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典故「孫真人行醫」


《呂祖靈籤》第二十九籤「孫真人行醫」,所指的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真人。

籤文提到的猴、兔、龍、虎等用字或另有寓意,但亦反映出孫真人與動物深有因緣。現時道觀供奉的孫真人聖像多是左手執青龍,右手執銀針,並安坐在黑虎上,當中涉及了三個典故,概述如下:

據南唐沈汾《續仙傳》載,孫真人曾以衣物贖回一條受傷出血的小蛇,並將其救活。原來這條小蛇是涇陽水府龍王的兒子,因為得真人拯救一命而邀請他一同前往龍宮。龍王欲賜贈金珠寶物,真人堅決推辭。最後,龍王贈與三十條龍宮藥方,表示可以濟世救人,果然藥方皆有神效。孫真人後來著成了《千金方》三十卷,龍宮藥方也分散在其中。

又有一次,一隻猛虎吃掉了孫真人的毛驢,卻遭驢骨卡住了喉嚨,於是嗚咽著向真人求救。孫真人不忍見其難受,要老虎承諾不再傷生害命後就救了牠。老虎心中感恩,從此協助真人守護杏林,充當真人坐騎,載他去採藥和看病。

還有一次,孫真人遇到送葬隊伍,卻見棺木中滴著鮮血,於是請求開棺,以銀針救活棺木內難產而「死」去的孕婦,孕婦並順利誕下男嬰。後世稱譽孫真人為「千古藥王」。

孫真人行醫最重視醫德,在《千金方》的序言以「大醫精誠」為題,「精」是指醫術,「誠」是指醫德。又云:「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所以孫真人成為「藥王」不單是醫術,更重要是大慈悲心!他的著作《福壽論》,便強調了壽命長短與自身德行的關係,即「以德養壽」,而真人亦享壽百歲才羽化。

SOURCES: 蓬瀛仙館<津津樂道>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四十以後才適合看《金瓶梅》


中國古代的文學形式從詩經到諸子百家、再到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總的趨勢是從專屬於貴族階層的陽春白雪逐漸向普羅大眾的下里巴人延伸擴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學的語言順應歷史的潮流越來越趨於白話化,文學的內容也從簡單的情感抒發演變為無所不容的宏大敘事。

小說之名來源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即以瑣屑之言追求美好的名聲之意。從先秦寓言到六朝志怪書,再到唐之傳奇、宋之話本、元之講史,小說到了明代終於發育成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明末,馮夢龍提出了「四大奇書」之說。

明代四大奇書是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這四部小說基本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四大類型: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半文半白)。歷史演義類後來有《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說岳全傳》等等,但是影響力和成就沒有能超過《三國演義》的。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白話章回體小說。英雄傳奇類後來有《包公案》、《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等等,但是影響力和成就沒有能超過《水滸傳》的。

《西遊記》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神魔小說後來有《封神演義》、《綠野仙蹤》、《濟公全傳》等等,但是影響力和成就沒有能超過《西遊記》的。

在《金瓶梅》之前,《三國》也好、《水滸》《西遊》也罷,都是在民間傳說或宋元話本的基礎上整理潤飾而成的。《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由個人獨立創作完成的長篇世情小說,也是第一部打破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才子佳人等舊小說框架,着重描寫市井平民日常生活的劃時代巨著。而自《金瓶梅》後,「世情小說」逐漸成為後世文學最主流的創作方向。僅以此開創性的藝術成就,就足以使《金瓶梅》躋身於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最偉大的作品之列!

《金瓶梅》的不幸之處在於——後來的世情小說除了有《三言二拍》、《醒世姻緣傳》之外,還有《紅樓夢》!明代四大奇書中成就最高的《金瓶梅》,因為《紅樓夢》的出現而失去了「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的地位......

中國的各大名著在歷史上不乏有淪為「禁書」的遭遇,其中被禁時間最長、禁絕最為徹底的無疑是《金瓶梅》。其理由冠冕堂皇:書里有大量的色情描寫,屬於「淫書」。但事實上,有學者統計:《金瓶梅》全書八十餘萬字,其中涉及色情描寫的約二萬字左右;嶽麓書社1995年出版的《金瓶梅詞話校注》,全書刪節僅四千字。由此可見,因為這些佔比極少的文字而徹底否定其餘八十萬字的內容,實在過於牽強。

魯迅先生評價《金瓶梅》:「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刻露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又為作者辯護:「然亦時涉隱曲,猥黷者多。後或略其他文,專注此點,因予惡諡,謂之『淫書』,而在當時,實亦時尚。」——「時尚」的意思是:《金瓶梅》誕生於穢書迭出、春畫盛行的明代中晚期,作者的色情描寫只是符合了當時的社會潮流,同時也是刻畫人物的必然手段之一。

鄭振鐸在1933年評論:「《金瓶梅》是一部第一流的小說,其偉大似更過於《水滸》,《西遊》、《三國》更不足和它相提並論。在《金瓶梅》里所反映的是一個真實的中國的社會。這社會到了現在,似還不曾成為過去。要在文學裏看出中國社會的潛伏的黑暗面來,《金瓶梅》是一部最可靠的研究資料。」「表現真實的中國社會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說了。」

明史專家吳晗也在1930年代就撰文指出:《金瓶梅》反映了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等,是一部明末社會史,是研究明代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

毛澤東先後五次評論《金瓶梅》,指出「《金瓶梅》反映了當時的經濟情況,是《紅樓夢》的老祖宗,不可不看。」稱《金瓶梅》是一部只揭露黑暗、不給人希望的譴責小說,又批評《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在充分肯定了《金瓶梅》的文學價值與社會學價值後,毛澤東親自拍板對《金瓶梅》在全國小範圍解禁。

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素以《金瓶梅》和《紅樓夢》最為熱門,形成了經久不衰的「金學」和「紅學」。《金瓶梅》的價值在文化界無疑早就得到了相當廣泛的認同,然而在民間,因為《金瓶梅》「淫書」的惡諡、也因為港台影視作品對其色情成分的過分渲染,不明真相的群眾往往帶着有色眼鏡來看待它,一聽人提起《金瓶梅》,立馬露出會心的「你懂的」式樣的微笑,這實在是對這部偉大作品的不了解、不尊重。不讀《金瓶梅》,亦是讀者自身無法彌補的遺憾和損失。

金聖嘆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話說得實在沒什麼道理,以年齡段來區分適合讀什麼書、不適合讀什麼書顯然並不科學。但是對於自誕生以來就一直處於爭議漩渦的《金瓶梅》來說,可能四十以後再看它才是剛剛好。正如格非所說:「《金瓶梅》是這樣一部作品,它等着讀者成長,只有你成熟了,才能跟書里的某些東西完成對話。」

SOURCES: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多大年齡才適合看《金瓶梅》?" (2018-07-08由有田讀史講故事發表于文化 - 每日頭條)


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以德報怨? 你做得到!



修善最難的地方是甚麼?

行善的涵義很廣,一句簡單慰問,一次讓座,以及將全部身家捐出都是行善。凡是按自己良心行事,推廣善念也是修行。不過,路不拾遺、仗義助人、關心問候等等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應有德行,有些人認為自己一生沒殺人、沒偷竊犯案、沒有包二奶、沒犯詐騙案及沒耽酒就是守五戒,以為自己一生行善了。其實,那只是人之基本操守,根本不值一談。那麼,修善之中最難是甚麼呢?

古時一位老人家為了讓三位兒子經歷人世磨練,要求他們出門三個月,然後回家報告一件最有意義的德行。三個月後大家都準時回來,大兒子沾沾自喜說:「某天有人讓我看管一袋珠寶,我沒有趁他走開時拿取一兩粒寶石,全數歸還給他。」次子接著說:「某天我救了一個失足溺水的小孩,他家人要送我厚禮,我沒有接受。」最後,最小的兒子說:「某天我遇到一個病人昏倒在路邊,我上前一看才發現他是我最痛恨的人,我大半生都被他戲弄呢!但我沒有暗裡害他,反而救醒了他及送他回家。」老人家稱讚道:「你兩位哥哥都是做良心事,但你以德報怨,是最難能可貴的!」

p.s. 做該做的事只是不昧良心,但做到原來不易做到的事,這才彰顯善德的光芒。《道德經》曰:「報怨以德。」主動以善德對待怨恨,不計前嫌,彼此相化無事,冤家債主才會消除,這是修善之中最難的地方。誠然,要無私奉獻、苦己利人等都不容易做到,但寬恕仇敵,甚至愛自己的敵人("love your enemies"),這更彰顯人性的可貴。

SOURCES: 蓬瀛仙館<津津樂道>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由來富貴原是夢,未有神仙不讀書」


由於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上升,原本在七月中舉行的書展2020不得不延期, 加上之前教育當局宣佈提早放暑假, 希望同學是停課不停學, 在家中自學自修; 故與各位分享以下一篇文章 ~

博爾赫斯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天堂是一座巨大圖書館,在這裏的人穿梭其中,享受書中的樂趣。

真是絕妙的想像。

我們中國人的神話里沒有把天堂想像成圖書館的模樣,不過天上也有專門的藏書地,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漂亮的名字叫琅嬛福地。第一個去過這裏的人晉朝的張華。

他有一次在路上遇見一個人,問他你讀過多少書,張華是晉朝的才子,也不謙虛,說:「二十年來新出的書,我可能沒有讀過,二十年之外的書,我已經讀完了。」

這個人很高興與張華聊了起來,此人言談玄遠,不在張華之下,張華很是佩服。

這個人就帶着張華來到一個地方,走到一個大石頭面前,卻顯出一道門,大門打開,這人領着張華進去,這裏宮殿巍峨,居然別有洞天。

進到一個房間,這裏滿架子的書,這人說,這是歷朝的歷史,又到一個地方,這人說這是萬國地方志……如此走了好幾個屋,每個屋都有奇書。

但是有一個特別高大的房間最吸引張華注意,門口貼着封條,還有兩條狗看門。張華就問這是什麼房間,這人說這裏面都是天書啊,全是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紫字等秘籍(基本上都是算卦煉丹的)。這人指着那兩條狗說:「這是龍啊。」(按: 若果我是張華就會說:「你當我傻啊,連狗都不認識?」一笑!)

不過張華就是張華,毫不懷疑,走進這個屋子,果然都是好書啊《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都是黃帝和堯舜禹時代的書)都有,張華十分高興,想要在這裏多住幾天,這人說:「你傻啊,這地怎能長期停留呢。」就讓一個小孩把張華送了出來。

張華問:「這到底是哪兒?」

這人說:「琅嬛福地。」

張華出來,聽得身後砰地一聲,石門關閉。張華回頭看去,就見雜草藤蘿遍佈,石頭長滿苔蘚,似乎就沒有打開過。

張華徘徊良久,拜石而去。

後來張華寫了一本書叫《博物志》,大部分都是他在琅嬛福地抄來的,天帝生氣了,就把這本書給毀了(其實也是版權之爭吧,玉帝說你抄我圖書館裏的東西怎麼不經我允許),現在只留下來一鱗半爪。

這個故事記載在《琅嬛記》,顯然這琅嬛福地就是天庭的圖書館,那個人就是圖書館長。這簡直就是張華版的《桃花源記》啊。 這成了後來許多讀書人的夢想!

明清之際的張岱就曾寫詩說:「琅嬛真福地,南面有書城」,所以他為自己的花園取名為琅嬛福地。

他在《陶庵夢憶》詳細記錄了自己的夢想,他遙奉張華為祖先,希望自己像先祖一樣能進入這樂土看上一看。

那是異族入侵之時,作為讀書人,滄海橫流之際,有個書桌便是這濁世之中的天堂了。

其實早在琅嬛福地之前,讀書人就想像過一個圖書館,在大酉山和小酉山上是當年穆天子藏書的地方。梁元帝蕭繹還曾想去找找,不過幸虧他沒去,否則都得給他最後燒掉。

到了唐朝有個讀書人段成式特別嚮往這個地方,他將自己的書取名為《酉陽雜俎》,向這個傳說中的藏書洞致敬。

這說明神仙的世界也少不了書,難怪這麼多修仙的人都愛讀書。

呂洞賓說:「由來富貴原是夢,未有神仙不讀書。」也就是說沒有神仙是不讀書的。陶弘景煉丹服藥,也不忘讀書,一事不知還深以為恥。

大概神仙的圈子才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不讀書到了天上融不入神仙圈子裏,侯道華修道的時候,手不釋卷,經史都讀,大家很奇怪,他就說天上沒有不讀書的神仙,和呂洞賓所說一致。

明朝的陳繼儒在《筆記》里說,成仙的人當中,陳摶是讀書人,施肩吾也是讀書人(他不光是讀書人,他還是學霸呢,中過狀元),他還收了一個修道的人在青城山一百二十歲的人們見到他,還在讀易經呢。

黃庭堅就對他的孩子們說:「你們得什麼病都不可怕,因為都可以治(有點不科學,有的病現在還治不了呢),只有庸俗是無藥可醫的,縱使神仙不讀書,也是一個俗漢,頑劣的神仙不如一個有才的鬼。」

這話說得真是讓人神情一震,其實讀書也就是其中一種修行 : 修的就是身心,是一個自我提純的過程。

當你境界高遠,恐怕神仙也比不過了。

SOURCES: 每日頭條<未有神仙不讀書——修仙也要苦讀書,神仙不讀書也是一俗漢 (2018.4.22)>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邪淫跟欠債有關 - 念《金剛經》可還債


要知道,健康也是一種財,健康財。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不足,你要做事業,開智慧,都很困難。

中醫講,腎藏志,腎氣不足,往往沒有志氣,做事情畏首畏尾。腎氣的消耗,主要是淫欲消耗為最多。破了精氣神,也可以奪走了身體的寶了。

在六道輪回中還有個真相。如果人的心是光明正大,日月可鑒,就會做人,乃至到天上做神。如果是陰暗的,死後就會做鬼。這個是從光明和陰暗的角度來講,不從福報的角度來講。因為鬼道眾生也有福報很大的鬼,但鬼畢竟是鬼。

古人講少年學儒家,是學儒家的光明正大。這四個字很難得。一個人要修道,光明正大的容易入道。歷史上都有土匪、將軍出家的。

一個人正氣足就邪氣不侵犯,病就比較少。偷偷摸摸,心裡有陰影,反而容易生病。像有個當官的貪污了錢,每天都擔心受怕生病了,後來被抓進去,病就好了。因為這下子可以光明正大了,他反而沒有病。

古人講陰德,人行陰德,哪怕被人冤枉,他仍然是光明正大,這個人就長壽健康。大家都講養生,我看陰德是最好的養生。仁者壽也,有陰德的人,敢面對陰暗的地府,面對閻羅王,無怨無悔,自然不會落入惡道。如果心裡不坦蕩,鬼一來,自己就被抓進去了。

再講一個邪淫的問題。現在社會上的圖片宣傳男女都很暴露,會引起人的邪淫念頭。人腦袋里的意淫消耗能量很大,因為意淫屬於暗耗,慢慢在消耗腎精,而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會意淫?想淫欲念頭,這跟欠債有關。

前輩子如果欠了殺債、情債,乃至欠錢債,目前還不了,怎麼辦?就有一股力量讓人意淫、邪淫。人在意淫發起時,身體內就像火妄動,就消耗人的精氣神。久而久之,身體就不好。精氣神的消耗,人就更陽氣不足,更容易被一股力量鼓動。可以說,現在很多蝸居族很多,就是蝸起來,害怕陽光,不上班,做啃老族的。這其實是欠債,就通過身體來還。

世間人的債一般都互相還,錢債的用感情來還,或者通過身體精氣神消耗來還,感情債用錢來還。總之這三種都是債。有個人當官因為非分太多錢,結果孩子就得了癲癇病,花了很多錢還損了身體,這就是欠債用身體病來還。

要知道,健康也是一種財,健康財。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不足,你要做事業,開智慧,都很困難。中醫講腎藏志,腎氣不足,往往沒有志氣,做事情畏首畏尾。腎氣的消耗主要是淫欲消耗為最多。破了精氣神,也可以奪走了身體的寶了。

現在年輕人犯意淫的特別多,跟媒體、電視的影響有關。可見我們這一代人的福報明顯不足。在毛澤東時代,各個都精神抖擻,很有正氣。這個時代會差一些正氣,福報就不足。沒有正氣就更容易起陰暗的念頭,有偷心,總喜歡付出少,得到多。

你看社會上買股票、彩票、賭博,還有各種宣傳特別多。這裡頭其實都有偷心。一有偷心就是欠債,一欠債就要靠身體精氣神來還,身體就越來越不好。

要學佛,先斷偷心,多念《金剛經》來還給冤親債主就好,很多感應錄講念《金剛經》有戒邪淫的功德。這些冤親債主會影響人的思維,讓人起淫欲而不自拔。所以應該念《金剛經》回向,同時斷除偷心和殺心,因為《金剛經》有超度陰性眾生的功德。

人體有三魂七魄,有些人奇怪的病,醫院檢查不出來的病,治不好的病都是部分的魂已經在陰間受懲罰了。只要部分魂魄在陰間受懲罰,你在陽間就很難保持正念,那一股力量也是很大的。

古人講,三日不讀經面目可憎。三天不念經,身體和鬼神同住,其實不僅是鬼神同住,而且部分的魂魄都跑到陰間去喝陰間的臟東西了。魂魄都臟了,念頭自然就臟,淫欲心、偷心、吃肉喝酒的心就起來了。

人業障重,你靠中藥是治不好的。像有些腎病,腎對應的骨頭病,經常骨折,還有腎虛等,這都屬於邪淫的因果病。你吃補藥反而越容易腎虛。那怎麼辦?保持正念,念《金剛經》。其中還提醒一點,人在大病、大累過後,一定不能夫妻同房。

這類問題印光大師有講過。人在大病剛好時,這時一陽復始,人有些陽氣,就容易起欲念。這時的陽氣是要養身體的,若同房反而容易得大病,甚至會傳染給對方,中醫有這個案例。

所以你想要清心寡慾,卻也不容易。如果業障重,就讓人常起此念頭。比較保險的,念《金剛經》回向給冤親債主還債,來保命。

SOURCES: 網上《金剛經》修學群組, 借分享以廣結善緣

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大器晚成的梁灝



《呂祖靈籤》第二十六籤和《觀音靈籤》第四十七籤提到的主人翁「梁灝」,即是《三字經》裡「若梁灝,八十二。」

梁灝到八十二歲才中狀元,可真是「大器晚成」。不過,這個典故有更深的寓意,因為關乎行善積德,感格神明,才獲此福報,而且恩澤三代。今簡述其事以說明:

梁灝的父親某次行商,入西山時路過一間觀音廟,見頹垣敗瓦,神像衣衫破爛,於是告知廟祝,希望資助重修。廟祝計算所需資金,發現費用甚大,梁父盡取身上銀兩及金飾,但仍差少許。於是再打開行囊,拿出所有新絲布匹,讓廟祝賣掉。廟祝勸梁父三思,恐其盡失家當。梁父堅拒收回,流著淚說:「只要神明有衣穿,其他全部次要。」回家後當晚得一夢,觀音告之:「你今生本無功名,現賜你長壽,子孫亦顯貴!」後得子梁灝,但兒子要晚年才得狀元;其孫亦官至孝廉。梁父後來經商大富,並享高壽,三代同堂,一門三傑,傳為佳話。

力行善舉,必可感應上天,改寫命運。心念一轉向善,便已經可以廣結善緣。若一生都在修行積福,還可以將福德留給後人。

p.s. 雖然功名或要到人生晚年才擁有,但能夠三代歡欣同堂,沒有比家庭幸運更重要。梁灝父親能捨財作布施,修廟重塑神像,所得的福報便是留給後人最好的禮物。

SOURCES: 蓬瀛仙館<津津樂道>

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

典故「叱石成羊」的寓意



作為得道成仙的道教神祇,黃大仙受到世界各地許多華人的崇拜。其「叱石成羊」的事蹟更是家喻戶曉。

東晉葛洪祖師著的《神仙傳》最早記載黃大仙的事蹟,當中「叱石成羊」的典故如下:

黃大仙,俗名黃初平,浙江金華人。十五歲在山上牧羊時,有道士見他善良恭謹,將道術傳授給他,黃初平自此在山上石室修煉。四十多年後,其兄黃初起在市集中得到一位道士指引,帶他往山上尋找弟弟。兩兄弟終於久別重逢,悲喜交集。兄長問:「當年你放牧的羊兒去了哪兒呢?」黃初平回答:「在山的東面。」兩人遂一同前往,只見一堆白石。黃初平突然大聲叱喝:「羊起!」頃刻間,白石變化成數萬頭羊,整個山頭都是羊!兄長知道弟弟已經證道,就請求學習。黃初平表示,真心向道就可以學了。於是兩人一同在山上過活,服食松脂及茯苓,兄長最終亦證道成仙。

「叱石成羊」的道術令黃大仙的兄長從心裡感到敬佩,知道大道之玄妙非世間的智慧可明瞭;亦令兄長明白世間種種的虛幻不實,壽命將盡便化於自然,自然又會孕育生命。

p.s. 也唯有修道,才能掌握永恆的奧秘,超脫變幻無常。

SOURCES: 蓬瀛仙館<津津樂道>

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晚清壽星李清雲的故事



李清雲(?1677年2月26日-1933年5月6日),又名李慶遠,四川省綦江縣(今重慶市綦江區)人,傳聞中是一名中草藥專家、氣功大師和戰術顧問。他曾聲稱自己生於(1497年),但也有記錄稱他生於(1677年),指李清雲在世256歲。 已獲得證實指李清雲生於1677年,享年256歲。

李清雲終生致力於研究中草藥及長壽秘訣,他曾雲遊甘肅、陝西、西藏、安南、暹羅、滿洲等地,採集人參、靈芝等各種草藥,並靠銷售自己或者別人採集的草藥為業。

1933年5月15日,美國《時代雜誌》(TIME)一篇名為《龜雀狗》(Tortoise-Pigeon-Dog)的文章報導了他的故事和歷史,李清雲留給後人長壽的秘訣:「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坐如龜,行如雀,睡如狗」。

1928年李清雲著作了《長生不老訣》一書。他在書中並未提及年齡,但是自述長壽的關鍵在於氣功健身。李清雲提出用「剛柔相濟,陰陽調和」的方法鍛鍊身體。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一是長期素食;二是內心保持平靜、開朗;三是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

許多人認為,李清雲於1677年2月26日(清康熙十六年)在四川省綦江縣(今重慶市綦江區)出生。據稱他花了整整一輩子的時間採集中草藥和搜集長壽的秘訣。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72歲的李清雲到開縣加入軍隊,成為軍隊的武術老師和戰術顧問。

1927年李清雲受楊森將軍邀請,到四川萬縣作客。楊森被老人的老當益壯和高超的採集中草藥技能深深吸引。他那張著名的肖像就是在這裡拍攝的。回去六年之後,李清雲老人逝世。一些人說他是自然死的,另外一些則說他曾經告訴過朋友,「我已經做完我需要做的事情,我會立刻回家(去世)。」

1933年5月6日李清雲死後,楊森專門派人調查了他的真實年齡和背景,並出版了一份報告。同年,一些四川人在被採訪的時候說在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已經認識李清雲,而且在他們終老的時候,李清雲沒有變得很老。其他人則說李清雲曾經是他們爺爺的朋友。

根據1933年刊登在《時代》雜誌和《紐約時報》的訃聞,李清雲享年256歲,他娶了24位妻子,養育了180位子女,超過11代,李清雲的婚姻生活的一個版本,他已經埋葬了23個妻子,並與他的第24個妻子住在一起,這位妻子已60歲,即意味著兩人已經相差196歲。但是這種報導很難被證明。17世紀中國的人口統計數據非常不準確,而且也無從查證了,就好像中國歷史上另一個聲稱活了443年的陳俊一樣。

其實, 最大的可能性是當時的軍閥楊森為了取悅剛定都南京的蔣中正,以「長生不老」、壽星相片為證、以盛世人瑞為題,給蔣中正送了一份厚禮。

蔣中正得訊非常開心,立刻要楊森設法護送李神仙進京,「以使中外人士共瞻我國人瑞,並且有以瞭然他的修養攝生之道」。不料李清雲返家後已無疾而終。但是美國媒體和國民黨的關係甚好,美國各大媒體自然爭相報導蔣中正親自呈送的「長壽報告」。因此其真實年齡可信度很低。因為曾有記者先後到開縣、萬州等地圖書館、檔案館以及地方史志編纂部門和民間走訪,並查閱了重慶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的民國人物誌等資料,試圖找尋李慶遠的蛛絲馬跡,最終沒有找到任何記載。

至於陳俊, 有關資料如下~

陳俊(公元881年-1324年),字克明,福建永泰人。《永泰縣誌》中記載,福建永嘉縣山區湯泉村(今永泰縣梧桐鄉湯埕村)人,生於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於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其壽命長達443歲,所以人稱「小彭祖」。

據民國版《永泰縣誌》記載,因為陳俊年紀大,無兒無女,所以由村裡人輪流供養。傳說隨著年紀增大,陳俊肌體逐漸萎縮,身軀變得愈來愈小,「形如小孩」,行動十分不便。人們就用麻竹編制了一個特大的菜籃子,然後把他放在菜籃內,挑到田邊。這樣他們可以一邊幹農活,一邊照顧他。因此,當地流傳著「菜籃公」的故事。陳俊去世後,人們為他雕刻了一尊塑像,然後把遺骨和塑像都放在湯泉廟中。

既然提到彭祖, 也來看看 ~

彭祖(前1237年或前1214年-前1100年),彭姓,名籛,一作翦,又名鏗,或稱籛鏗。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傳說中是南極仙翁的轉世化身。

查彭祖,顓頊的來孫,父親陸終是吳回 (祝融之弟) 的長子,母親是鬼方首領之妹女嬇,因擅長以野雞烹飪雞湯,受帝堯的賞識,受封於大彭,是為大彭氏國(今江蘇徐州),又稱彭鏗,傳說中是彭姓的祖先。自堯帝起,歷夏、商朝,商代時為守藏史,官拜賢大夫,周代時擔任柱下史;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傳說活了八百年,是一位長壽之神。晉葛洪《神仙傳》形容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少好恬靜,不恤世務,不營名譽,不飾車服,唯以養生活身為事。」他的養生之道被後人整理成為《彭祖養性經》、《彭祖攝生養性論》傳世。

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孔子對他推崇備至;莊子、荀子、呂不韋等先秦思想家都有關於彭祖的言論;《史記》等史書也有關於他的記載;道家更把彭祖奉為先驅和奠基人之一,許多道家典籍保存著彭祖養生遺論。晉代醫學家葛洪撰寫的《神仙傳》中還特別為彭祖立傳,當時的君王派人向他求道,他只說:「吾遺腹而生,三歲而失母,遭犬戎之亂,流離西域,百有餘年。加以少枯,失四十九妻,喪五十四子,數遭憂患,和氣折傷,榮衛焦枯,恐不度世。所聞淺薄,不足宣傳。」晚年定居犍為郡武謀(今四川彭山縣東),病故後葬於此,碑撰「商大賢墓」,今四川彭山縣東不遠處有彭祖祠。一說錢鏐曾修建過彭祖墓、彭祖廟等。葛洪在《抱朴子》一書認為八百歲是彭祖出走時的年齡,得道成仙。又《釋滯篇》裡說彭祖為大夫八百年,然後西適流沙。

先秦時期,彭祖在人們心中是一位仙人。到了西漢,劉向《列仙傳》把彭祖列入仙界,並稱為列仙,彭祖逐漸成為神話中的人物。

唐朝人楊炯有《庭菊賦》:「降文皇之命,修彭祖之術,保性和神,此焉終吉。」《太平廣記》寫他:「遺腹而生,三歲而失母,遇犬戎之亂,流離西域,百有餘年。加以少枯,喪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數遭憂患,和氣折傷。」「傳言千歲,色如童子,步行日過五百里,能終歲不食,亦能一日九食」。

有人曾對其壽命作出考據, 有三種說法 ~

1 「彭祖」非指一人說

據《史記·楚世家》載:「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由於「氏」在上古多用作宗族的稱號,因此可推測「彭祖」實際上是以其命名的一氏族。《史記》並記載了個彭姓氏族被封國於大彭等地。另一種說法,所謂彭祖年長八百是指大彭氏國存在的年限,清人孔廣森在注《列子·力命篇》之「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一句時,即發揮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諸國:大彭、豕韋、諸稽。大彭歷事虞夏,於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籛不死也。」就明確說明了這種情況。

2 一勝七說

道教有一種「一勝七」說,認為有德之仙人,其一日之功,相當於凡夫俗子修行七日,所以彭祖活了八百歲,事實上是他從六、七歲開始,日日行善作功德,行善之功相當於常人的800年,真正的彭祖大概只有120歲左右的壽命。

3 小花甲說

有一種說法認為,野史記載的840歲,其實是按「小花甲」的方法來記歲,小花甲計歲法源於「六十太歲」,就是六十個太歲各值日一次的意思,也就是說「六十日為一歲」,這裏的「歲」,相當於六十天,並非現代意義上的一年。所以,彭祖大約是活了137年。

p.s. 我們不用爭論上述各人是否真的那麼長壽, 有關"李慶遠長壽秘訣" 已值得一看 (當然只是參考, 如有問題應諮詢專業中西醫師) ~

1 「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坐如龜,行如雀,睡如狗」這就是李慶遠留給後人長壽的秘訣指引。
2 他始終認為保持一個平靜安寧的心態是長壽所必須的。他的飲食主要以米飯和少量的葡萄酒為主。
3 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一長期素食,二心靜、開朗,三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

SOURCES: 綜合來自不同資料 (每日頭條, 維基百科...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