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緬懷先烈 / 九三閱兵 / 戰時炸彈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追忆革命先驱,弘扬英烈精神。浩然英雄气,激荡天地间。向烈士致敬!向英雄致敬!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提出“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北京建立“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为纪念碑奠基。此后开始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和雕塑家刘开渠主持确定最终方案。1952年8月1日开工,到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規定每年9月30日,即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日為烈士紀念日,並且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剛過去的九三閱兵, 有一幕是 80 面抗戰英模部隊榮譽旗幟組成戰旗方隊, 承載著歷史榮光浩蕩而來, 它們來自這些英雄部隊,其中有一支“楊靖宇支隊” CCTV 給了至少20秒特寫 ~
陸軍第83集團軍“楊靖宇支隊”前身是由楊靖宇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是東北抗日聯軍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他率部輾轉白山黑水,廣泛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牽制數十萬日軍,為後續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1940年2月,楊靖宇帶領抗聯部隊,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同數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戰至一人一槍,直至壯烈犧牲,年僅35歲。日本侵略者殘忍地將楊靖宇斷頭剖腹,見他的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 後來,為了紀念楊靖宇,在楊靖宇犧牲地吉林省通化市建起了烈士陵園,吉林省和通化市的領導及楊靖宇的幾十位老戰友參加了公祭公葬大會。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都送了花圈﹔朱德元帥親筆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當日有不少人注意到閱兵車牌號是1945是空着的... 「 1945並非空車,而是滿載英烈忠魂,代表為抗戰犧牲的3,500萬軍民;空置的麥克風隱喻先烈未能親歷盛世,今日中國代其檢閱復興成就。」今天的中國, 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得來的。 我們再也不會在戰爭中讓敵人踏進我們的國土!致敬抗戰先烈,這盛世,他們一定看得到!
內媒報道,湖南桑植102歲抗戰老兵彭長竹,在醫院ICU看完閱兵儀式後,當晚9點半安詳離世。 事件引起網民關注,不少人都稱,「英雄歸隊了」、「爺爺去另一個世界跟老戰友匯報盛況了。」
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 ~
“刘老庒连”,前身为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4连。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该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日寇展开激战。全连82名勇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機關、主力部隊和群眾轉移,英勇頑強地抗擊日軍,直到打光子彈后舍身跳崖,或英勇就義,或身負重傷,他們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敬仰和愛戴。
1937年,于德元在淞沪会战中,一口气砍翻13名日军,因此获得了“刀神”的荣誉,晚年接受采访,被问到为何会高寿时,他仰天大笑道:“长寿源于当年杀敌多,积的福报自然就多!”
由于梅种村伪保长王瑞杰的告密,驻扎在雷鸣据点的日伪军100多人由王带路,于傍晚偷偷摸进梅种村,他们布置10余人守于村前,重兵埋伏在村后。周春雷当晚派出驳壳班执行其他任务去了,家里只剩许如梅、周春雷、交通员梁安利和雷鸣乡乡长王琼民4人。半夜时分,伏于村前的日伪军“呯!呯!呯!”一连串枪声把她们从梦中惊醒。许如梅她们赶紧往村后边打边撤。撤到村后的坡田坎时,他们遭到埋伏在那里的敌人机枪手猛烈扫射,周春雷当场中弹牺牲,梁安利被活抓,许如梅中弹潜回村里,唯独王琼民脱险。许如梅肩部负伤,敌人跟着地上的血迹追踪,在村里的一间小草房里,许如梅不幸落敌魔掌。敌人把她绑在一棵大树上,严刑拷打,逼她供出我党组织。 她毫不畏惧,斩钉截铁地说:“不知道,要杀就杀!” 气急败坏的日伪军敌人将她的衣服剥光,放纵军犬在她身上狂咬乱撕 ... 继而用木棍捅入她的下体,鲜血直流,不省人事。最后,惨遭杀害。敌人砍下许如梅的头颅,与周春雷同志的头一起挂于村头示众。牺牲时的许如梅年仅24岁....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出生於雲南平彝(今富源縣)。 1918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炮兵科。 后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旅長、副師長。 他先后參加了淞滬會戰、三次長沙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戰役、衡陽戰役,因其身先士卒,指揮有方,屢立戰功,在軍中被譽為“硬仗將軍”。
一個名叫張全勝的9歲娃娃兵,在松山戰役中被日軍俘虜。日軍殺害他時問他想怎麼死,他大義凜然地回答:「我已經死了,可是中國永存!」日軍倖存者回憶當時的情景,感慨道:「孩子雖小,但眼神堅毅,其不屈的英雄氣概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
銀金花(1912年生)河南人,自幼習武,日軍侵華期間,家鄉被炸,她輾轉參軍,參加過長沙會戰,在一次戰鬥中肉搏連殺七名日軍,曾被子彈擊中留有多處傷痕。戰後隨丈夫定居湖南,晚年喪子後由族人照料,靠務農和協助鄰里維生,享受政府的低保和百歲補助。2024年去世。
1993年,一97岁老人因交不起房租被告上法庭,他当庭落泪:我曾杀了10万日军。此言一出,全场震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虎将薛岳。毛主席曾说,薛岳是蒋介石手下不可多得的猛将,但凡稍微重用他一下,都不会输得那么惨……
林旺(? —2003年2月26日),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緬甸為日軍服役的工作象以及亞洲象,1945年緬甸戰役被國民革命軍孫立人部隊得到,與其他大象輾轉到廣州,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至臺灣,1954年安養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成爲臺北市民中最受歡迎的動物之一。
白求恩帶著先進的醫療技術來到中國,組織醫療隊,創辦了移動手術醫院,並將其經驗傳授給當地醫務人員。 他還為許多普通百姓進行了手術。在1939年,白求恩在救治傷員時手指被感染,明知病情危急,仍堅持在最後的幾天內完成了13台手術,直到生命終結。
據統計,飛虎隊援華作戰期間,2000餘名美籍飛虎隊隊員在戰鬥中犧牲,200多名遇險隊員被中國民眾營救,而許多中國人在營救過程中獻出了生命 ~ 是二戰時中美兩國最動人的戰爭溫情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侵略軍在天津發動「七二八事變」,把南開學校作為首先攻擊的目標。7月29日,日本侵略軍向中外記者宣布,要轟炸南開大學,理由是那裡為抗日基地。他們不顧反對,悍然派出飛機,對南開學校輪番轟炸……建築物變成廢墟……
1932年,日军进犯淞沪。炮火中,东方图书馆中几十万册孤本善本古籍全部毁于一旦,设于图书馆内的编译所同时被毁。除移藏在银行保险库中的574种约5000余册善本精品得以幸免外,其余包括大量善本在内的约46.3万余册图书均化为灰烬……
一二八戰役期間,当时一位日军司令说:“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以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真的狼子野心,文化上消滅中國……
1938年的抗日战场上一位桂系将军把132名投降的日军 (這些日军曾參與南京十大屠殺) 扒光衣服,砍掉脑袋,并把他们的头颅和残躯扔到寺庙外的空地上。增援部队几天后赶到,发现这132具一丝不挂、丢了脑袋的日军, 忍不住感慨道:“从未见过这么狠的中国军队!” ~ 这支军队的指挥官便是莫德宏将军。
滇缅公路,这是一方曾被遗忘的丛林战场,曾经书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缅、印、英、美等国付出鲜血与泪水的悲壮故事。它由云南出发到达缅甸,与当时的缅甸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仰光港。矢志于为湮灭的历史拂去尘土,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一段歷史
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後佔領齊齊哈爾市,除了表面上的軍團駐紮外,還有一支隱密部隊,也就是代號516部隊的陸軍化學研究所,駐紮在齊齊哈爾市東郊八里崗,即現在齊齊哈爾市鐵峰區曙光大街南段。516部隊的成員大約有250多人,成立之初主要以研究化學戰、化學、醫學、獸醫學和氣象為主,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加上日軍侵華規模擴大,研究重心就轉向化學戰。據網上資料暫時未有相關博物館陳列館展示介紹這些罪證……
七七事变后,赵登禹率部坚守北平城外的南苑,面对日军狂轰滥炸,损失惨重仍誓死坚守阵地。1937年7月28日,他奉命率部后撤时遭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
“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 ~ 張自忠(1891~1940)
鄧珍在抗日時期,駐守西貢井欄樹一帶並擔任情報員組長,手下有36位組員,危急關頭時曾把情報紙條放進陰道,才能逃過日軍搜 查,順利拯救同胞及軍人。同類故事還有很多可以發掘……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战士林珍,8岁时加入游击队,成为一名“小鬼通讯员”。如今,90岁的林珍在历史遗迹与校园间奔走宣讲,成为讲述抗战故事的“火炬手”
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奥弗里在《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中直言:二战真正起点并非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而是1931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是全球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一环!
9月中 (9月18日前後) 居住地區附近發現戰時炸彈 ! 查悉是美軍空投炸彈屬「AN-M65」型,重1000磅,內藏500磅高能量炸藥(TNT)由於炸彈有多年歷史,炸藥穩定性可能有變,據悉警方「以唔郁佢為大原則」或用工具切開炸彈……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單存在書本上,是切身感覺到的!
濱海街發現二戰美軍空投炸彈 AN-M65 航空炸彈 ,據悉今晚11點前18座商住大廈 6,000 居民必須要離開,當區區議員和關愛隊正協助疏散到安全地方, 有關炸彈資料以如下:
用途:二戰期間由美國陸軍航空隊和美國海軍使用,用於打擊地面目標和結構性目標,例如橋梁和強化掩體。
重量:1,000 磅(約450 公斤)的通用炸彈。
特點: 作為一枚自由落體炸彈,其用途為反人員或摧毀地面及地下基礎設施。
據《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記錄,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共派了471架飛機、投了150噸炸彈攻擊香港。有一天更投下649枚炸彈,攻擊軍艦錨地、啟德機場、太古船塢、黃埔船塢、油庫、維港船舶及一些港口設施等。這是香港二戰爭期間承受過最大規模的轟炸。
借用此作結 : "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 ~ 馬太褔音10:26
另外也要謝謝張純如先生 (1968~2004)她以筆為劍憑一己之力讓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殺 (The Rape of Nanking)...
南無阿彌陀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