氣漸轉清涼,間中轉吹乾燥的東北風,皮膚容易乾燥痕癢及受風著涼。「有諸內而形諸外」,人體內部若有疾病,一定反映在人身外表上。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皮膚問題與肺臟關係最為密切,如果體內肺氣陰兩虛夾外風,便容易引致皮膚失養、腠理(肌肉的紋理)疏鬆;相反,肺氣陰充足則皮毛強壯健康,不易受燥邪侵襲。

少吃燥熱 免傷肺津
「潤膚」之道是少吃燥熱之品,免傷肺津,反之要吃些滋陰潤肺食品,如芝麻、豆漿、雪耳及蜂蜜,如能配合塗搽合適的護膚霜會更佳。除日常適時增減衣物外,亦可服用益氣補肺之品,以增強皮膚的保衛能力,如南瓜、白粥、雞肉及中藥的白朮、淮山、五爪龍等。

寒露

此時已到了深秋的季節,天氣變冷,人們如果在早晚接觸著霧氣及露水,必感寒意沁心,故曰寒露。節候語: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裡種麥要當心。」這是兩句節氣農事歌諺,按照節氣行事並要當心節候的突變。 「十月熱」「秋後熱」或說「秋老虎」。在亞熱帶氣候的台灣,此時偶有出現特殊的氣候,所謂「十月熱」就是「秋後熱」或「秋老虎」。這是秋後反熱的氣候,有時是颱風過後的短暫熱氣,也可說是秋天最好陽光---小陽春。

寒露節氣表示了氣候漸轉冷的意思,此時北方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寒露以後,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此時最易流行的疾病,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底於15度時,上呼吸道抗病力則下降。此時哮喘會越來越重、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易引起咽痛,痔痛患者也較先加重。對於老人來說,很多疾病的發生會危及老年人的生命,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病高危險人群,或是有病史的患者,要從寒露節氣開始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防寒保暖,氣溫降到0度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好,又要柔軟宽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 合理調節飲食起居,應當多吃一些熱量高和營養豐富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製品,

3) 少吃油膩食物,禁菸酒,並應保持大便通暢。

4)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5) 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6) 上洗手間時,應改蹲式為坐式,大便時間不能太長,適當控制時間。

7) 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放未然。

節錄自:二十四節氣養生經

霜降

氣溫降至露點,地面上結露,天空中生雲,如果露點在攝氏零度以下,則地面上結霜,所謂「露結為霜」。此時因為太陽偏向南半球,北半球氣候變冷,不時就有結霜現象,故曰霜降。節候語: 「霜前冷、雪後寒。」降霜之前,天氣必定甚冷;降雪之後,天氣亦必甚冷。 「處暑高梁,白露穀,霜降到了拔蘿蔔。」這是山東省收成按照節氣的一句農諺。

七十二候中關於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獸”,是說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二候草木黃落”,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虫咸俯”,准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此時節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人類也應該把“秋凍”放在一邊,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准備了。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蘿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於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霜葉紅於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非常壯觀。

p.s. 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