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四時養生之冬季篇 - 十,十一,十二月

四時養生之冬季篇 - 十,十一,十二月



立冬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即要補腎藏精,養精蓄銳。寒為六淫邪之一,所以冬天應保暖避寒。在起居作息方面,宜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促進體力的恢復。立冬亦稱為「補冬」,意指立冬前後為全年最佳進補時間。在飲食調養方面,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應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食用滋陰潛陽及熱量較高的膳食,以保護陽氣,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像穀類、木耳、龜、羊肉及鱉等食品。但是,補藥也不是隨便可用,應當根據氣虛、血虛、陽虛及陰虛等不同症狀,分別選用針對性的補益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下介紹一款食療,適合亞健康人士﹕銀耳燉鴨(2人分量)材料﹕銀耳 30克 鴨 500克鹽、生抽及黃酒 適量製法﹕1. 鴨洗淨,放入鍋內2. 放進泡發好的銀耳,倒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後,改文火煮約1.5小時,加入鹽、生抽及黃酒,稍燉即成功效﹕適用於心悸、健忘、腰膝痠軟、便秘及疲乏無力的亞健康人士



小雪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因為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以大陸黃河流域為主,黃河流域在進入「小雪」後,天氣越來越冷,而且開始下雪;因為剛下雪,雪量並不多,所以才有「小雪」之稱。進入這個節氣後,比較明顯的特徵是東北季風越來越強,有些地方因受到地形的影響,風勢較一般平地來得強烈!進入這個節氣後,冬天的味道會越來越濃郁,而且也不再有雷電交加的豪雨。因為這個節令是聽不到雷聲的,如果在入冬後還聽到雷聲的話,表示天候異常,那可就要提高警覺了。



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這個節氣裏我要著重和患有抑鬱症的朋友們講講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裏學會調養自己。 用中醫病因學的觀點“千般災難,不越三條”也就是說,致疾病發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種:即⋯⋯內因(七情過激所傷)、外因(六淫侵襲所傷)、不內外因(房室、金刀、跌撲損傷、中毒)。抑鬱症的發生多由內因即七情過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變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出現七情變化,這種變化是對客觀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屬正常的精神活動,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並不會致病。只有在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會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正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說明,人的精神狀態反映和體現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動,而精神心理活動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可以說是產生精神疾病的關鍵。因此,中醫認為精神活動與抑鬱症的關係十分密切,把抑鬱症的病因歸結為七情所致不無道理,那麼調神養生對患有抑鬱症的朋友就顯得格外重要。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又《素問·生氣通天論》雲:“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古人從內外兩個方面說明,對外,要順應自然界變化和避免邪氣的侵襲;對內,要謹守虛無,心神寧靜。即思想清凈,暢達情志,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保持人體形神合一的生理狀態,也是“靜者壽,躁者夭”的最好說明。 另外,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季節變化對抑鬱症患者有直接影響,因為與抑鬱症相關的神經遞質中,腦內5-羥色胺系統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春夏季,5-羥色胺系統功能最強,秋冬季節最弱,當日照時間減少,引起了抑鬱症患者腦內5-羥色胺的缺少,隨之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症狀。 綜觀中西醫學的觀點,為避免冬季給抑鬱症朋友帶來的不利因素,我建議大家變被動為主動,不妨用管子的愉悅調神法“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歡,憂則失紀,怒則失端,憂悲喜怒,道乃無處”。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節喜制怒,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以保持腦內5-羥色胺的穩定,多聽音樂讓那美妙的旋律為你增添生活中的樂趣。清代醫學家吳尚說過:“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除此之外的飲食調養也不容忽視,醫學大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說:“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 在眾多的食物中,此季節最適宜的飲食有: 水果:首選香蕉(香蕉含有能幫助人腦產生5——羥色胺的物質); 飲品:荸薺豆漿飲(荸薺5個絞汁,兌入250克豆漿內煮熟,加入白糖適量); 菜肴:芹菜炒香菇(芹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二者加調味品同炒)



大雪



街頭上人們的大衣、圍巾紛紛出籠,氣溫越來越低,一波波的寒流也緊接而來。二十四節氣從「小雪」進入「大雪」,看到形容詞上由「小」變「大」,你一定也可以明顯感受到溫度方面的變化。 在香港或台灣,「大雪」和「小雪」的節氣名稱與實際狀況不太符合。以中國大陸北方的大陸型氣候來說,進入這個節氣時已是大雪紛飛的景象,不過,在台灣想看高山雪景,可能要等到進入更寒冷的節氣,加上寒流來襲的助威,才有機會看到喔!這個時候,「寒流」的來襲與否就和夏天的「颱風」警報一樣,普遍被大家所關注。寒流來襲所帶來的傷害是不容忽視的,感冒病毒的肆虐、缺乏保暖而凍傷等都是天氣寒冷引起的,尤其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家更要注意保暖工作,才能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



大雪原指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這裡十一月是指農歷),這是古人對大雪的解釋。 大雪節氣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來,此時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裡雪飄的迷人景觀。有句農諺︰“大雪冬至雪花飛,搞好副業多積肥”,人們盼著在大雪節氣中看到“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可見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來年的吉祥與否。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只是狹義地去理解,認為所謂的“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用點壯陽的補藥,其⋯⋯實,這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而進補則是養生學的一個分支內容。談到養生,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何為養、何為生,所謂的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所謂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具體地說就是要透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溫寒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在運用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兩點︰ 1.養宜適度︰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濃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2.養勿過偏︰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愿違。 所以,在進行調養時應采取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供養的方法,力求“……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



冬至



太陽過黃經 270°,天道行正北方。陽歷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開始,陽光直射南緯23.5°南回歸線上,晝短夜長。時陰氣始明,陽氣怡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故名為冬至。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從這一日起,寒冷降至,農業上進行防凍、積肥、深耕冬種等。 古人過冬至稱為「過小年」,對它是相當重視的。



農諺:【冬至月正中,無雪又無霜。】意思說,冬至日如果在月之中旬,則是年冬天必定無雪無霜,就是不寒不冷之意。【冬至在月頭,雨落在年兜;冬至在月尾,雨落正二月。】這是受著農曆三年一閏月,二年再閏月的影響。【冬至不過不寒,夏至不過不熱。】前面已經說過,夏至時不算最熱,要等到小暑大暑時,才是最炎熱的天氣。同樣理由,冬至時不是最冷,要等到小寒大寒時,才是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



此時氣候稍寒,太陽漸向北移,北半球的白晝逐漸增長。農耕社會的腳步,總是緩慢而溫馴的。小寒屬於農曆十二月的節氣,十二月古稱「臘月」。十二月初八民間流傳有吃臘八粥的習俗,用糯米(或黍米、小米、粳米、薏仁米等)、桂圓、荔枝乾、蓮子、紅棗、花生仁、瓜條、杏仁、松子、白果、栗子等,或只取八樣,或不限八樣,熬成甜粥,敬佛祭祖,並互相餽贈。



大寒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了,這也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個節氣因為天氣最為酷寒,比小寒時節還要冷,所以才叫做大寒。 「大寒」當天的天氣是以前農業社會的重要指標。只要這一天吹起北風,並且讓天氣變得寒冷,就表示來年會豐收;相反的,如果這一天是吹南風而且天氣暖和,則代表來年作物會歉收;如果遇到當天下起雨來,來年的天氣就可能會不太正常,進而影響到作物的生長。這個節氣的來臨,也代表著一年即將要結束,再過不久就要過農曆新年了,所以這個時節的人們都忙著大掃除,讓環境及心情都除舊佈新一番。辦年貨的人潮隨著年關接近而熱絡起來,走在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感覺到新年的腳步正逐日趨近。



大寒諺語-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一年中最冷時節為大寒,此時天寒地凍,害蟲或凍死或蟄伏,若大寒不寒,害蟲未死或未伏,則人畜必有災殃。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若不冷,則寒天向後移,翌年春分時節天氣仍會十分寒冷。

新年頭,舊年尾:一個是開始,一個是結束,在這兩個重點時間,人們必須特別謹言慎行。