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典故「范仲淹賣字」的寓意


《呂祖靈籤》第九十七籤提到的「范仲淹賣字」,即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年少事蹟。很多人知道他位極人臣,才高八斗,卻少有聽到他年少貧困及苦讀成才的故事。今概述如下:

范仲淹出生後一年,父親便離世,與母親謝氏成為孤兒寡母,貧苦無依。及後母親謝氏改嫁蘇州推官朱文翰,范仲淹遂改名叫朱說。朱是山東長山縣人,范仲淹四歲便隨家人往長山縣讀書。成年後,他獨自往河南的應天府書院,投師戚同文門下。後來到長白山醴泉寺寄住,每天只煮一鍋粥,凝結後用刀畫為四塊,早晚取食二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即「斷虀畫粥」的典故。相傳在最窮困時,范仲淹更需要上街賣字寫畫,但也是僅堪糊口。苦讀數年後,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登進士第,後來更官至參知政事。

范仲淹勤政愛民,曾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名句,其義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另一個寓意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這和他早年苦志勤學有很大關係。人在微時,賣字賣畫亦是靠自己勞力賺得,不必灰心。只要努力裝備自己,不怕艱苦,經過一番磨煉,便如《呂祖靈籤》所言天運回還,就能有所作為。

SOURCES: 蓬瀛仙館<津津樂道>

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孟嘗君被害」的寓意



孟嘗君乃戰國四公子之一,亦是齊國丞相,平日禮賢下士,食客三千。由於孟嘗君的賢能,各國都想重用他,以致差點遇上殺生之禍。《呂祖靈籤》第九十五籤便是關於孟嘗君的故事。今按《戰國策》及《史記》簡述如下:

孟嘗君一次出使秦國,卻遭秦王囚禁;秦王擔心其賢能使齊國壯大,圖謀殺害他。孟嘗君的食客知悉後紛紛前去營救,一個扮狗鑽入秦宮偷狐白裘,使秦王寵妾為其說情;另一個學雞鳴使函谷關關門早開,孟嘗君因此脫難。另外,孟嘗君眾多食客之中有一位叫「馮驩」,他說自己沒有才能,卻仍然得到禮待。一次馮驩奉命到薛邑收租,到步後把欠單燒毀,回報說為孟嘗君買了一件有意義的禮物——「義」。後來,秦國及楚國散佈謠言,誣陷孟嘗君想謀取齊王之位,孟嘗君失勢,只好回到封地薛邑避禍。薛邑老百姓夾道歡迎,孟嘗君深受感動,始知馮驩之遠見。馮驩再往秦國勸秦王重用孟嘗君,並刻意讓齊王聞悉;齊王擔心秦國因此強大,乃召回孟嘗君及「復其相位,而與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戶。」此後孟嘗君拜相數十年間,沒有絲毫禍患。

孟嘗君雖然屢次受害,卻每每轉禍為祥,這是廣積善德之故。不論是對待門下食客,或是封地百姓,他都保有善心,因此民心誠服,遇到困難總得人挺身而出助其解困。今日我們以「貴人」身分助人,他日別人也會成為我們的「貴人」。

SOURCES: 蓬瀛仙館<津津樂道>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土地公土地婆


土地公管的是一方水土,保佑的是一方百姓,所以供奉土地公的土地廟遍佈中國的鄉鎮。儘管供奉土地公的土地廟已經不如古時候多了,但因為神話電視劇的關係,大家對於土地公也並不陌生。劇中的土地公,常常手拄一根拐杖,慈美善目,白髮蒼蒼。那你知道土地公是為何成為一方神靈,他的前身是誰嗎?

土地公又稱為「福德正神」,如關二爺一樣,土地公也是由人轉為神靈的。兩者不同的是,關二爺是經過幾代皇帝封的,而土地爺則純粹是民間百姓自發供奉封神的。土地公的前身,是一位官員,名叫張德福。張德福自幼聰慧,長大之後學識不凡,入了朝廷當官。張德福官至總稅官一類的職務,為官清廉公正,憐愛百姓,做了不少對百姓有利的好事。為善積德,張德福活了102歲才去世。

據說他去世之後,屍體停留三天仍然面容不改宛如生時,大家都覺得十分驚異。有一家貧窮農戶,用四塊石頭圍了一個石屋供奉他,不久竟然轉貧為富。周圍的人知道了,都紛紛供奉張德福。更有商人出巨資為其修建廟宇,塑造金身。時間長了,也就有了土地廟和土地公。

土地公雖然常常一人出現,但實際上他也有配偶,便是土地婆。至於為何土地婆出鏡率比較少,大概是她過於耿直的關係。

據說土地公被玉皇大帝下派凡間的時候,玉皇大帝曾問土地公有什麼願望。土地公說:「希望百姓生活富足,人人安康,衣食無憂。」土地婆聽了之後卻說:「如果大家都富足了,誰還願意做辛苦的工作呢?這麼長此以往,不能更好的進行社會分工,遲早會出問題。」土地公覺得土地婆說的有理,認可了土地婆的說法。

還有說土地公下凡之後,見着人們生老病死,親人們因為死者的離世而傷心哭嚎。土地公聽了不忍心,於是就想要復活這些已死之人。不過這事兒後來被土地婆阻止了。土地婆說生老病死,人間輪迴是天理大道,不可以隨便更改。如果人一死就被復活,大家都長生不老,那麼人越來越多,將來恐怕只能人吃人了。土地公聽了土地婆的勸告,於是就放棄了這個打算。因為這些事兒,土地婆在古代百姓心中形象大減,甚至有人說土地婆是「惡婆」。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室,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而在台灣地區,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的道理,所以相信土地神是有賜財的能力。商家會在舊曆的每月初二日、十六日祭拜土地公,稱之為「作牙」(舊曆十二月十六日即為「尾牙」)。

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

「蒙正撈齋」的寓意



蒙正,即北宋初年的宰相呂蒙正,他與劉月娥的戀愛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當中最普及的版本是元代王實甫著的《呂蒙正風雪破窯記》。「撈齋」即是「趕齋」,指古代佛寺布齋時前去討食。《呂祖靈籤》第九十四籤提到的「蒙正撈齋」,便是講述呂蒙正貧窮落難時的故事。

呂蒙正與友人寇準年青時皆貧困,同在破窯中寒窗苦讀。某天洛陽富翁劉仲實之女月娥拋繡球招親,碰巧落在呂蒙正懷中。劉仲實想用錢打發蒙正離開,但月娥甘願下嫁蒙正並同居於破窯之內。蒙正生活拮据,每天聽到白馬寺鐘聲便去趕齋,後來寺院突然改為「飯後鳴鐘」,令蒙正不能討吃。寺中長老當面向他說:「你為孔子門徒,你有滿腹文章,你若應過舉呵,得一官半職,不強似在寺中趕齋?既為男子漢,不識面皮羞。回去!」蒙正大受刺激。寇準知悉後,鼓勵蒙正與他一起赴考。十年後,蒙正終於狀元及第,獲派縣令,得以重回昔日之破窯與妻子團圓。夫妻再進白馬寺,寇準告知蒙正,當年寺院「飯後鳴鐘」是受到劉仲實之吩咐,故意激勵他上進。蒙正恍然大悟,於是翁婿父女遂相和好。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命途不順時總是百事磨,如能像呂蒙正一樣發奮圖強,縱然是十年苦讀,時機一到必有所成。籤文勸曰:「縱有不祥,還宜陰騭。」人有順逆是正常的,若能堅持修身行善,上天必定默默護佑。歷史上的呂蒙正三度拜相,或許與他年輕時受盡人間冷暖,成功後懂得勤儉愛民有關!

SOURCES: 蓬瀛仙館<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