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健身氣功八段錦與長壽秘訣

今日閱報找到兩篇報導, 與各位分享-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自從2009年已開始進行氣功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研究,效果十分顯著。

「慢性疲勞綜合症」是本港常見的健康問題,然而卻經常被忽略。患者會在沒有任何明顯的致病原因下,超過6個月出現持續性的嚴重疲勞;此症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和生活,也對整體社會經濟和醫療體系構成負擔。至今醫學界尚未清楚了解「慢性疲勞綜合症」的成因和治療,僅有初步的研究證據指出「漸進式運動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或能有助紓緩「慢性疲勞綜合症」徵狀。

中國醫學就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症」上具悠久的歷史記載,從中醫角度來看,大多數現代都市人所患的慢性疲勞綜合症,成因為長期的緊張工作節奏、思想的壓力,都市夜生活等等,久而久之造成積勞成疾,患者多以氣虛血瘀者為主。行氣活血是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症的核心步驟。患者能通過氣功的鍛煉,刺激體內的氣血循環,使體內的陰陽之氣達到平衡,進而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症。

"健身氣功 - 八段錦"是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編創的健身氣功新功法之一。八段錦具有悠久的歷史,其動作簡單易行,健身效果明顯,是中華養生文化中的瑰寶。功法重視"意"、"氣" 、"形"的綜合鍛煉,共八個動作。

這套由八組動作組成的氣功保健運動,是一套保健強身、防治疾病、健美體態的功法。

功法特點

- 八段錦為定步動功法,對場地及設施沒有甚麼要求

- 共分為八段,每段一式,可單式練習,簡單易學

- 動作較為全面,由頭到腳,由內到外都能運動

- 每式有獨特功效及針對性,對心肝脾肺腎都有保健作用

招式口訣如下:

第一式: 雙手托天理三焦 (調理三焦, 預防肩周炎)

第二式: 左右拉弓似射鵰 (開胸理氣, 強心益肺)

第三式: 調理脾胃須單舉 (預防肩周炎,增強消化功能)

第四式: 五勞七傷往後瞧 (治理五勞七傷,促進血液循環)

第五式: 搖頭擺尾去心火 (清心降火,補腎填精,強壯腰骨)

第六式: 兩手攀足固腎腰 (強腰壯腎,防治腰腿痛)

第七式: 攢拳怒目增氣力 (增強氣力,強肝舒肝)

第八式: 背後七顛百病消 (強壯脊柱,治理百病)

至於什麼是「慢性疲勞綜合症」?

查「慢性疲勞綜合症」是一組以疲勞為基本病徵的綜合症,患者的症狀包括:

經常喉嚨痛、淋巴結疼痛
四肢乏力、肌肉疼痛
關節疼痛、頭痛
健忘
過度煩燥
抑鬱
嗜睡或失眠
注意力難以集中、思考困難等

患者需要必須符合以下兩大臨床條件,以確定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症」:

第一,患者在過去6個月或以上持續地感到嚴重疲勞,但沒有明確原因。

第二,符合下列8項病徵指標中的4項或以上:
短期記憶力及集中力下降
睡眠後精力無法恢復
多處關節痛
肌肉疼痛
運動後勞累持續24小時以上
咽喉疼痛
按壓頸部或腋下淋巴位時感到痛楚
出現與以往不同形式或程度的頭痛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CDC))

另外有一篇文章同樣值得與各位分享/ 學習 -

醫學進步令人得享長壽,活至過百歲已不罕見,新加坡一名一百一十三歲女人瑞,沒有高血壓、心臟病及骨質疏鬆症,每天「食得瞓得」,更堅持做義工幫助弱老。這個活奇迹的長壽秘訣簡單又平凡,就是

1) 每天做瑜伽、
2) 多吃蔬果,
3) 以歡笑面對人生。她坦言:「沒有甚麼痛苦的事,所以就笑了。」

有「現代德蘭修女」之稱的許哲,一八九八年在廣東出生,來自普通務農的貧苦家庭,十六歲來港工作,因戰亂逃至重慶,成了她人生的轉捩點。她眼見傷兵處處,不惜以四十七歲「高齡」入讀護士學校,曾到巴拉圭的收容所當護士,至六五年在新加坡創立養老病院,更創立護老團體「老弱之家」。

許婆婆由香港老年保健協會邀請來港分享長壽秘訣,剛下飛機不久,但她毫無疲態,最令人印象深刻是她一臉無憂的笑容,甚至談到舊事時更即席高歌一曲香港童謠。被問及如何保持心境開朗,單身的她打趣說:「因為沒有家婆鬧我!」這位百歲人瑞因兩年前意外跌傷需坐輪椅,但仍可自行進食及如廁,沒有長者常見疾病,僅聽力因老化而不靈光。她昨即席接受醫生檢查血壓,證實僅輕微超標,相信因舟車勞頓所致。

日吃兩生雞蛋

許哲婆婆分享養生之道,茹素多年的她愛吃蔬菜、水果、牛油果及豆類等含蛋白質及奧美加三的食品,每天堅持吃兩隻生雞蛋。除吃得健康,每天做少量瑜伽運動。幫人亦是她的嗜好之一,不時到越南幫助窮人的她坦言:「每日想一下別人的痛苦,就想給他們愛,他們需要幫助,我仍有能力就會做。」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會長江明熙醫生稱,富裕國家約一半嬰兒能活到一百歲,本港男性平均壽命達八十歲,屬全球之冠,女性為八十五點九歲,僅次於日本。他說,惡性腫瘤、心臟病、肺炎及腦退化症等均屬長者致命疾病,提醒長者少吃紅肉及含鈉質的食物,多飲奶、豆類及水果,進食時避免過飽,最重要保持心境開朗。

p.s. 保持心境開朗、多幫助有需要的人 - 養生之道其實就是那麼簡單, 重點在於如何持之以恆!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