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談談幾則常見稱謂



陛下 (Majesty)

無論我們看歷史電視劇或電影,只要劇中有皇帝出現,就會聽到群臣們左一個“陛下”,右一個“陛下”,稱呼皇帝。為什麼稱皇帝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說文》:升高階也。從阜,坒聲。”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荊軻刺秦王》:“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古時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通過在你臺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蔡邕《獨斷》卷上:“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為“陛見”,此指臣下見皇帝。《後漢書.戴封傳》:“公車徵,陛見,對策第一。”

殿下 (Highness)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對象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親王的尊稱。謝莊《慶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又有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按,梁武帝弟蕭宏,封臨川郡王。一說魏晉南北朝天子亦稱“殿下”。《稱謂錄.天子》;“魏晉六朝稱殿下。”唐代以後,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稱“殿下”。《事物紀原》卷二:“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國時已稱皇太后為殿下,見《三國.魏書.三少帝紀》。

閣下 (Excellency)

舊時對人的尊稱。也常用於書信中。原意也是由於親朋同輩間相互見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閣下的侍從轉告,而將侍從稱“閣下”的。後來逐漸演變為對至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今多用於外交場合。

膝下

子女幼時依於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後來借指父母,有親切之意。《孝經.聖治》:“故親生之膝下。”鄭玄注:“膝下,謂孩幼之時也。”後用以表示對父母的愛慕;並在與父母通信時,用為敬辭。宇文護《報母書》:“違離膝下,三十五年。”這是說自己離別母親已三十五年了。

麾下

麾下的“麾”,旌旗之屬,是將帥用以指揮的旗幟。《周禮.春宮.巾車》:“建大麾。”“麾”,亦作“指揮”、“招手”講。麾下,謂在將帥旗之下。《史記.魏其武安侯傳》:“獨二人及從奴十數騎,馳入吳軍,至吳麾下,所殺傷數十人。”《漢書.李廣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八百里兮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麾下”亦是對將帥的敬稱,《三國志.吳書.張弦傳》諫孫策“願麾下重天授資,副四海之望,毋令國內上下危懼。”

在下

舊時用作自稱的謙辭。古時坐席,尊長者在上,所以自稱在下。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我們都散罷,待明年容在下還席。”

足下

在古代,下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意為“您”。足下,屬稱對方的敬辭。樂毅《報燕惠王書》:“恐傷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義,故遁逃走趙。”意思是說:擔心損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壞了您仁義的聲名,所以逃到趙國。《史記.秦始皇本紀》:“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意思是說:閻樂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評胡亥說:“您驕傲任意,隨便殺人,天下都背叛了您,請您自己想一想。”這是臣子稱君主的例子。又如《戰國策.燕策一》記載蘇代對燕昭王說:“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意思是說:“您以為夠了,那麼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戰國策.韓策二》:“嚴仲子辟人,因為聶政語曰:‘臣有仇而行遊諸侯眾矣,然至齊,聞足下義甚高。’”還有《史記.項羽本紀》:“張良謝曰:‘……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戰國以後,不僅是臣下對君主,同輩之間可以用“足下”來稱呼。如《史記.季布傳》:“曹丘至,即揖季布曰:‘……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遊揚足下之名于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意思是說,曹丘到了,就對季布作揖說:“況且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把您的名聲傳揚到四方,難道不好嗎:為什麼您把我排斥在外呢?”

無論是下對上,還是同輩相稱,“足下”都帶有敬意。《稱謂錄》說:“古稱人君,亦以‘足下’稱之,則‘足下’之為尊稱。”那麼,為什麼尊稱對方用“足下”這個詞呢?據劉敬叔《異苑》卷十記載:“介子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文公(晉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懷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為重耳充饑,亦稱“剮肉奉君”),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將起於此。”

《異苑》對“足下”的解釋十分有趣,但一般人不認同這個看法。《史記.秦始皇本紀》裴駰集解引東漢末年蔡邕的話解釋說:“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執事,皆謙類。”也就是說:“足下”只是謙虛地尊稱對方的稱呼。


Sources: 大公報 /華夏經緯網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千万别把孩子的福报提前用光啊!!!


網上有篇文章, 與各位分享 -

晚餐时,一位同事说明年要让他女儿上每学期一万多元的贵族幼儿园,我听了很惊讶,提醒他:“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是因为有福报才能活命,福尽则亡,不要把孩子命中的福报提前用了!一万多元一个学期,那是孩子命中的福报呀!要给她存起来,将来用!”

很多人都有很多错误的教育孩子和孝敬父母的误区,故特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每个人能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有福报。福报用尽,不论普通人,还是帝王将相,都将命终。

很多有钱人,从小就给小孩吃最好、用最好、上最好的学校,结果孩子长大后,事事不如意,还染上种种不良习气,不久便因种种原因,堕落甚至命终,白发人送黑头人。这种现象,社会上比比皆是。原因很简单:父母帮孩子把福报提前用光了。

吃不必太好,卫生就行。

穿不必太好,能暖就行。

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

住不必太好,能让心安静就行。

上学校不必太贵,老师有学问有品德就行。

娶老婆不必太漂亮,能孝顺公婆、持家就行。

嫁老公不必太有钱太帅,能养家糊口、不染恶习、爱护自己,心地善良就行。

求师学道,不一定要是大彻大悟的活菩萨,也不一定要是能飞天遁地的活罗汉,更不一定要是能青春永驻的长生不老活神仙,只要他的德行与学问比你目前高,皆可以为师。

古今中外很多伟人名人都说过:“幼年时,父母给我最大的资产就是贫穷!”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古谚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我不可能叫大家以贫穷来逼孩子早懂事、早立志、早当家。但是,必须早让孩子知道,你的钱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

让孩子在寒暑假体验生活,让孩子去多多分担家务,知道品德、人格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是宝贵的财富。唯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用功学习,不交恶友,不染恶习。

如果整天把他棒在手上,让他当小皇帝,那只是折他的福寿。

一至八岁,主要教育礼仪,修养德行。

什么是礼仪?

比如说:尊敬师长,见师长要问好。吃饭喝茶用水不要浪费,诸如此类,应从小管教。

人的修养德行,待人接物,外交礼仪,将影响一生的成败。但知识不是应该在这个时段教育的。

如果一至八岁教太多文化知识,会使他将来精气神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将来难当大任,折其福寿。如果一个人学富五车,但如体弱多病,那如何利益众生,造福社会?

等孩子八岁以后,再让他学习世间基本学问。

等十六岁后,精固血暖,三宝充实,四大调和,五脏安泰,百骨精髓充满后,再学习世间千万学问也不为迟。

如果从小就娇生惯养,吃好用好,汗不出,太阳不晒,那是折他的福寿呀!希望大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额外奉献】家长应该每天和孩子聊什么

美国教育网报道,家长对孩子从不辅导功课,就是每天回来跟孩子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调查价值观;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是正向引导;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巩固所学;

4.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吗?分清责任。做你该做的,别瞎操心。

【孩子受挫时,你扮演什么角色】

帮他解决问题、预防问题吗?那是保姆。

呵斥怒骂、唠叨批评吗?那是暴君。

帮他找到借口和其他责任者吗?那是损友。

帮他看清真相,找到“我做错了什么、我该如何调整吗”?那是真正一流的教练。

永远记得:所有“所有“别人做错了什么”类型的答案,都不会让孩子成长!

最后祝正在看信息的你,2014年行大运,发大财,马年马上有钱!!!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授予「貴族精神」


作為父母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貴族精神」-

1、孩子,你一定要學會做飯。這與伺候人無關。在愛你的人都不在身邊的時候,使你能善待自己。(能獨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學會開車。這與身份地位無關。這樣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學,正規的大學。這與學歷無關。人生中需要經歷這幾年,無拘無束又能染上書香的生活。(一旦走進社會,就進入了市場)

4、孩子,你知道嗎?足跡有多遠,心就有多寬。心寬,你才會快樂。萬一走不遠,讓書籍帶你走。(拓寬自己的視野,借助知識的視野)

5、如果世界上僅剩兩碗水,一碗用來喝,一碗要用來洗乾凈你的臉和內衣褲。(自尊與貧富無關)

6、天塌下來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樣只能讓愛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平靜地承受命運,愛你的人自會關心)

7、就算吃醬油拌飯,也要鋪上幹凈的餐巾,優雅地坐著。把簡陋的生活過得很講究。(風度與境遇無關)

8、去遠方的時候,除了相機,記得帶上紙筆。風景是相同的,看風景的心情永不重復。(畫面和情感的記憶是不同的)

9、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哪怕只有5坪。它可以讓你在和愛人吵架賭氣出走的時候,不至於流落街頭,遇到壞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時候,有個地方讓你靜下來,給自己的心一個安放的角落。(獨立人格)

10、小孩的時候要有見識,長大的時候要有經歷,你才會有個精緻的人生!(讀別人的經歷,找自己的經歷)

11、無論什麽時候,都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請記住,擁有善良,會讓你成為最受上天眷顧的人。(這種眷顧未必是財富與權勢。善有善報,所報者,愛也)

12、笑容、優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財富。擁有了他們,你就擁有了全部。

這就是「貴族」精神。

(Sources: 佳音Love聯播網)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64卦生物組圖就是人的基因組圖?



與大家分享網上一篇文章 -

64卦生物組圖,就是人的基因組圖

關於64卦的生物組圖,為什麼和人的基因組圖(DNA)相同的問題,一百多年來,我國的科學界一直沒重視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有的科學工作者,只好說:“這個問題有待研究。”因此,人們一直誤認為人的生物遺傳基因密碼是外國人發明的,不是我們祖先發明的。這不是實事求是,不公平,而是地地道道的忘祖忘宗的行為。

為弄清這個問題,還歷史的本來面目,更有利於繼承、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利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此,本人就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論述。

64卦生物組圖,就是人的基因組圖:

我國《周易》的64卦生物組圖,早於人類的生物遺傳基因密碼組圖五千多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當代人的基因組圖(DNA),是1886年由義大利神父孟德爾發明的,還不到200年時間。因此,我始終認為64卦生物組圖,就是人的生物遺傳基因密碼組圖。人的基因是我國祖先發明的。在2001年,我在美國作《天干地支是人的基因標誌》的學術報告時,第一次向世界公佈了“人類基因,是我們中國祖先發明的”,受到了與會學者的熱烈歡迎和贊同。

64卦是天體物相的標誌:

宇宙是萬物的大倉庫,但其物相只有64種,這就是八卦的生物組圖排列和人的基因排列,只是64卦的根據。所以,人的生物遺傳基因密碼的組圖,和64卦生物組圖完全一致的原因。

八卦是人體的基因標誌:

我國的《周易》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統一體,是人類科學大綱。《周易》是研究天體、人體和地球運動的規律的科學巨著。其中人體和人的命,就是《周易》科學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科研項目,研究人的命運,就是研究人的運動規律。

八卦和64卦符號,不僅是人體部位的名稱,也是人體基因標誌。如 乾卦為頭;兌卦為肺;離卦為心;震卦為膽; 巽卦為肝;坎卦為腎;艮卦為脾;坤卦為胃。這個八卦是人體的基因標誌,八卦演變64卦的生物組圖,就是根據基因排列出來的。而人體的生物遺傳基因組圖,也是根據八卦演變規律或者符合八卦生物組圖演變規律,及其內容都相同,這就證明,64卦生物組圖,就是人的基因組圖(DNA)。

相同的物質,必有相同的質:大家知道,世間一個完全相同的物質,必有相同的分子、原子、電子的排列和結構;必有相同的數量,相同的質,相同的能量,相同的作用,相同的用途,相同的陰陽,相同的變化,相同的軌道,相同的運動規律。如水(H2O)的組成,必須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化合而成。人體基因組圖和64卦生物組圖,都是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一太極,二兩儀,三四象的陰陽變化原理排列的。

人體的吉祥基因排列和八卦的陰陽五行相生克完全一致,八卦的生物組圖的排列,主要用來掌握人的一生吉凶禍福運動規律的,用於優化人類,提高人類整體素質的。而DNA的用途也是如此。

乾為頭為金, 離為火,如果乾金弱,或者遇離火多火旺克乾金,人就會頭痛或者引起精神不正常,甚至得精神病。若人體DNA中的神經基因,受到外來物攻擊(克),其神經基因就會失去正常運動,引起紊亂,人就會犯頭痛,或精神失常,甚至得精神病。其更神奇的是,用八卦預測和醫生用DNA進行診斷,所發病的部位,發病的時間,兩者都是一致的,這更證明64卦生物組圖,就是當代人的DNA組圖。

我國的64卦生物組圖排列,由於早人類基因組圖五千多年,再加科學界對這個問題不重視,人們不知道人類生物遺傳基因密碼是我國祖先發明的,是可以理解。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正月初五送五窮迎財神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各地又有別名:「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灰」、「填窮坑」、「送窮媳婦出門」等。破五破的是五窮,迎的是五路財神,所以,對崇尚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正月初五是個重要的日子。

破五送窮神、窮鬼

初五送窮,也叫「趕五鬼」。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為此專門寫過一篇詼諧幽默的《送窮文》,說:「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中國古代送窮,是有一定儀規的,韓愈在《送窮文》中提到,送窮時,還要為其「結柳作車,引帆上牆」。就是說,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象徵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乾糧。唐代詩人姚合有《晦日送窮三首》的詩,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民間傳說窮神就是姜太公的妻子馬氏。姜太公的妻子馬氏是個嫌窮愛富之人,在姜太公受窮的日子裡,馬氏就一直跟他鬧著不要過窮日子。為此,姜太公在封神時就將她封成了窮神, 並令她「見破即歸」。這窮神集天下之窮為一身,老百姓當然不喜歡她,但三十晚上迎神時,她還是和眾神一塊兒進了百姓家。老百姓厚道,不想在過年時因她而惹得眾神不高興,就忍著忍著,直忍到初五,實在忍不下去了,便在這一天「送五窮」,拿起掃帚,連垃圾一起將她掃地出門。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破五」。

還有一種傳說,認為窮鬼就是上古高陽氏的兒子廋約。據《金谷園記》記載,上古高陽氏的兒子廋約喜歡穿破舊的衣服,吃糜粥。人們給他新衣服,他就撕破,用火燒成洞洞,再穿在身上,宮裡的人稱他為「窮子」。廋約正月末死於巷中,所以人們在這天做粥糜,丟破衣,在街巷中祭祀,名為「送窮鬼」。

初五這天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清潔居室。因為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動掃帚的,即使屋內掃地的垃圾也只能先放在屋角。破五這一天, 要徹底清掃。鞭炮也是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垃圾掃出大門,堆到一個角落,拿來一個大的爆竹,插在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迎接五路財神

初五送走「五窮」後,馬上要迎接「五路財神」。民間傳說,年前臘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到了大年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 正月初五是財神聖誕,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第二天接財神,祈盼一年裡財源廣進、生活富裕。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
舊時,人們認為富裕或貧窮、發財或蝕本、一切皆由財神掌管。因此,在市民尤其商賈之中,對財神的虔敬,遠逾一切不掌財運的大神。正月初五祭財神是商界最隆重、最繁瑣的祭祀活動。舊俗過新年期間大小店舖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傳說中財神即五路神: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接財神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因此叫「搶路頭」。清代顧祿《清嘉錄》上載:「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路頭神據說是元末一將軍,名何五路。他驍勇善戰,在一次抵禦外寇的戰爭中犧牲,人們便敬他為神,名「五路神」。而五路神變成財神的原因,是過去的商人常常做長途販運的生意,青海人把這種生意人稱之為「腳戶」,他們趕牲口馱貨物行走在千里路上,所求的就是平安,只有貨物平安到達,他們才會有財可發,所以,他們上路前要拜「五路神」,求個路上平安。慢慢地,這五路神也就變成了財神。所以路頭神的生日也成了祭拜財神的日子。

中國的民間傳說中,有很多個財神,文財神有比干、范蠹,武財神有趙公明和關公。

先看文財神。從年畫與廟宇泥塑中,我們看到的文財神的形象,是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五綹長鬚,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蹬元寶,面目嚴肅,臉龐清肅。據說他是商朝的比干。比干是位忠臣,他的心被商紂王所挖,但因吃了姜子牙送他的靈丹妙藥,所以仍存活人間。他在人間廣散財寶,不偏不向,辦事公道,所以深受人們的敬重。人們把比干這童叟無欺的正派君子當作財神。在《封神演義》裡,比干被封為北斗七星之一,後來幻形人世,成為文財神。

另一位文財神是范蠡。范蠡是經營的高手,三次聚財,三次散財,他致富的天才與重義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拜,人們奉其為財神。

再看武財神。武神趙公元帥可謂家喻戶曉,趙公元帥,名朗,字公明,是一位道教人物。傳說為陝西終南山人氏,秦朝時避世山中,虔誠修煉。以後漢代的張天師收他為徒,命他騎黑虎守護丹爐。天帝封他為「正一玄壇趙元帥」。《封神演義》中說姜子牙封趙公明為「正一龍虎玄壇真君」,招財使者、利市仙官都歸他管,這就是他被奉為財神的因由。民間所供趙公明財神像皆黑面濃鬚,頂盔披甲,手持鋼鞭,胯下一隻黑虎,在其畫像周圍,常畫有招財童子、聚寶盆、大元寶和珍珠、珊瑚之類,以示財源茂盛。

另一位武財神是關公。關公,名羽,字雲長,三國時人,因其忠義勇武被歷代帝王加封各種封號,在明清時期成為關聖帝。民間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將關羽奉為忠義的化身,特別是近代以來的一些工商組織,將關公視作行業的保護神與財神。我們在當今的公司辦公樓與酒樓飯店常常見到神采奕奕的關公神像。

舊時,接財神要擇流年的好時辰及財位方位。在接財神前一小時,要沐浴淨身,穿上整齊的新衣,另外要將神位及供桌擦拭乾淨。財神不入暗堂,因此環境要燈火通明,等吉時一到,便開始燃燭點香,誠心參拜。

如果接不來財神,一般會先檢討自己的品行,多做善事,多積德。求財者切莫不孝,莫做壞事,否則自招其禍。

p.s. 祝各位德,才,財三者兼備!!!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邵逸夫的長壽養生之道


107歲離世的邵逸夫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主席,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也是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創辦人之一。在他的運作下,曾産生了《上海灘》、《霍元甲》、《射鵰英雄傳》等經典電視劇,也挖掘出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劉嘉玲等大牌明星,正因如此,他也被視為香港娛樂圈的絶對大佬。(資料來源: 北京新浪網 6.1.2014)

邵逸夫1907年出生於上海,祖籍為浙江省寧波市,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顔料公司的老闆。因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稱“六叔”。邵逸夫受教於美國,19歲中學畢業后,便隨兄長邵仁枚去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從此走上了電影製作的生涯。

年逾百歲的邵逸夫在養生之道上和其他壽星有些不同,他曾向香港特首曾蔭權傳授長壽秘訣,那就是: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腳掌前后、左右擺動64次,還要轉64圈。不知道他是否從“老從腳上起”這一養生格言中領略來的。但老年人多鍛煉腳部,確實是好處多多。

工作是邵老的重要養生秘訣。他曾说過:只有保持工作才會長壽,他每天晚上只睡5個小時,中午小睡1個小時,其余時間都在工作。直到現在,他還出席每兩周一次的無線高層會議。除了上班和開會,邵逸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看電影和電視。他很喜歡看以搞笑聞名的《憨豆先生》,多年來他一直保持開朗的心境,而樂觀的情緒和開朗的性格,是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重要條件。

邵逸夫注重養生之道始於中年。初時,他以燉人參進補,后來改為每天口含一片人參。近年來,他已不再依賴人參,而是看重了“生命在於運動”。有一次,邵逸夫在影城別墅宴請國家教育代表團,在接待賓客時,他神采奕奕,非常健談,若不是客人讓他坐下,相信他會站着说個不停。在場的人見狀,都稱讚他的身體狀況良好。當追問其養生之道時,邵老自豪地拍着心口说:“我走路是不用拿棍子的。長壽之道在於運動,我每天早上要練45分鐘氣功。”可見練氣功也是邵老長壽的一個原因。

邵老的另一個養生之道就是“三不做”。賭錢、喝酒、不正常(刺激)的事都不能做。他说,這些事情都對身體不好。每天除了以走路來代替運動之外,他還要讀報1小時左右,每年出門旅行一次。在飲食上,邵老可以说是“百無禁忌”;除了酒以外,牛扒、鷄翅等照吃不誤,他遵循的是“營養平衡”。他認為:合理的營養是代謝的基礎,膳食中既要保持充足的蛋白質,又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邵老的飲食量不多,但保持了營養上的平衡,確實是可取的。

寬厚和樂於助人也是邵老高壽的另一個原因。多年來,邵逸夫一共向內地捐助了34億港元,興建了5229個教育和醫療項目。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多所高校都有邵逸夫捐資修建的“逸夫樓”。他還模仿諾貝爾獎,創立了“邵逸夫奬”,其基金高達50億港元。1990年,中國政府將在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此來表彰邵逸夫對社會做出的貢獻。

古人云:仁者壽,這是因為仁愛之人的心和山一樣平靜和穩定,他們以愛待人、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